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台头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馆分韵得忆字人字兼》
全文:
霜林日夜西风急,老送君归百忧集。
清歌窈眇入行云,云为不行天为泣。
红叶黄花秋正乱,白鱼紫蟹君须忆。
凭君说向髯将军,衰鬓相逢应不识。
珥笔西归近紫宸,太平典册不缘麟。
付君此事宁论晋,载我当时旧过秦。
门外想无千斛米,墓中知有百年人。
看君两眼明如镜,休把春秋坐素臣。
参考注释
珥笔
(1).古代史官、谏官上朝,常插笔冠侧,以便记录,谓之“珥笔”。《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輦轂。” 李善 注:“珥笔,戴笔也。” 元 耶律楚材 《爱子金柱索诗》:“他时辅翊英雄主,珥笔 承明 策万言。” 严复 《救亡决论》:“出宰百里,入主曹司,珥笔登朝,公卿跬步。”
(2).指诉讼。 宋 黄庭坚 《江西道院赋》:“ 江西 之俗,士大夫多秀而文,其细民险而健,以终讼为能,由是玉石俱焚,名曰珥笔之民。” 金 元好问 《高平道中望陵川》诗之一:“来时珥笔夸健讼,去日攀车餘泪痕。”
西归
(1).向西归还;归向西方。《诗·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与故游夜别》诗:“復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唐 孟郊 《感怀》诗之五:“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
(2).用作人死亡的婉词。如:跨鹤西归;鸾驭西归。
紫宸
(1).宫殿名,天子所居。 唐 宋 时为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在 大明宫 内。 唐 杜甫 《冬至》诗:“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 紫宸 。”
(2).泛指宫廷。 明 沉鲸 《双珠记·邮亭失珠》:“纔离 紫宸 ,平步莲鞋稳。” 清 孙枝蔚 《北山》诗:“战士从来苦,谁曾达 紫宸 。”参阅《唐六典·尚书工部》、 宋 王应麟 《玉海·宫室·唐紫宸殿》。
(3).借指帝王、帝位。《晋书·后妃传序》:“若乃作配皇极,齐体紫宸,象玉牀之连后星,喻金波之合羲璧。”《梁书·元帝纪》:“紫宸旷位,赤县无主,百灵耸动,万国回皇。”
太平
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典册
亦作“ 典策 ”。1.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杨伯峻 注:“典策谓典籍简册。”《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壬辰, 晋 太子 炎 绍封袭位,总摄百揆,备物典册,一皆如前。”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然而典策之奥,治词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笔之者,斯亦可尚。”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詔世俗,则权不我*操。”
(2).帝王的册命。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以今月令辰,肃膺典册。”《陈书·高祖纪上》:“今将授公典策,其敬听朕命。” 宋 叶适 《宏词》:“朝廷詔告典册之文,当使曲直宏大,敷畅义理,以风晓天下,典、謨、训、誥诸书是也。”
苏轼名句,台头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馆分韵得忆字人字兼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