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罗的《蟠龙山》
全文:
蟠龙山名何所因,为言山作蟠龙形。
欲寻地志质诸古,适遇野老传于今。
伟哉造化巧经始,斲以斧凿初无痕。
四傍坦夷渺原隰,一径窈窕森松筠。
回旋屈曲隐头角,蓊郁葱翠含精神。
若蹲若踞玩清隐,不起不蛰司芳辰。
遥空水面素澄澈,萦若珠颗尤鲜明。
政当颔下不易夺,况复鳞逆谁敢撄。
我疑此龙蟠亦久,一日得志当求伸。
轰雷掣电掀碧汉,骧首曳尾凌青云。
会从古穴起灵霓,用作霖雨苏苍生。
岂惟厚泽沛寰宇,兼有馀润清边尘。
乃知神物终变化,肯容玩肆甘沉沦。
嗟予避寇偶居此,坐见牙璋争起兵。
张皇旗帜亘长道,考击钟鼓辞严城。
共期元恶心胆破,不待迎敌神魂惊。
何知鼠辈怙同恶,相与蚕食徒经旬。
倾囊竭箧极侈欲,戢戈橐矢寻归程。
遂令强贼愈猖獗,绝流肆毒屈生灵。
未闻改辙事更举,但得饮气潜悲辛。
龙乎龙乎速奔逸,吾将与尔俱飞腾。
直上天池最幽处,嘘风吸浪陪鹍鹏。
参考注释
蟠龙
(1).盘伏的龙。《尚书大传》卷一下:“蟠龙賁信於其藏,蛟鱼踊跃於其渊。” 郑玄 注:“蟠,屈也。”《方言》第十二:“未陞天龙谓之蟠龙。” 唐 李商隐 《赛灵川县城隍神文》:“逐清泠之耕父,不使扬光;迴沮泽之蟠龙,皆令洒润。”
(2).回环的龙形。《淮南子·本经训》:“寝兕伏虎,蟠龙连组。” 高诱 注:“蟠龙,詰屈相连,文错如织组文也。”《秦併六国平话》卷下:“门外苍松踞虎,阶前古檜蟠龙。”
(3).发髻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古人呼髻为蟠龙,蟠龙者,髻之本体,非由粧饰而成,随手綰成,皆作蟠龙之势。”
何所
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为言
(1).与之说话;与之交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辛 貌丑,妻不为言。”
(2).犹为意。《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贫困,常欺 鲍叔 , 鲍叔 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诈伪之言。为,通“ 伪 ”。《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胡得焉。” 孔颖达 疏:“人之诈伪之言。” 陈奂 传疏:“古‘为、伪、譌’三字同。《毛诗》本作‘为’,读作‘伪’也。为言即谗言,所谓小行无徵之言也。”
罗名句,蟠龙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