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全文:
来书子细说通州,州在山根峡岸头。
四面千重火云合,中心一道瘴江流。
虫蛇白昼拦官道,蚊蚋黄昏扑郡楼。
何罪遣君居此地?天高无处问来由。
匼匝巅山万仞余,人家应似甑中居。
寅年篱下多逢虎,亥日沙头始卖鱼。
衣斑梅雨长须熨,米涩畬田不解锄。
努力安心过三考,已曾愁杀李尚书。
人稀地僻医巫少,夏旱秋霖瘴疟多。
老去一身须爱惜,别来四体得如何?侏儒饱笑东方朔,薏苡谗忧马伏波。
莫遣沉愁结成病,时时一唱濯缨歌。
通州海内恓惶地,司马人间冗长官。
伤鸟有弦惊不定,卧龙无水动应难。
剑埋狱底谁深掘?松偃霜中尽冷看。
举目争能不惆怅,高车大马满长安。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来书
来信。 唐 杜甫 《别常徵君》诗:“各逐萍流转,来书细作行。” 宋 朱熹 《答汪子卿书》:“窃味来书所引《论语》数条,言仁甚悉,而所论反復亦不为不详。”
子细
(1).认真、细致;细心。《魏书·源怀传》:“ 怀 性宽容简约,不好烦碎,恒语人曰:‘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斧斤不平,斲削不密,非屋之病也。’” 唐 李德裕 《续得高文端贼中事宜四状》:“昨日 高文端 到宅辞臣,因子细问得贼中事宜。” 宋 杨万里 《又题寺后竹亭》诗:“壁间题字知谁句,醉把残灯子细看。” 元 王仲元 《粉蝶儿·道情》套曲:“俺也曾子细评跋:譬似去丹墀内穿靴着袍,怎如俺草庵中丫髻环絛。” 梁启超 《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至其种种鬼蜮情形,请读者将各电原文子细熟观,当能想像八*九。”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子细一想,他的话千真万确。”
(2).小心,留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相公且子细,秀才子口头言语,岂可便信?”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姐姐,到那里子细着。”
(3).清晰;分明。 唐 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之三:“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牀;野桥分子细,沙岸绕微茫。” 唐 张鷟 《游仙窟》:“烟霞子细,泉石分明,实天上之灵奇,乃人间之妙絶。”
(4).详情;底细。 宋 欧阳修 《论讨蛮贼任人不一札子》:“臣曾謫官 荆 楚 ,备知土丁子细。”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李裁 ﹞泛舟已到 桐卢 ,五鼓欲行,忽有人大呼,寻 李大府 船。 李 惊起视之,乃一老人衣布道袍云:‘ 睦州 贼发,吾家所存者三人而已。不可往彼,宜速回也!’ 李 欲登岸询其子细,则已不见。遂遽还 会稽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公案断歪乌盆传》:“当时 潘成 知得子细,便乃而去。”
说通
佛教语。能作说法曰“説通”。《楞伽经》卷三:“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通相,谓宗通及説通。”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七讲:“又在卷三中,讲到‘说通’和‘宗通’,‘说通’指言教,‘宗通’指内证的道理。”
山根
(1) 鼻梁的别名。古人认为可作心望诊的参考,因其位于阙庭之下,又称为下极
(2) 山脚
岸头
岸边。 唐 薛能 《蒲中霁后晚望》诗:“河边霽色无人见,身带春风立岸头。”
白居易名句,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