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以六家得二百,较之四代异天渊

乾隆命查各省五世一堂者得百九十四家喜而成咏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命查各省五世一堂者得百九十四家喜而成咏》

全文:
户口岁增逾万万,天恩五世得同堂。
因教各省校保甲,遂接奏章报吉祥。
百九四家庆繁衍,二旬三史逊蕃昌。
抚兹极盛益忧盛,暇食惟殷敬不遑。
户口岂殊今古悬,瑞因版籍按民传。
黔黎滋盛宁非喜,衣食谋艰廑可怜。
增以六家得二百,较之四代异天渊
立名诚岂乏闾巷,所以青云羡马迁。

乾隆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六家

(1).指 先秦 至 汉 初学术思想的主要派别: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汉 司马谈 有《论六家之要指》,见《史记·太史公自序》。

(2).指史书之六种体裁:《尚书》记言体,《春秋》记事体,《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史记》通史纪传体,《汉书》断代纪传体。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有六:一曰《尚书》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传》家,四曰《国语》家,五曰《史记》家,六曰《汉书》家。”

(3).指治《孝经》的六位学者: 三国 吴 韦昭 、 三国 魏 王肃 、 三国 吴 虞翻 、 三国 魏 刘劭 、 隋 刘炫 、 南朝 齐 陆澄 。 唐玄宗 《<孝经>序》:“ 韦昭 、 王肃 先儒之领袖, 虞飜 、 刘劭 抑又次焉, 刘炫 明 安国 之本, 陆澄 讥 康成 之注,在理或当,何必求人?今故特举六家之异同,会五经之旨趣,约文敷畅,义则昭然。”

得二

(1).谓善于凭借正反两方面的条件,及时因势利导,以达目的。二,指阴、阳。亦具体指吉与凶、善与恶、得与失等。语本《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孔颖达 疏:“贰,二也。谓吉凶二理,言《易》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欲令趋吉而避凶,行善而不行恶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体三才之茂,践得二之机。” 李善 注:“子曰:‘知几其神乎! 颜氏 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而未尝復行。’ 韩康伯 曰:‘在理则昧,造形则悟, 颜子 之分也,失之於几,故有不善,得之於二,不远而復,故知之未尝復行也。’”

(2).谓一举而得双虎。 春秋 鲁 大夫 卞庄子 刺虎的故事。见《史记·张仪列传》。《晋书·姚萇载记》:“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 秦 弊 燕 迴,然后垂拱取之。兵不血刃,坐定天下,此 卞庄 得二之义也。”

四代

(1).四个朝代。指 虞 、 夏 、 商 、 周 。《礼记·学记》:“三王四代唯其师。” 郑玄 注:“四代, 虞 、 夏 、 殷 、 周 。”《大戴礼记·四代》:“四代之政刑,皆可法也。” 孔广森 补注引 杨简 曰:“四代, 虞 、 夏 、 商 、 周 也。”《隋书·经籍志一》:“ 孔子 观书 周 室,得 虞 、 夏 、 商 、 周 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自 虞 ,下至 周 ,为百篇,编而序之。”

(2).四个朝代。指 北朝 的 魏 、 周 、 齐 和 南朝 的 陈 。《文中子·关朗》:“除四代之法,以乘天命。” 阮逸 注:“四代,谓 北朝 魏 、 周 、 齐 , 南朝 陈 也。”

(3).指前后相承的四个辈份。如: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四辈,谓之四代。

(4).指人的身体。《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五神俱惣散,四代的危危。”参见“ 四大 ”。

天渊

高天和深渊相隔极远,差别极大

天渊之别

乾隆名句,命查各省五世一堂者得百九十四家喜而成咏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