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耳孙有臞儒,载行无多一束书

沈与求次韵李元叔田邦镇唱酬之什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沈与求的《次韵李元叔田邦镇唱酬之什》

全文:
大雅寂寥谁发喜,逆折波澜须子美。
晚分一派大江西,约束曹刘归句里。
武安耳孙有臞儒,载行无多一束书
蹇驴破帽踏城市,腰间蒯缑鸣湛卢。
叫阍自荐久未偶,淮南丛桂犹关渠。
雕镌戏出乡学馀,掩面笑余诗井枯。

沈与求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沈与求武安耳孙有臞儒,载行无多一束书书法作品欣赏
武安耳孙有臞儒,载行无多一束书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耳孙

《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耳孙者,玄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又引 李斐 曰:“耳孙,曾孙也。”又引 晋灼 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 颜师古 注:“耳孙,诸説不同。据《平纪》及《诸侯王表》,説 梁孝王 玄孙之耳孙。耳音仍……据《尔雅》:‘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则与 晋 説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按,《类篇·耳部》:“昆孙之子为耳孙。”后多以“耳孙”泛指远代子孙。 金 段成己 《题梁氏静乐堂》诗:“ 叔敬 有耳孙,犖犖与时异。” 明 唐寅 《世寿堂》诗:“鷄窠小儿是鼻祖,鳩枝老子为耳孙。” 清 沉涛 《交翠轩笔记》卷四:“ 林霽山 《孤山》诗:‘耳孙今白髮,酹酒满寒芜。’” 章炳麟 《秦政记》:“ 明 制贵其宗室孽子,诸王虽不与政柄,而公卿为伏謁;耳孙疏属,皆气稟於县官。”

臞儒

清瘦的儒者。含有隐居不仕之意。语本《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相如 以为列僊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僊意也。” 宋 苏轼 《雪后刘景文左藏和顺闍黎诗见赠次韵答之》:“载酒邀诗将,臞儒不是仙。” 金 元好问 《寄刘光甫》诗:“山泽臞儒亦自豪,尘埃俗吏岂胜劳。” 明 杨慎 《二伯论下》:“然则 公羊 不出户之臞儒也,其习鄙,其言戇,故曰: 公羊 偏辞也。”

无多

没有多少。 唐 杜荀鹤 《和友人寄孟明府》:“莫嫌月入无多俸,须喜秋来不废吟。” 清 周亮工 《郭去问还家未半载复作章贡之行送之》诗:“乱后还家庆更生,无多日月復成行。”

一束

(1).数量词。犹言一梱,一扎。《诗·小雅·白驹》:“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大主考便打开那一束备中的卷子。” 柔石 《摧残》:“没有办法了,米一粒也没有了,柴一束也没有了。”

(2).数量词。古以帛五匹为“一束”。《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 郑玄 注:“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八尺曰寻,五两五寻,则每卷二丈也,合之则四十尺,今谓之匹。”《汉书·梅福传》:“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参见“ 束帛 ”。

(3).数量词。箭十二支。《淮南子·氾论训》:“ 齐 桓公 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高诱 注:“箭十二为束也。”

(4).指笙管之类的乐器。因用若干根竹管和一根总吹气管制成,故称。 唐 薛能 《赠欢娘》诗:“一束龙吟细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 唐 王轂 《吹笙引》:“水泉迸泻急相续,一束宫商裂寒玉。”

沈与求名句,次韵李元叔田邦镇唱酬之什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