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李应徵的《谒长陵》
全文:
历数归真主,风云护泰坛。
入关承汉祚,定鼎协殷盘。
帝业仍宗子,皇都实壮观。
荆蛮方逊国,代邸即长安。
礼乐临轩策,旌旗出塞看。
天声曾勒石,地界几鸣銮。
老上庭还徙,温禺血未乾。
关山残月暗,榆木陨星寒。
薄葬遵文德,丰碑象武桓。
乌号陵邑守,龙气鼎湖蟠。
驰道通原庙,周庐列从官。
乾坤留剑舄,伏腊拜衣冠。
宫殿秋阴肃,松杉晓露漙。
万年圭鬯毖,此日守成难。
南牧频飞檄,西戎未解鞍。
虚闻劳七萃,犹此抗三韩。
圣轨诚难继,神功故不刊。
威灵长在目,流恨翠微端。
参考注释
乌号
(1).《淮南子·原道训》:“射者扞乌号之弓,弯棊卫之箭。” 高诱 注:“乌号,桑柘,其材坚劲,乌峙其上,及其将飞,枝必橈下,劲能復巢,乌随之,乌不敢飞,号呼其上。伐其枝以为弓,因曰乌号之弓也。一説 黄帝 铸鼎于 荆山 鼎湖 ,得道而仙,乘龙而上,其臣援弓射龙,欲下 黄帝 ,不能也。乌,於也;号,呼也。於是抱弓而号。因名其弓为乌号之弓也。”后以“乌号”指良弓。《太平御览》卷三四七引 汉 陈琳 《武库赋》:“弓则乌号、越棘、繁弱、角端。”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之二:“百发乌号遥碎柳,七尺龙文迥照莲。” 明 杨珽 《龙膏记·脱难》:“休得把乌号架,休得把青茎射。”
(2).表示对死者哀悼。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 匡俗 ﹞屡逃徵聘,庐於此山,时人敬之。 俗 后仙化,空庐犹存。弟子覩室悲哀。哭之旦暮,事同‘乌号’。” 宋 叶适 《何参政挽歌》之二:“佳哉凤凰壠,悲甚付乌号。”
(3).称人死亡的敬辞。《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论》:“及回鑾輅,寻堕乌号,故虽有应运之名,而未覩为君之德也。”
陵邑
(1). 汉 代为守护帝王陵园所置的邑地。借指帝王陵墓所在地。《文选·班固<西都赋>》:“与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 李善 注:“ 元帝 詔曰:‘往者有司缘臣子之义,奏徙郡国人以奉园陵。自今所为陵者,勿置县邑。’然则 元帝 始不迁人陪陵。自 元 以上,正有七帝也。”《文选·颜延之<拜陵庙>诗》:“衣冠终冥漠,陵邑转葱青。”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景帝 作 寿陵 ,起邑。” 明 唐顺之 《送柯佥事之楚序》:“其友人 武进 唐某 送而谓之曰:‘ 柯君 知斯职之不易乎!盖在 汉 时诸陵邑,习俗庞杂,豪猾所窟穴,故天子常为选用强察能治剧吏以附循而芟薙之。’”
(2).山丘和城邑。《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夫 河 者水阴,四瀆之长,今乃大决,没漂陵邑,斯昭阴盛盈溢,违经絶纪之应也。” 颜师古 注:“大阜曰陵。”
龙气
(1).龙脑香的香气。 唐 温庭筠 《阳春曲》:“云母空窗晓烟薄,香昏龙气 凝暉阁 。” 顾嗣立 补注:“ 徐 注:《梁四公记》:西海出龙脑香。”
(2).《易·乾》:“云从龙。”后因称云雾为“龙气”。 元 张翥 《分题送京兆赵耕师尹之临安路帅府照磨得通海湖》诗:“雨归龙气溼,晴浴鹤媒骄。” 元 顾瑛 《芝云堂以风林纤月落分韵得纤字》:“龙气当天河皷溼,翠痕浮树月钩纤。”
(3).指帝王之气。《旧唐书·玄宗纪上》:“上所居宅外有水池,浸溢顷餘,望气者以为龙气。” 明 徐渭 《亚夫墓》诗:“王者从来云不死,共疑隆準及重瞳。已占龙气成天子,却幸 鸿门 败乃公。”参见“ 龙虎气 ”。
鼎湖
(1).地名。古代传说 黄帝 在 鼎湖 乘龙升天。 唐 顾况 《相和歌辞·短歌行》:“ 轩辕 皇帝初得仙, 鼎湖 一去三千年。” 明 夏完淳 《北风行》:“ 鼎湖 不见飞苍龙,阿阁何时栖赤凤。”
(2).借指帝王。《陈书·沉炯传》:“臣闻 乔山 虽掩,鼎湖之灵可祠。” 清 吴伟业 《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3).指帝王崩逝。《周书·静帝纪》:“先皇晏驾,万国深鼎湖之痛,四海穷遏密之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盼望,兵燹难消,松楸多恙,鼎湖弓剑无人葬;吾怎忍垂旒正冕,受贺当阳。” 柳亚子 《四月二十五日前明永历皇帝殉国纪念节也前十数日有滇中之捷感而赋此》诗:“赤县重开新日月,鼎湖遗恨旧风雷。”
(4).宫名。《文选·扬雄<羽猎赋>》:“ 武帝 广开 上林 ,南至 宜春 鼎湖 。” 李善 注引 晋灼 曰:“ 鼎湖宫 ,《黄图》以为在 蓝田 。”《汉书·扬雄传》作“鼎胡”。《三辅黄图·甘泉宫》:“ 鼎湖宫 ,在 湖城县 界…… 汉武帝 於此建宫。”
李应徵名句,谒长陵名句
名句推荐
簿领三年梦,尘沙两鬓霜
许景衡《和陈 * 见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