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大圭的《送瞬上人还越》
全文:
越城烟树晓苍苍,岁晏征车驿路长。
禹穴书存怀太史,曹娥碑断吊中郎。
归鸦半带江云黑,佳菊都随野草黄。
正是丛林摇落际,天台末叶好流芳。
参考注释
禹穴
(1).相传为 夏禹 的葬地。在今 浙江省 绍兴 之 会稽山 。《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 江 、 淮 ,上 会稽 ,探 禹穴 。”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 禹 巡狩至 会稽 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閒云 禹 入此穴。”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山》诗:“幸游 建德 乡,观奇经 禹穴 。” 唐 李白 《越中秋怀》诗:“何必探 禹穴 ,逝将归 蓬丘 。”
(2).指 会稽 宛委山 。相传 禹 于此得 黄帝 之书而复藏之。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东》诗:“ 禹穴 藏书地, 匡山 种杏田。” 王琦 注:“ 贺知章 《纂山记》曰: 黄帝 号 宛委穴 为 赤帝 阳明之府,於此藏书。 大禹 始於此穴得书,復於此穴藏之,人因谓之 禹穴 。” 禹 于 宛委山 得 黄帝 金简书之说,见《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宋 陆游 《秋雨初霁徙倚门外有作》诗:“前身已预 兰亭 会,老眼曾窥 禹穴 书。” 清 王誉昌 《舟泊武林城外因忆新安会稽之胜赋呈确庆夫子志别》诗:“学溯 考亭 开雾障,书探 禹穴 破云封。”
(3).相传为 夏禹 决 汉水 时的住处。在今 陕西省 旬阳县 东。《大清一统志·兴安府·古迹》:“ 禹穴 在 洵阳县 东一百三十里。高八尺,深九尺。旁鎸“禹穴”二字。穴右有泉,味甚清洌。世传 禹 决 汉水 时居此。”
太史
(1) 官名。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职位渐低,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掌天文历法。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至明清两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又称翰林为太史
(2) 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参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曹娥碑
曹娥 的墓碑。 东汉 上虞 度尚 立,其弟子 邯郸淳 撰文。碑已不存,文见《古文苑》卷十九。后世所传《曹娥碑帖》,一为 晋 人墨迹摹刻的拓本, 宋 拓《临江戏鱼堂帖》本题作 晋 右将军 王羲之 书。一为 宋 元祐 八年 蔡卞 重书,题作《后汉会稽上虞孝女曹娥碑》。行书。文见《金石萃编》卷一四○。《红楼梦》第七九回:“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了。”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十家》:“ 王羲之 《曹娥碑》、 王献之 《保母志》、 陶贞白 之《瘞鹤铭》,疑难遽定,不復録。”
中郎
(1).官名。 秦 置, 汉 沿用。担任宫中护卫、侍从。属郎中令。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署长官称中郎将,省称中郎。 汉 苏武 、 蔡邕 曾任中郎将,后世均以中郎称之。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 中郎 石经后, 八分 盖憔悴。”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十和林卿得女》词:“ 中郎 传业, 蔡琰 词章。”此指 蔡邕 。 元 张翥 《上京秋日》诗:“ 中郎 节在仍归 汉 ,校尉城空罢护 羌 。”此指 苏武 。
(2).次子。 元 成廷珪 《戚戚行》:“大郎荷鍤北开河,中郎买刀南讨贼。”
大圭名句,送瞬上人还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