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于石的《访叶灵渊》
全文:
细路如蛇盘,山根复山巅。
振衣上千仞,顿觉天地宽。
四山朗开豁,斜阳淡平川。
溪浅不可舟,桥断衣可搴。
依依桑柘村,翳翳井里烟。
老翁古柳枢,扶杖白垂肩。
问途入深巷,蒲柳隐败垣。
忽得幽人居,一室静且安。
中有插架书,外有负郭田。
种秫可酿酒,枕书时醉眠。
自言居家好,笑我行路难。
欲分清溪尾,着我屋数椽。
踏月两相过,亦足陶情欢。
子虽爱我厚,我亦愧子言。
天涯倦游客,岂不怀故山。
抱薪煮白石,岸巾曝晴檐。
兴来或杖履,松阴弄潺湲。
如此岂不乐,胡为复盘桓。
泠然御风去,月暮孤云寒。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振衣
抖衣去尘,整衣。《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注:“去尘秽也。” 晋 陆机 《招隐诗》:“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唐 白居易 《偶作》诗之二:“日出起盥櫛,振衣入道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急起篝灯,振衣冥索。”
千仞
形容极高或极深。古以八尺为仞。《庄子·秋水》:“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上凌青云霓,下临千仞谷。” 清 方文 《陈卧子子龙》诗:“惠心烛千仞,雄风扇八区。”
顿觉
佛教语。犹顿悟。 元 邓文原 《重刻<禅源诠>序》:“自顿觉至成佛,十重为浄;自不觉至受报,十重为染。”参见“ 顿悟 ”。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于石名句,访叶灵渊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