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赵善瑛的《锦里卜筑诗》
全文:
锦里幽栖处,悠然远俗嚣。
地偏车马少,山近市城遥。
松竹连蹊径,藤萝掩屋茅。
闭门穷典籍,修业问刍荛。
见小忘蛙秬,忘机梦鹿蕉。
白头宜此乐,青眼莫相嘲。
种菊开三径,横琴咏九皋。
黄葵舒永日,紫芋待终朝。
守道居颜巷,嫌喧弃许瓢。
薄田多种秫,平阜广栽荞。
鹅鸭游深沼,牛羊牧近郊。
芝兰香满砌,枸杞翠连坳。
采药携轻筥,观莲涉小舠。
《考槃》时讽诵,得句自推敲。
丘壑从兹稳,弓旌谩远招。
茗瓯供伏腊,土簠荐溪毛。
牧子吹羌笛,仙童品玉箫。
南山曾采鳖,左手惯持螯。
麋鹿为新侣,松筠是故交。
烟霞情浩浩,诗酒乐陶陶。
宠辱都忘却,功名尽已抛。
唐虞今在宥,许我学由巢。
参考注释
伏腊
亦作“ 伏臈 ”。1.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史记·留侯世家》:“ 留侯 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 黄石 。”《后汉书·孝明帝纪》:“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 明 唐顺之 《皇陵行》:“伏臈烝尝时不后,清明寒食更浇酒。”
(2).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周书·晋荡公护传》:“每四时伏腊, 高祖 率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觴上寿。”《梁书·处士传·何胤》:“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 清 钱谦益 《寿何峄县序》:“两从叔翩翩少年,岁时伏腊,与先生辈徵逐讌饮,有承平王孙之乐。”
(3).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唐 白居易 《江楼早秋》诗:“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臈资。”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此虽与兄弟亲戚相远,而伏腊稍充足,居室稍宽。”《金史·王去非传》:“督妻孥耕织以给伏腊。”
溪毛
溪边野菜。语出《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杜预 注:“溪,亦涧也。毛,草也。” 宋 辛弃疾 《鹧鸪天·睡起即事》词:“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 明 刘基 《次韵和王文明雨中杂兴》之一:“农人愁饿莩,採擷到溪毛。” 清 吴伟业 《麦蚕》诗:“三眼收滞穗,五色荐溪毛。”
谿毛:溪涧中的水草。语本《左传·隐公三年》:“涧谿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 杜预 注:“毛,草也。” 孔颖达 疏:“即下文苹蘩蕰藻是也。” 清 许迎年 《莱阳二姜先生祠》诗:“ 海涌 峰头祠庙在,谿毛特为荐馨香。”
赵善瑛名句,锦里卜筑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