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恭送列祖皇考实录御容及玉牒至盛京尊藏卜言启程瓣香致敬》
全文:
豳沛陪京地,肇兹王业兴。
二陵钦陟降,万代谨绳承。
于铄帝居壮,允宜神御凭。
宗枝绵玉牒,实录灿金绳。
赍送垂仪典,瞻依矢惕兢。
皇图开奕叶,家法示孙曾。
参考注释
宗枝
同“ 宗支 ”。《陈书·高祖纪下》:“嫡嗣废黜,宗枝僭诈,天地荡覆,纪纲泯絶。” 唐 杜甫 《奉赠李八丈曛判官》诗:“我 丈 特英特,宗枝 神尧 后。”《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僕经事两朝,受恩三代,位叨将相,籍係宗枝,赐鈇鉞以专征,徵苞茅而问罪。” 宋 张先 《感皇恩·安车少师访阅道大资同游湖山》词:“廊庙当时共代工, 睢陵 千里远,约过从。欲知宾主与谁同。宗枝内,黄阁旧,有三公。” 元 锺嗣成 《醉太平》曲:“俺是悲田院下司,俺是 刘九儿 宗枝。”蒲剧《薛刚反朝》第七场:“忠良遭残,宗枝尽丧, 唐 室江山俱被你奸贼所掌。”
玉牒
(1).古代帝王封禅、郊祀的玉简文书。《史记·孝武本纪》:“封 泰山 下东方,如郊祠 泰一 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祕。”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郊禅》:“ 开元 十三年, 玄宗 既封禪,问 贺知章 曰:‘前代帝王何故秘玉牒之文?’ 知章 对曰:‘玉牒本通神明之意,前代帝王所求各异,或祷年算,或求神仙,其事微密,故外人莫知之。’” 宋 王禹偁 《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祈福不劳藏玉牒,礼天须至用金泥。”
(2).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至 宋 代,每十年一修。《新唐书·百官志三》:“﹝ 宗正寺 ﹞知图谱官一人,修玉牒官一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玉牒修书,始於 大中 祥符 ,至於 政 宣 而极备……编年以纪帝系,而戴其历数及朝廷政令之因革者,为《玉牒》。” 明 何景明 《寄樊国宾》诗:“业绍青緗旧,名沾玉牒香。” 爱新觉罗·溥仪 《我的前半生》第九章:“我曾根据一九三七年修订的‘玉牒’和妹妹弟弟们提供的材料,做过一个统计。”
(3).泛指典册、史籍。《文选·左思<吴都赋>》:“鸟策篆素,玉牒石记。” 张铣 注:“玉牒、石记,皆典策类也。”《文选·张协<七命>》:“生必耀华名於玉牒,没则勒洪伐於金册。” 李周翰 注:“玉牒、金册,并国史也。”
(4).指佛道之书。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玉牒记》云:‘天下悠悠,皆可长生也;患於犹豫,故不成耳。’” 隋 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前佛后佛,谅同金口;即教当教,寧殊玉牒。”《云笈七籤》卷七:“三元布经皆刻金丹之书,盛以自然云锦之囊,封以三寳神之章,藏於九天之上大有之宫,谓之玉牒金书。”
(5).神仙名籍。 唐 韦应物 《萼绿华歌》:“有一人兮升紫霞,书名玉牒兮 萼緑华 。”
实录
(1) 符合实际的记载
这本日记是他晚年生活的实录
(2) 正式录音、录像
金绳
(1).黄金或其他金属制的绳索。(1)用以编连策书。《后汉书·方术传序》:“然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于明灵之府,封縢于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南齐书·高帝纪上》:“披金绳而握天镜,开玉匣而总地维。”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登封告禪,玉牒金绳。”《旧唐书·礼仪志三》:“又造玉策三枚,皆以金绳连编玉简为之。”(2)用于一般拴束。 唐 韩愈 《石鼓歌》:“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2).佛经谓 离垢国 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 唐 李白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王琦 注引《法华经》:“国名 离垢 ,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证果》:“看金绳宝筏相招,何须虑永劫沉身不可捞。”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嵐光浮翠黛,塔势界金绳。”
(3).借指地平线。 唐 刘长卿 《龙门八咏·退公龛》:“閒云随锡杖,落日低金绳。” 康有为 《八月十四夜香港观灯》诗:“空濛海月上金绳,又看秋宵 香港 灯。”
乾隆名句,恭送列祖皇考实录御容及玉牒至盛京尊藏卜言启程瓣香致敬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