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姚月华的《怨诗效徐淑体》
全文:
妾生兮不辰,盛年兮逢屯。
寒暑兮心结,夙夜兮眉颦。
循环兮不息,如彼兮车轮。
车轮兮可歇,妾心兮焉伸。
杂沓兮无绪,如彼兮丝棼。
丝棼兮可理,妾心兮焉分。
空闺兮岑寂,妆阁兮生尘。
萱草兮徒树,兹忧兮岂泯。
幸逢兮君子,许结兮殷勤。
分香兮剪发,赠玉兮共珍。
指天兮结誓,愿为兮一身。
所遭兮多舛,玉体兮难亲。
损餐兮减寝,带缓兮罗裙。
菱鉴兮慵启,博炉兮焉熏。
整袜兮欲举,塞路兮荆榛。
逢人兮欲语,鞈匝兮顽嚚。
烦冤兮凭胸,何时兮可论。
愿君兮见察,妾死兮何瞋。
参考注释
塞路
充塞道路。言其多。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古者 杨 墨 塞路, 孟子 辞而闢之,廓如也。” 三国 魏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罾缴充蹊,坑穽塞路。”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崩榛塞路,峥嶸古馗。”《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仙娥从后,持宝盖以后随;织女引前,扇香风而塞路。”
(1).边塞的道路。 宋 陆游 《秋晚思梁益旧游》诗:“沧波极目江乡恨,衰草连天塞路愁。” 明 杨巍 《萧关北作》诗:“塞路山难断,胡天云不开。”
(2).见“ 塞芦 ”。
荆榛
(1).亦作“ 荆蓁 ”。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 三国 魏 曹植 《归思赋》:“城邑寂以空虚,草木秽而荆榛。”一本作“ 荆蓁 ”。 唐 李白 《古风》之一:“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金 元好问 《续小娘歌》之七:“伤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荆榛不见人。” 清 吴伟业 《十月下澣宴阆石苍水斋》诗:“三江风月尊前醉,一郡荆榛笛里声。”
(2).谓没入荒野,指逝世。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闻讣》:“闺中何意,半道荆蓁,情隔云泥。”
(3).比喻艰危,困难。《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吾於荆榛中援立 寿王 。” 元 许谦 《冯公岭》诗:“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
(4).比喻恶人。 元 麻革 《过陕》诗:“豺狼满地荆榛合,目断 中条 是故丘。”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未许其冠带春秋,遂至夫荆榛天地。” 清 厉鹗 《东城杂记·陈御史元倩》:“手披荆榛,身御魑魅。” 周实 《民立报出版日祝赋》诗:“重重草木羞依附,莽莽荆榛待剪除。”
(5).芥蒂;不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笑谭之顷,便起荆榛。”
姚月华名句,怨诗效徐淑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