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晴》
全文:
见未见今闻未闻,北南风气果殊分。
春逢雨易难逢霁,风送船行更送云。
不独耕犁免沮洳,顿教征棹豁氛氲。
明朝便近维扬路,隐隐遥眉列翠纹。
参考注释
不独
连词。不但
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鲁迅《祝福》
耕犁
亦作“ 耕犂 ”。耕田犁地。泛指耕作。《三国志·吴志·薛综传》:“乃教其耕犂,使之冠履。” 唐 孟郊 《寒溪》诗:“幽幽棘针村,冻死难耕犂。” 宋 李纲 《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復伤?”
沮洳
(1).低湿之地。《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沮洳,言采其莫。” 孔颖达 疏:“沮洳,润泽之处。”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记》:“ 零陵县 东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汚涂。” 林纾 《记九溪十八涧》:“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渟蓄犹见沙石。”
(2).指低湿。 晋 左思 《魏都赋》:“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芜秽。”《新唐书·韩全义传》:“遇贼 广利城 ,方暑,地沮洳,士皆病癘。”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四日》:“昔城中沮洳之地颇多积水,自营此沟,而民不苦卑溼,秽气亦有所渫,始少疾病。”
顿教
(1).佛教各宗派对其教主 释迦牟尼 一生所说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在我国如华严宗判为“五教”,“顿教”居第四位,指不设位次、不依言辞而顿悟教理的《维摩经》等。天台宗列为“化仪四教”之首。《景德传灯录·闍夜多》:“后至 罗閲城 ,敷扬顿教。”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附录《天台宗》:“化仪四教,首先是顿教,大乘圆满教理直下全提。”
(2).指禅宗六祖 慧能 创立的南宗法门。《坛经·付嘱品》:“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禅宗顿教, 慧能 是创始人。”参见“ 顿悟 ”。
征棹
亦作“ 征櫂 ”。指远行的船。 北周 庾信 《应令》诗:“浦喧征棹发,亭空送客还。” 唐 张旭 《清溪泛月》诗:“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 前蜀 李珣 《菩萨蛮》词:“捻得宝筝调,心随征櫂遥。” 宋 赵抃 《初入峡》诗:“险磧恶滩各几许,晚停征棹问渔翁。”
氛氲
(1).指阴阳二气会合之状。《魏书·孝文帝纪上》:“天地氛氲,和气充塞。”
(2).盛貌。《文选·谢惠连<雪赋>》:“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 李善 注引 王逸 《楚辞注》:“氛氲,盛貌。” 唐 李峤 《宝剑篇》:“淬緑水,鉴红云,五采焰起光氛氲。” 宋 欧阳修 《龙兴寺小饮呈表臣元珍》诗:“蔽日雪云犹靉靆,欲晴花气渐氛氲。” 明 何景明 《赠王文熙》诗之四:“息马中林树,烟靄何氛氲。”
(3).云雾朦胧貌。 南朝 宋 鲍照 《冬日》诗:“烟霾有氛氲,精光无明异。” 唐 王维 《山行遇雨》诗:“骤雨昼氛氲,空天望不分。” 宋 苏轼 《犍为王氏书楼》诗:“江边日出红雾散,綺窗画阁青氛氲。”
(4).指浓郁的烟气或香气。 南朝 梁 沉约 《咏竹火笼》:“覆持鸳鸯被,白鹤吐氛氲。” 唐 无可 《兰》诗:“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清 黄景仁 《初更后有携酒食至者》诗:“满堂酒气飘氛氲,一缕心烟起蓊勃。”
(5).比喻心绪缭乱。 唐 陈子昂 《入东阳峡》诗:“仙舟不可见,遥思坐氛氲。”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 唐 温庭筠 《咏寒宵》:“话穷犹注睇,歌罢尚持颐。晻曖遥相属,氛氲积所思。”
乾隆名句,晴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