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郑刚中的《送陈季常判院》
全文:
去年奉使天西角,遇事才疏多自觉。
不应尚或人改观,增重端因君在幕。
君才如刃新发硎,到手万牛髋髀落。
岂能随我困边徼,定自抟风上寥廓。
峡束秋江风浪清,美君山峡舟楫轻。
去年联马听箫鼓,今也恨不同此行。
古人持兵喻槃水,顾我何者能独擎。
幸留药石苦资助,勿谓相舍真忘情。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不应
(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或人
某人;有些人。 汉 扬雄 《法言·学行》:“或曰:‘《书》与经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哑尔笑曰:‘须以发策决科。’”《周书·尉迟运等传论》:“斯数子者,岂非社稷之臣歟?或人以为不忠,则天下莫之信也。” 清 陈确 《大学辨》:“ 朱子 对或人之问,亦云无他左验。” 鲁迅 《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或人曰:‘ 中国 无幽默。’这正是一个注脚。”
国人。指 春秋 战国 时代城邦的自由民。《淮南子·齐俗训》:“ 秦王 之时,或人葅子,利不足也。” 刘文典 集解引 俞樾 曰:“或人即国人也。《説文·戈部》:‘或,邦也。’《囗部》:‘国,邦也。’或、国古通用。”
改观
(1) 原样子换成新面目
昔日荒山已大为改观
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茅盾《风景谈》
(2) 改变本来的看法、观感
(帝)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左右莫不改观。——《后汉书·黄香传》
增重
加重;增强。《后汉书·隗嚣传》:“增重赋敛,刻剥百姓。” 宋 苏轼 《李之纯可集贤殿修撰河北都转运使》:“治办之能,尝见於用;忠厚之质,不移於势,是用进登书殿,增重使指。”《孽海花》第十八回:“此次出洋,必能争回多少利权,增重多少国体。”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揆郑<哀政闻社员>》:“今以最新之名词,号召天下,且援引老成黄耉如 马良 者,以增重党势。”
郑刚中名句,送陈季常判院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