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许景衡的《赵持志出先公文炳所藏芦雁》
全文:
当年公子身通侯,锦衣玉食天上游。
骑龙日日朝北斗,岂识万里江湖秋。
但闻人说芦苇傍,枯荷翻倒风飕飕。
四天墨黑雪欲落,群雁上下声咿呦。
坐嗟上界足官府,十年高阁空双眸。
岂无诗句强模写,晓梦不到寒江头。
何人笔墨得能巧,活脱所见来神州。
高堂素壁试披拂,已觉身在芦花洲。
嗟嗟江海人,兀兀一叶舟。
烟蓑雨笠不自好,风雪横来翻百忧。
岂知公子曾未见,缣素髣髴千金酬。
人生万事适意耳,过眼起灭皆浮沤。
玉函置璧誇谨密,流落道路知谁收。
公子好画岂云尔,要使万物供冥搜。
至今好句在人口,泰华突兀黄河流。
嗟我后来亦作诗,辞悭意鄙劳雕锼。
愿起公子已死中,论诗观画一洗千古愁。
参考注释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适意
(1) 舒适
房子宽敞明亮,住得很适意
(2) 适合心意
他为这种适意的幻想所包围,觉得其中的乐趣在招引他。——《堂吉诃德》
过眼
(1).经过眼前。喻迅疾短暂。 宋 苏轼 《吉祥寺僧求阁名》诗:“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 明 冯梦龙 《洒雪堂·宋婆课女》:“嘆过眼时光去渺茫,休得贪閒放。” 清 吴伟业 《赠总宪龚公芝麓》诗:“侧身天地竟何心,过眼风光有谁羡。”
(2).过目,略加看视。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诸书过眼,疑微洞析。兢兢瞿瞿,殆忘寝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那家人揭开盒盖,请老爷们过眼。” 孙犁 《白洋淀纪事·采蒲台》:“她像很疲累了,弯着腰一张一张掀开席,叫收席的人过眼看成色。”
起灭
(1).佛教语。指因缘和合而产生与因缘离散而消灭。 宋 范成大 《请佛阁晚望雪中数十峰如烂银晃耀暑光中》诗:“垒块苍然是九州,大千起灭更悠悠。” 清 黄遵宪 《游潘园感赋》诗:“弹指须臾千载后,几人起灭好楼臺。” 钱仲联 笺注:“《楞严经》:‘起灭无从。’”
(2).时隐时现;时有时无。 唐 皇甫曾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诗:“寒磬虚空里,孤云起灭间。” 宋 道潜 《次黄子理韵》:“寒炉燃豆萁,光焰时起灭。” 明 沉谦 《二郎神》词:“关山参差,宫闕起灭,长空烟雾。”
(3).谓玩弄手段,捏造是非。《元典章·吏部六·书吏》:“县吏暗分乡都,州吏分县,府吏分州,起灭词讼,久占衙门,败坏官事,残害良民。” 明 高攀龙 《三时记》:“止有凶人名 陈所藴 者,工于刀笔,以起灭为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
浮沤
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灭,常比喻变化无常的世事和短暂的生命。 唐 姚合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走童惊掣电,飢鸟啄浮沤。”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韵感今怀旧而作》:“水天双对镜,身世一浮沤。” 明 无名氏 《赠书记·认男作女》:“老爷若放浮沤,情愿焚香顶礼,朝夕把恩酬。” 清 恽敬 《海会庵放生河碑铭》:“圣人愚人,善禽恶兽,如大海中浮沤,大空中飞尘。” 郭沫若 《女神·蜜桑索罗普之夜歌》:“无边天海呀,一个水银的浮沤。”
许景衡名句,赵持志出先公文炳所藏芦雁名句
名句推荐
野蔬出芋惯寒酸,羹绿虀黄顿顿餐
周吟轩《蒿》闻歌自愧隅常向,读史微嫌泪易凝
汪精卫《自上海放舟横太平洋经美洲赴法国中感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