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夜雨》
全文:
海云傍晚浓,春风静以止。
二麦望甘膏,作阴亦可喜。
况复灾伤后,民艰得亲视。
鸠形鹄面者,孰非予赤子。
纵难博施济,岂可听流徙。
惟赖天赐丰,调幕惭上理。
武帐那能眠,漏下三鼓已。
初聆淅淅鸣,旋见绥绥委。
益麦更宜禾,私心幸自揣。
无何势转微,未足沾一指。
虚掷今宵望,适足增愁耳。
参考注释
施济
帮助;周济。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诸先羣哲﹞各竭其心思,出其方术施济之,而横览胥溺之滔滔,终无能起沉痼也。”《中国近代文论选·论戏剧弹词之有关于地方自治》:“竞谈地方自治矣……施济医药也,收养贫苦也:发於名家著述者,汗牛充栋。”
可听
(1).可以听从。《三国志·魏志·田畴传》:“﹝ 太祖 ﹞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议。世子以 畴 同於 子文 辞禄, 申胥 逃赏,宜勿夺以优其节,尚书令 荀彧 、司隶校尉 钟繇 亦以为可听。”
(2).好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心头小人》:“唱崑曲,音节殊可听。”
流徙
(1).迁移;转移。《管子·侈靡》:“广其德以轻上位,不能使之而流徙。”《史记·酷吏列传》:“ 山 东水旱,贫民流徙。” 宋 苏辙 《出山》诗:“ 汉 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在流徙之际, 海婴 忽染疹子,因居旅馆一星期,贪其有汽炉耳。”
(2).指流离失所的人。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维时连年歉,道路多流徙。”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燕九》:“念 西河 流徙,则持牒招来,全活不下三万人。”
(3).流放。《后汉书·桓帝纪》:“流徙者使还故郡,没入者免为庶民。”《南史·周弘正传》:“后为平西 邵陵王 府諮议参军,有罪应流徙,敕以赐 干陁利国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理藩院》:“理刑司掌 蒙古 诸刑名,自斩绞外,罪止鞭朴,不及流徙,而以牛马作赎刑焉。”
(4).犹变迁。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乾隆名句,夜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