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姚勉的《潘吴二察甚振风采刘仲山有诗因次其韵》
全文:
国家元气几如发,章李以来几台察。
翻盆窥瓮若不闻,射影含沙但潜发。
坦途自诧忘羊肠,坚冰恐已在履霜。
熙丰旧人正伺隙,乃尔寂寂无精光。
抨弹已上旨宣谕,谏不能行法当去。
老乌欲食不再鸣,幸有新来柏台疏。
蛰霆忽击聩者惊,不待数月如阳城。
中书君已非偃月,何事亦恶伏马鸣。
奏疏流传人吐舌,未死奸谀面赪热。
只今时事尚可言,奏四十章当一月。
直言不惮方威灵,本朝未尝言罪人。
但图奏上天子喜,莫管近前丞相嗔。
向来庆历子唐子,千古名垂汗青史。
瘴山炎海固鬼愁,志士宁能彼易此。
风尘澒洞何如时,麒麟豺虎方争驰。
士所当为未止此,志完幸听承君规。
参考注释
抨弹
(1) 弹劾
(2) 批评;攻击
上旨
亦作“ 上指 ”。君上的意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公孙弘 ﹞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於是丞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銖钱,笼天下盐铁。”《后汉书·宋均传》:“每有駮议,多合上旨。”《宋书·礼志二》:“虽幽遐侧微,心无壅隔。人情上通,上指远喻。”
宣谕
宣布命令;晓谕。《北齐书·循吏传·张华原》:“﹝ 张华原 ﹞深为 高祖 所亲待, 高祖 每号令三军,常令宣諭意旨。”《隋书·长孙平传》:“其后 突厥 达头可汗 与 都蓝可汗 相攻,各遣使请援。上使 平 持节宣諭,令其和解,赐縑三百匹良马一匹而遣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孝宗圣政》:“庚子九月,上宣諭宰执云:‘已指挥閤门,令今后常朝,宰臣免宣名,他朝会则否。’”《元典章·朝纲·不许隔越中书省奏启》:“凡有詔令天下宣諭了呵,不许更改。”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行法
(1).按法行事。《礼记·曲礼上》:“班朝治军,蒞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君於 颠頡 之贵重如彼甚也,而君犹行法焉,况於我则何有矣?”《史记·酷吏列传》:“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 都 ( 郅都 )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 都 ,侧目而视。” 宋 章炳文 《搜神秘览》卷一:“ 旻 ( 王旻 )悲泣言曰:‘死只死矣,但 孝先 ( 费孝先 )所言,终无验耳。’左右以是语上达,翌日,郡守命,未得行法。”
(2).做法。《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小的正要回老爷:这下月便是河臺的正寿,可不知老爷打算怎么样个行法?”
(3).谓书法中行书的字法笔势。《宣和书谱·李邕》:“ 邕 初学,变 右军 行法,顿剉起伏,既得其妙,復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
(4).指行政权。 梁启超 《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边沁之政法*论》:“立法、行法、司法三权鼎立之説,自 希腊 之 亚里士多德 既已论及,至 孟德斯鳩 而大倡之, 美国 独立,採其学理著诸宪法,於是诸国靡然效之,此义几成金科玉律矣。”
姚勉名句,潘吴二察甚振风采刘仲山有诗因次其韵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