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
江采萍 《梅妃楼东赋》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江采萍的《梅妃楼东赋》
全文:
玉鉴尘生,凤奁香殄。
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缘。
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
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
况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
暖风习习,春鸟啾啾。
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
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
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
奏舞鸾之妙曲,乘画鷁之仙舟。
君情缱绻,深叙绸缪。
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
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
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
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
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
属悉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
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参考注释
太液
(1).古池名。 汉 太液池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 渐台 ,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莱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 汉 班固 《西都赋》:“前唐中而后 太液 。”参阅《三辅黄图》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宫 中 含凉殿 后,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鶯歌闻 太液 ,凤吹遶 瀛洲 。”参阅 清 《嘉庆一统志·西安府二·大明宫》。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宫 西华门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时名 西华潭 。 清 称 太液池 。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鼇。桥北称 北海 ,桥南称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称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诸水,由 地安门 水门流入。
清波
(1).清澈的水流。 汉 严忌 《哀时命》:“知贪饵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清波濯其污,白日晒其昏。” 巴金 《复仇集·爱的摧残》:“ 赛纳河 的清波在月光下发亮。”
(2).六朝时歌曲名。 康有为 《<味梨集>序》:“六朝时, 汉 《鐃歌》、《鼓吹》曲既废,於是《清波》、《白鳩》、《子夜》、《鸟栖》之曲,亦以长短句为章。”
水光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七:“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 ﹞把船窗推开,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霞色、水光、潮音、谷响、草香等等。”
笙歌
(1)
(2) 和笙之歌
(3) 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赏宴
光临赴宴。 唐 孟浩然 《和贾主簿昇九日登岘山》:“ 楚 万 重阳日,羣公赏讌来。”
陪从
侍从,随从。《魏书·常景传》:“是时,詔下三日,户四十万狼狈就道,收百官马,尚书丞郎以下,非陪从者尽乘驴。” 宋 苏轼 《与朱康叔书》之一:“比日尊体佳胜,节物清和,江山秀美,府事整办,日有胜游,恨不得陪从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芳云 曰:‘实与君言,我等皆是地仙。因有夙分,遂得陪从。’”《清史稿·礼志八》:“福晋、夫人、命妇乘舆陪从,诣额駙第行合卺礼。”
宸旒
帝王之冠。借指帝王。 唐 无名氏 《梅妃传》:“忆昔 太液 清波,水光荡浮,笙歌燕赏,陪从宸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首引》:“幸 子由 申救,远謫 黄州 ,不久量移 儋耳 ,重拜宸旒。”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笏囊佩袋》:“ 嘉靖 初年, 世宗 升殿,尚宝卿 谢敏行 以故事捧宝逼近宸旒,其佩忽与上佩相纠结,赖中官始得解。”
江采萍名句,梅妃楼东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