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僧鸾的《赠李粲秀才(字辉用)》
全文:
陇西辉用真才子,搜奇探险无伦比。
笔下铦磨巨阙锋,胸中静滟西江水。
哀弦古乐清人耳,月露激寒哭秋鬼。
苔地无尘到晓吟,杉松老叶风干起。
十轴示余三百篇,金碧烂光烧蜀笺。
雄芒逸气测不得,使我踯躅成狂颠。
大郊远阔空无边,凝明淡绿收馀烟。
旷怀相对景何限,落日乱峰青倚天。
又惊大舶帆高悬,行涛劈浪凌飞仙。
回首瞥见五千仞,扑下香炉瀑布泉。
何事古人夸八斗,焉敢今朝定妍丑。
飒风驱雷暂不停,始向场中称大手。
骏如健鹘鹗与雕,拏云猎野翻重霄。
狐狸窜伏不敢动,却下双鸣当迅飙。
愁如湘灵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雾。
九嶷深翠转巍峨,仙骨寒消不知处。
清同野客敲越瓯,丁当急响涵清秋。
鸾雏相引叫未定,霜结夜阑仍在楼。
高若太空露云物,片白激青皆仿佛。
仙鹤闲从净碧飞,巨鳌头戴蓬莱出。
前辈歌诗惟翰林,神仙老格何高深。
鞭驰造化绕笔转,灿烂不为酸苦吟。
梦乘明月清沈沈,飞到天台天姥岑。
倾湖涌海数百字,字字不朽长摐金。
此日多君可俦侣,堆珠叠玑满玄圃。
终日并辔游昆仑,十二楼中宴王母。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三百篇
相传《诗》三千余篇,经 孔子 删订存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有目无诗,实有诗三百零五篇,举其成数称三百篇。后即以“三百篇”为《诗经》代称。《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唐 韩愈 《荐士》诗:“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一:“予谓三百篇正不必作经读。只以读古诗乐府之法读之,真足陶冶性灵,益人风趣不少。” 姚华 《论文后编》:“三百篇,诗之古者也,风土人情,政事所详,犹地志然。”
金碧
(1).金和玉。《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沉浮之殊,僕以为亦合其美并善而已。”
(2).金黄和碧绿的颜色。 唐 罗邺 《上阳宫》诗:“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 宋 苏轼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鬼蝶》诗:“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共推此塔天下少,金碧丹青壮丽殊。”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又有琼瑶的轩馆同金碧的台榭。”
(3).金马、碧鸡。《文选·陆机<演连珠>》:“金碧之巖,必辱凤举之使。” 刘孝标 注引《汉书》:“或言 益州 有 金马 碧鸡 之神,可醮而致。” 唐 陈子昂 《送殷大入蜀》诗:“ 蜀 山金碧地,此地饶英灵。”参见“ 金马碧鸡 ”。
(4).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
蜀笺
亦作“ 蜀牋 ”。自 唐 以来 蜀 地所制精致华美的纸的统称。 唐 僧鸾 《赠李粲秀才》诗:“十轴示余三百篇,金碧烂光烧 蜀 牋。” 明 陈子龙 《艳歌行》:“春燕剪 越 素,秋鸿征 蜀 笺。”《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生闻之,手舞足蹈,不任欢情。因以 蜀 笺写所赋《夏景闺情》十首,为小引於前以答娉。” 清 唐孙华 《长椿寺拜瞻明慈圣李太后御容》诗:“妙画临 吴 绢,清词洒 蜀 牋。”参阅 元 费著 《蜀笺谱》。
僧鸾名句,赠李粲秀才(字辉用)名句
名句推荐
六朝盛事总成尘,结绮楼前草自春
王大圭《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