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曹勋的《松隐雨过二首》
全文:
云笼赫日藏阳焰,人向红尘困暑风。
山驿醒心何处是,幅巾萧散梦魂中。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山驿
(1).山中驿站。 唐 李商隐 《梦令孤学士》诗:“山驛荒凉白竹扉,残灯向晓梦清暉。” 宋 柳永 《散水调·倾杯》词:“小檝夜泊,宿苇村山驛。” 清 唐孙华 《戏为友人代忆》诗之五:“水驛仍山驛,长亭又短亭。”
(2).山间的驿道。 清 洪亮吉 《晓发曹娥江》诗:“川程此迢递,山驛方峭拔。”
醒心
(1).神志清醒。 唐 韩偓 《天鉴》诗:“猛虎十年摇尾立,苍鹰一旦醒心飞。” 元 张养浩 《赠刘仲宪》诗:“半生醉梦 郑 衞 音,一旦醒心《韶》《濩》曲。”
(2).指使神志清醒。 宋 朱熹 《次刘秀野闲居十五咏·春谷》:“饮罢醒心何处所?远山重叠翠成堆。”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造句弗就,勿令疲其神思,且閲书醒心。”
(3).指清醒的认识。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总序》:“故夫暗者之未然,皆明者之已事;暗者之梦境,皆明者之醒心。”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幅巾
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后裁出脚即称幞头。《东观汉记·鲍永传》:“ 更始 殁, 永 与 冯钦 共罢兵,幅巾而居。”《后汉书·逸民传·韩康》:“ 及 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敛以时服”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汉 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幞头巾子》:“今 宋 朝所谓头巾,乃古之幅巾,贱者之服。”《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 西门庆 那日不往那去,在家新捲棚内,深衣幅巾坐的,单等妇人进门。”
萧散
犹萧洒。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 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復与外事相关。” 唐 张九龄 《林亭咏》:“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宋 曾巩 《招隐寺》诗:“我亦本萧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润州鹤林寺记》:“佛之理吾不信,而窃喜其教,絶婚宦,公货财,布衣疏食,随地可安,士之萧散孤介,而不欲违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释。《晋书·恭帝纪论》:“虽有手握戎麾,心存旧国,迴首无良,忽焉萧散。” 唐 皎然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诗:“独鹤翩翻飞不定,归云萧散会无因。” 明 刘基 《自天章入城作》诗:“烦襟得萧散,似欲忘覉旅。”
(2).萧条;凄凉。 南朝 梁 何逊 《和司马博士咏雪》:“萧散忽如尽,徘徊已復新。” 唐 韦应物 《独游西斋寄崔主簿》诗:“秋斋正萧散,烟水易昏夕。” 宋 苏轼 《和李太白》:“野情转萧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园亭》诗:“萧散人问意,孤云第几峰。”
梦魂
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唐 刘希夷 《巫山怀古》诗:“頽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 楚 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 谢 桥。” 元 萨都剌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词:“ 楚 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 江 东。”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自别 沧浪 ,梦魂常绕。”
曹勋名句,松隐雨过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