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崇霭轩》
全文:
陟降仍在原,书轩北峰右。
仆役宁弗劳,憩言凭晴牖。
晴则霭宜无,而霭恒斯守。
乃识山特灵,朝夕所常有。
一缕欲出楹,揽之不获手。
参考注释
陟降
(1).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传:“盖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 马瑞辰 通释:“《集传》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诗曰:‘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诗曰:‘念兹皇祖,陟降庭止。’《访落》诗曰:‘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随天神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为祖宗神灵暗中保佑之义。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迎神》:“陟降左右,诚达幽圆。” 宋 陈亮 《重华宫正谢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寿;陟降在帝,孰知 文后 之声!” 清 唐孙华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灵游。”
(2).犹往来。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郑序》:“今则囊如悬罄,佣室寓食。方将适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栈道。”《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大礼史 王曾 言:‘皇帝执玉被衮,酌献七室,而每室奏乐章,恐陟降为劳,请节宫架之奏。’” 王国维 《观堂集林·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古又有陟降一语,古人言陟降犹今人言往来,不必兼陟与降二义。”
(3).谓中晷影的长短变化。《新唐书·历志三上》:“中晷长短,谓之陟降。景长则夜短,景短则夜长。积其陟降,谓之消息。”
在原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因以“在原”指兄弟。《北齐书·元坦传》:“汝何肆其猜忌,忘在原之义?”《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七年》:“ 太宗 保字螟蛉,剿拉同气,既迷在原之天属,未识父子之自然。” 宋 洪迈 《容斋五笔·<汉书>多叙谷永》:“予亡弟 景何 ……尝见 梁弘夫 诵《汉书》,即云:‘唯 谷永 一人,无处不有。’ 弘夫 验之於史,乃服其説。今五十餘年矣,漫摭 永 诸所论建,以渫予在原之思。”
乾隆名句,崇霭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