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乞数珠一首赠南禅湜老》
全文:
从君觅数珠,老境仗消遣。
未敢转千佛,且从千佛转。
儒生推变化,乾策数大衍。
道士守玄牝,龙虎看舒卷。
我老安能为,万劫付一喘。
默坐阅尘界,往来八十反。
区区我所寄,蹙缩蚕在茧。
适从海上回,蓬莱又清浅。
参考注释
儒生
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后来泛指读书人
云间有儒生 莫后光见之。——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变化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乾策
(1).推演《乾》卦六爻所得的蓍草茎数。《乾》爻皆为老阳,其数为九,故每爻九揲,每揲四策,共得二百十六策,乾策与坤策相配,总为三百六十策,以象天地循环一年的日数。《易·繫辞上》:“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孔颖达 疏:“以乾老阳,一爻有三十六策,六爻凡有二百一十六策也……此经据老阳之策也。” 宋 苏轼 《乞数珠赠南禅湜老》诗:“儒生推变化,乾策数大衍。”
(2).泛指《易》卦中每一阳爻的蓍草茎数。参阅 明 何楷 《古周易订诂》卷十一。
大衍
(1).《易·繫辞上》:“大衍之数五十。” 韩康伯 注引 王弼 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 孔颖达 疏引 京房 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后以大衍为五十的代称。 清 赵翼 《圣寿覃恩得拜绢绵米肉之赐恭记》诗之二:“运是太和春不老,数纔大衍日方中。”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但僕生长危邦,年逾大衍,天灾人祸,所见多矣。”
(2).广大的沼泽地。《管子·七臣七主》:“春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 尹知章 注:“倮谓焚烧,令荡然俱尽。” 郭沫若 等集校:“ 洪颐煊 曰:‘倮当作僇。’ 王念孙 曰:‘僇即疁字也……僇大衍者,谓火焚其草木也。’”
(3).历法名。详“ 大衍历 ”。
苏轼名句,乞数珠一首赠南禅湜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