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普现凡圣等,耳根采听音声绝

释清远观音像赞二首·其一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释清远的《观音像赞二首·其一》

全文:
旷大劫来离众苦,心心永断诸分别。
闻处真闻实不闻,说时虽说常无说。
法身普现凡圣等,耳根采听音声绝
娑婆最有大因缘,一念清凉除恼热。

释清远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法身

(1).佛教语。梵语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大般泥洹经·如来性品》:“知如来法身,长存不变易。”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他国》:“尝闻佛説,知诸法空,体诸法性,是则以慧眼观法身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法身者,圣人成道之神明耳。”

(2).指高僧之身。 唐 卢简求 《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法身魁岸,相好庄严,眉毛紺垂,颅骨圆耸。”

(3).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俞氏 则谓跨火不焦,入水不濡,道成之后,法身则然,岂可以血肉之躯投畀水火乎?”《西游补》第十六回:“ 行者 一时难忍,现出大闹天宫三头六臂法身,空中乱打。”

凡圣

佛教语。谓凡夫与圣者。佛家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皆为圣者;自此而下,未断惑证理之人,皆是凡夫。 南朝 梁 沉约 《神不灭论》:“自凡及圣,含灵义等。但事有精麤,故人有凡圣。”《法苑珠林》卷二六:“无何,坐终,其髑髏全成无缝,故知凡圣同居,事不可别。” 元 梵琦 《渔家傲·西方乐》词:“佛理在躬如玉璞,须凴巧匠勤雕琢,凡圣皆由心所作。难描邈,华臺宝座珠瓔珞。”

耳根

(1) 耳廓的根端

(2) 〈方〉∶耳

耳根前

采听

(1).探听。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凌準 等主谋议唱和,採听外事。” 宋 苏轼 《谢制科启》:“通变者恐人才之未尽,故详於採听而畧於临时。”

(2).犹采纳。 宋 欧阳修 《论修河第三状》:“臣前已具言 河 利害甚详,而未蒙採听。”

收集听取。《国语·晋语六》“风听臚言於市” 三国 吴 韦昭 注:“采听商旅所传善恶之言。”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三》:“《古今诗话》云:‘ 太祖 采听明远,每边事,纤息必知。’”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务三·附录》:“旅蒙 盛杏蓀 、 唐景星 、 徐雨之 三观察,采听商情,禀请傅相帮办招商局。”

音声

(1).乐音;音乐。《周礼·地官·鼓人》:“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公不好音声,不大为居宅,於诸帅中独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

(2).泛指声音。《列子·杨朱》:“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者,谓之闭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这等夜深,只听得岸上女人音声,好似我 倩女 小姐。” 闻一多 《红烛·红豆》:“听他跳激底音声,这般凄楚!这般清切!”

释清远名句,观音像赞二首·其一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