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即事二首·其一》
全文:
依山结屋学山家,最是新秋趣可誇。
人意厌暄风恰爽,天光欲淡汉初斜。
称怀嘉荫犹繁叶,扑鼻清香在野花。
与木石居游鹿豕,沛然闻善恧重华。
参考注释
木石
(1).树木和山石。《孟子·尽心上》:“ 舜 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唐 杜甫 《水会渡》诗:“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 明 魏学洢 《核舟记》:“ 明 有奇巧人曰 王叔远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指木头与石头。《三国志·魏志·刘馥传》:“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红楼梦》第十六回:“其山树木石虽不敷用, 贾赦 住的乃是 荣府 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
(3).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四:“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躑躅不敢言。”《周书·文帝纪上》:“纵使木石为心,犹当知感;况在生灵,安能无愧!”《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王世名 身穿囚服,一见两大尹即称谢道:‘多蒙两位大人曲欲全 世名 一命, 世名 心非木石,岂不知感恩。’” 鲁迅 《集外集拾遗·两封通信(复魏孟克)》:“我不是木石,倘有人给我一拳,我有时也会还他一脚的。”
(4).指刑具。《晋书·王坦之传》:“时卒士 韩悵 逃亡归首,云‘失牛故叛’,有司劾 悵 偷牛,考掠服罪。 坦之 以为 悵 束身自归,而法外加罪,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诬,宜附罪疑从轻之例,遂以见原。”
(5).指山水画。 宋 陆游 《游昭牛图》诗:“ 游昭 木石师 李唐 ,画牛乃自其所长。”
(6).指宫室等建筑工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 徐充容 ﹞諫曰:‘ 玉华 ( 太宗 所造 玉华宫 )创制……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岂无烦扰之弊?’”《元史·武宗纪一》:“以 中都 行宫成,赏官吏有劳者……死於木石及病没者,给钞有差。”
(7).枳椇子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树蜜,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甜美如餳蜜,一名白石,一名白实,一名木石,一名木实。一名枳椇。”
居游
见“ 居游 ”。
亦作“ 居游 ”。1.闲居与出游。《商君书·垦令》:“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辩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无得居游於百县,则农民无所闻变见方。”
(2).指相处往来。 清 吴敏树 《答李香州书》:“如欲熟知其人,揽其所长,閒从之驰骋笔墨之林,以快吾意,而发吾才,非久留与居游则未可也。”
鹿豕
(1).鹿和猪。比喻山野无知之物。《孟子·尽心上》:“ 舜 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於深山之野人者几希。” 清 方文 《访沉昆铜村居》诗:“天寒且作鱼龙卧,地僻应同鹿豕羣。”
(2).比喻愚蠢的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惜此女蠢若鹿豕,惟知饱食酣眠。” 巴金 《雪》第六章:“他们一个个都是蠢如鹿豕的东西。”
(3).比喻好群聚的人们。《孔丛子·儒服》:“人生则有四方之志,岂鹿豕也哉,而常聚乎?” 清 钮琇 《觚賸·酒兵》:“人生鹿豕岂长聚,客散天涯我归 浙 。”
沛然
(1).充盛貌;盛大貌。《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夫不蚤絶其源而忧其末,若决 吕梁 ,沛然,其所伤必多矣。” 唐 高适 《赠别沉四逸人》诗:“何意閫閾间,沛然江海深。” 庐隐 《两个小学生》:“这时候的雨,仍是沛然未息, 新华门 一带已变作血肉横飞的战场。”
(2).行疾貌。《后汉书·袁术传》:“ 董卓 无道,陵虐王室……是以豪杰发愤,沛然俱起。”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仙人 东方生 ,浩荡弄云海;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宋 司马光 《稷下赋》:“於是 齐王 沛然来游,欣然自喜,谓 稷下 之富,尽海内之美,慨乎有自得之志矣。”
(3).感动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於是天子沛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试哉!’” 颜师古 注:“沛然,感动之意也。” 王先谦 补注:“《文选》‘沛’作‘俙’。 李善 注引 张揖 曰:‘俙,感动之意也。俙,或为沛。’”
闻善
谓闻知善言善行。语本《孟子·尽心上》“ 舜 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於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 江 河 ,沛然莫之能御也。”《孔子家语·六本》:“闻善必躬行之,然后导之,是夫子之能劳也。” 唐 柳宗元 《送从兄偁罢选归江淮诗序》:“夫闻善不慕,与聋聵同。”
重华
(1). 虞舜 的美称。《书·舜典》:“曰若稽古帝 舜 ,曰 重华 ,协于帝。” 孔 传:“华,谓文德。言其光文重合於 尧 ,俱圣明。”《楚辞·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驂白螭,吾与 重华 游兮瑶之圃。”一说, 舜 目重瞳,故名。《史记·五帝本纪》:“ 虞 舜 者,名曰 重华 。” 张守节 正义:“﹝ 舜 ﹞目重瞳子,故曰 重华 。”后亦用以代称帝王。 宋 杨万里 《寄题南城吴子直子常上舍兄弟社仓》诗:“ 有虞 有宋 双重华,两圣一心民一家。”《说郛》卷二九引 宋 无名氏《朝野遗记》:“重华( 孝宗 )闻上( 光宗 )疾,自临大内,抚视时,上噤不知人。”
(2).旧喻帝王功德相继,累世升平。 宋 李攸 《宋朝事实·真宗癸丑赦文》:“良民合归厚之风,嘉穀茂重华之岁。”
(3).岁星的别称。《史记·天官书》:“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
乾隆名句,即事二首·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