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苏洵的《送石昌言使北引》
全文: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
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
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
”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参考注释
余年
暮年;晚年
昌言
(1) 正当的言词,好话
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书·大禹谟》
(2) 正直的、无所忌惮的话
及第
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
状元及第
四人
四民。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公酌以钓道,和之琴心,於是安四人,敷五教。”《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农於四人之中,最为勤苦。” 胡三省 注:“士农工商,是谓四民。 唐 避 太宗 讳,率谓民为人。”详“ 四民 ”。
四方
(1)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方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正方形或正方体
一只四方的木头匣子
相闻
(1).彼此都能听到。极言距离之近。《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宋 苏轼 《表忠观碑》:“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 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2).互通信息;互相通报。《后汉书·隗嚣传》:“自今以后,手书相闻,勿用傍人解构之言。”《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有十餘年不相闻了,何期今日得遇?”《清史稿·诸王传三·贝子彰泰》:“将军 蔡毓荣 调遣 汉 兵,今进取 贵州 ,若不相闻,恐碍军机。”
苏洵名句,送石昌言使北引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