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桃源祠》
全文:
因访翟仙傍柳隈,不堪风景把人推。
松杉十丈入斤斧,夏屋数间俱劫灰。
道士潜心隐丹灶,儿童劝我举霞杯。
谁知自有长生诀,独步白云归去来。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斤斧
(1).斧头。《管子·乘马》:“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凡木结根於灵山,而 匠石 为之寝斤斧。” 宋 苏轼 《筑高丽亭馆一绝》:“簷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斤斧餘。” 郭沫若 《洪水时代》诗:“ 夏禹 ,只把手中的斤斧暂停,笑说道:‘那只是虚无的幻影!’”
(2).指兵器。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 宣宗 索 赵嘏 诗,其卷首有《题秦皇诗》,其略云:‘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羣儒定是非。’”
(3).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又窥诸公所赋,何以措手,然旨命丁寧,亦勉率成篇,并自写上呈,所谓将勤补拙,更乞斤斧,免貽众誚。”参见“ 斧正 ”。
夏屋
(1).大俎,大的食器。《诗·秦风·权舆》:“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餘。” 毛 传:“夏,大也。” 郑玄 笺:“屋,具也。”一说指大屋。参阅 孔颖达 疏。
(2).大屋。《楚辞·大招》:“夏屋广大,沙堂秀只。” 王逸 注:“言乃为魂造作高殿峻屋,其中广大。”《礼记·檀弓上》:“见若覆夏屋者矣。” 郑玄 注:“夏屋,今之门廡也,其形旁广而卑。”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瑶臺夏屋,不能悦其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锦瑟》:“行次,遥见夏屋中有灯火,趋之。”
劫灰
亦作“刧灰”。亦作“刦灰”。亦作“刼灰”。本谓劫火的馀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 汉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问 东方朔 。 朔 云:‘不知,可问 西域 胡人。’后 法兰 既至,众人追以问之, 兰 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后因谓战乱或大火毁坏后的残迹或灰烬。 宋 陆游 《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始见》诗:“陈迹关心己自悲,劫灰满眼更增欷。” 明 赵诒琛 《<逸老堂诗话>跋》:“癸丑夏六月,遭乱,所有藏书数万卷,一旦尽失,而是书原本亦遭刦灰。” 清 吕留良 《<赖古堂集>序》:“忽焉,天地震荡,刦灰昼飞,猿鹤虫沙,苍黄类化。” 清 金农 《褚先生老毁儒服寄赠》诗:“歷尽刧灰人隔世,飈轮辗破法*轮升。” 清 黄遵宪 《铁汉楼歌》:“頽垣败瓦不可踏,刼灰昏黑堆成隅。” 陈三立 《书感》诗:“八骏西游问刧灰,关河中断有餘哀。” 陈毅 《偷渡梅关》诗:“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 梅关 著劫灰。”
白玉蟾名句,桃源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