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孙彝的《送侍其总管之浙东廉使》
全文:
风度当今第一流,几年五马踏南州。
紫泥香动九重诏,绣斧光摇八咏楼。
父老自怜难借寇,书生犹恨失依刘。
越山重见冰霜厉,棠荫龟城春在不。
参考注释
紫泥
古人以泥封书信,泥上盖印。皇帝诏书则用紫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奉 高皇帝 璽綬” 李贤 注引 汉 蔡邕 《独断》:“皇帝六璽,皆玉螭虎纽……皆以 武都 紫泥封之。”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封紫泥於璽禁,传墨令於银书。”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古印文作白字,盖用以印泥,紫泥封詔是也。”后即以指诏书。 南朝 梁 沉约 《为始兴王让仪同表》:“徒尘翠渥,方降紫泥,以兹上令,用隔下情。” 唐 白居易 《代书一百韵寄微之》:“恩随紫泥降,名向白麻披。” 清 吴伟业 《九峰草堂歌》:“紫泥欲下早蝉蜕,掉头不肯随东封。”
九重
(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
(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復西归。”京剧《贵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4).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6).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绣斧
汉武帝 天汉 二年遣直指使者 暴胜之 等衣绣衣,杖斧持节,至各地巡捕群盗。见《汉书·武帝纪》。后遂以“绣斧”指皇帝特派的执法大员。 宋 杨万里 《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诗之一:“绣斧光华谁不羡,一贤去国欠人留。” 明 章懋 《与邓侍御书》:“邇闻绣斧南巡,而宿蠹潜奸,一时洗尽。” 清 方文 《寄张恢生明府》诗:“早晚登车持绣斧,好将封事报明君。”参见“ 绣衣直指 ”。
八咏楼
在 浙江省 金华市 南隅, 婺江 北岸。 南朝 齐 太守 沉约 于 隆昌 元年(公元494年)建。原名“元畅楼”。 宋 至道 中,郡守 冯伉 因 沉约 曾于此作《八咏诗》,改名“八咏楼”。历代迭经毁建,现存建筑乃 清 代所建。 唐 李白 、 崔颢 、 宋 李清照 , 清 吴伟业 等均有题咏。
孙彝名句,送侍其总管之浙东廉使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