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余继登的《送张伯任都谏阅视》
全文:
开城古雍州,汉家朝那地。
迢迢控番夷,可断匈奴臂。
一从和议成,关门久不闭。
无复念军兴,祗闻增岁币。
壮士卧干戈,边城罢烽燧。
岂不息战争,难免销精锐。
藩篱不复施,边人日窥伺。
去年戎马来,纵横太淩厉。
酸风捲寒云,三军同日毙。
所过无鸡豚,哀哉肆吞噬。
天子频西顾,疆吏尽更置。
君从掖垣中,叩阍数言事。
刺刺悉边情,一一当上意。
藉尔青琐贤,出作行边使。
行视昔战场,白骨尚委弃。
四野无人烟,那能不陨涕。
誓将廓兵氛,何以壮军势。
君其贾馀勇,时方待高议。
好上金城略,永垂秦川利。
丼学汲公戆,宁顾汉庭忌。
国论寄通塞,仕途随险易。
得君借前筹,肤公奏今岁。
参考注释
国论
(1).有关国家大计的言论、主张。《汉书·薛宣传》:“臣闻贤材莫大於治人, 宣 已有效。其法律任廷尉有餘,经术文雅足以谋王体,断国论。” 宋 王安石 《河势》诗:“国论终将塞,民嗟亦已勤。”
(2).谓商讨国家大计,发表政见。 宋 岳飞 《乞解枢柄第三札》:“伏念臣滥厕枢庭,误陪国论,贪荣滋甚,补报蔑然,岂惟旷职之可忧,抑亦妨贤之是惧。”
(3).全国的舆论。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窃以明德懿亲,在天功而有助;隆名重器,为国论之所归。”
(4).女真语。尊贵的意思。
通塞
(1).谓境遇之顺逆。《易·节》:“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晋 潘岳 《西征赋》:“生有脩短之命,位有通塞之遇。” 唐 李商隐 《酬别令狐补阙》诗:“人生有通塞,公等繫安危。”《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小而一身之荣悴通塞,大而一国之兴衰治乱。”
(2).通畅与阻塞。 唐 杜甫 《归梦》诗:“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宋 苏轼 《与王敏仲》之十五:“闻遂作管引蒲涧水甚善。每竿上,须钻一小眼,如菉豆大,以小竹针窒之,以验通塞。”
(3).指诗文的通顺与艰涩。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用虚活字,时有难易;易若剖蚌得珠,难如破石求玉,且工且易,愈苦愈难,此通塞不同故也。”
仕途
指做官的历程
仕途艰难
险易
(1).吉凶。《易·繫辞上》:“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韩康伯 注:“之泰则其辞易,之否则其辞险。” 陆德明 释文引 京房 曰:“险,恶也;易,善也。”
(2).险阻与平坦。《吴子·治兵》:“明知险易,则地轻马。”《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自 殽塞 及至 鬼谷 ,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权智》:“山川道路,形势险易,无不备载。”
(3).治乱。《文选·班固<东都赋>》:“岂特方轨并跡,纷纶后辟,治近古之所务,蹈一圣之险易云尔哉。” 李善 注:“险易,喻治乱也。” 宋 司马光 《太行》诗:“险易曾何变,兴亡只可哀。”
(4).偏指艰难困厄。《尹文子·大道下》:“上不胜其下,下不能犯其上,上下不相胜犯,故禁令行,人人无私,虽经险易,而国不可侵,治国也。”
余继登名句,送张伯任都谏阅视名句
名句推荐
岁恶诗人无好语,夜长鳏守向谁亲
苏轼《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