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阐福寺大佛诗用去岁真定隆兴寺礼大佛诗韵》
全文:
我闻如来超过一切圆觉与声闻,天上天下称独尊。
弟子万二千人俱,孰登其堂孰入门。
三身四智定何有,如水印月空写云。
四十九年未曾说一字,文殊大士何乃请再转*法*轮。
乃今巍巍堂堂现实相横遍沙界,其高杰竖穷苍旻。
围绕提婆那伽与其眷属,各肃肃蹴踏闪多伽耶及诸异类兟纭纭。
倏忽才凿七窍混沌死异哉,千手千眼谁与为疏分。
忆我去年巡冀野,时则十月星乃辰。
隆兴古寺问象教,佛香高阁瞻金神。
屏息不能一词赞,倚栏聊息尘中身。
归来落成值此寺,是一是二徒云云。
久欲成诗颂相好,其如万虑常萦尘。
穿池曾未聚卫士,督工奚用命将军。
翼然五亭临水裔,胜国遗迹今犹存。
薄伽演梵五乘具,慈宁祝釐一念真。
其旁萧洒筑书室,研席清事还堪论。
徘徊得句赓旧韵,所欣俯仰迹成陈。
黏壁聊复记时日,岁惟丁卯月小春。
参考注释
屏息
(1).犹屏气。形容注意力集中或恐惧。《列子·黄帝》:“ 尹生 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復言。”《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上变者徧天下,人人屏息,无敢议。” 茅盾 《锻炼》十五:“全场屏息望着她,每个人的脸色都异常严肃,眼光都很沉着。”
(2).指寂静无声。《新唐书·东夷传·高丽》:“兵过城下,城中屏息偃旗。”
(3).犹敛迹;消失。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官閒事简,民人怀感,盗贼屏息。”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收復 漳 泉 , 洪进 屏息。”
(4).抑止,停息。 明 胡应麟 《诗薮·元》:“百年 河 患,一旦屏息,海内名士咸有颂章。” 乌兰汗 《心》:“周围的人都屏息了呼吸,似乎唯恐扰乱了这片意味深长的友情的氛围。”
(5).古代用以掩蔽口鼻之物。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屏息》:“太常供奉祭品如羹醢之类,其捧献人口鼻用物作长袋繫於颈后,俗名抿鬚,非也。志名曰屏息。太庙以黄罗,它祀以红紵绢为之。”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一词
(1).一言;一语。 唐 白居易 《答四皓庙》诗:“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饰非拒諫,断自己意,幕寮俛仰,不措一词,唯孔目官 杨厚 赞成之。”《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除感激涕零而外,不能再置一词了。”
(2).同样的言辞。《朱子语类》卷二二:“自新法之行,诸公务为缘饰,文致一词。”如:众口一词。
(3).一首词。《宣和遗事》前集:“那教坊大使 袁陶 ,会作一词,名做《撒金钱》。”
倚栏
亦作“ 倚阑 ”。凭靠在栏干上。 唐 赵嘏 《宿灵岩寺》诗:“倚栏香径晚,移石 太湖 秋。” 宋 周邦彦 《一落索》词:“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清 安夏 《杂兴》诗:“有竹深藏屋,无花强倚阑。”
中身
(1).中年。《书·无逸》:“ 文王 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郑玄 注:“中身谓中年。”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年在中身,疚维痁疾。” 唐 柳宗元 《唐故邕管招讨副使邓君墓志铭》:“年极中身,葬兹高岸。” 章炳麟 《悲先戴》:“寿不中身,愤时以陨,岂无故耶?”
(2).身体的中部。《战国策·魏策四》:“有虵於此,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
乾隆名句,阐福寺大佛诗用去岁真定隆兴寺礼大佛诗韵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