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登玉符山极顶作歌》
全文:
初春昼短景易阑,复虑高处不胜寒。
即今清和驻跸早,有山罢登孤素抱。
内竖肩舆攀巘萝,更弗松下鸣梢诃。
绝顶放眼一千里,犁云锄雨何其多。
东山小鲁泰山小天下,我则何敢凛乎御六马。
惟有祈年意非假,与民休息孜孜者。
雄辩那须誇炙輠,返吾勤政延儒雅。
参考注释
东山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沉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江*青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
泰山
(1) 东岳,中国五岳之首,中国名山,海拔1524米,位于山东泰安境内。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多古迹和文人墨迹,为旅游胜地
(2) 古人把泰山作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宝贵的事物
有眼不识泰山
(3) 妻父的代称
呼妻父为泰山,一说云,泰山有丈人峰。—— 晁说之《晁氏客语》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六马
(1).谓驾车之马众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孔颖达 疏:“经传之文,惟此言六马。 汉 世此经不传,餘书多言驾四者。《春秋公羊》説天子驾六。《毛诗》説天子至大夫皆驾四。 许慎 案《王度记》云,天子驾六。 郑玄 以《周礼·校人》养马‘乘马一师四圉’,四马曰乘;《康王之誥》云:‘皆布乘朱黄’;以为天子驾四, 汉 世天子驾六,非常法也。然则此言马多惧深,故举六以言之。”《荀子·劝学》:“ 伯牙 鼓琴,而六马仰秣。”《太平御览》卷九○六引《尸子》:“鹿走而无顾,六马不能望其尘,谓不反顾也。”《列子·汤问》:“趣如吾,然后六轡可持,六马可御。”
(2). 秦 以后,皇帝之车驾用六马。《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推终始五德之传……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汉 蔡邕 《独断》:“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色。”《南史·宋纪》上:“ 晋帝 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车,驾六马。”皇后行祀蚕礼时亦驾六马。《宋书·礼志一》:“蚕将生,择吉日,皇后著十二笄,依 汉 魏 故事,衣青衣,乘油盖云母安车,驾六马。”
(3).六种类型之马。《周礼·夏官·校人》:“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駑马一物。” 郑玄 注:“玉路驾种马,戎路驾戎马,金路驾齐马,象路驾道马,田路驾田马,駑马给宫中之役。”
乾隆名句,登玉符山极顶作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