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偈颂三十首》
全文:
失却本来面目,个个日南长至。
先祖时节苦临,处处笙歌乐醉。
也参禅,亦详义,也贫穷,亦富贵。
蒙头塞耳有谁知,大地茫茫没巴鼻。
智悲同运,野店横溪。
头头物物,实理希奇。
悟本谁悟,迷是谁迷。
家家观世音,户户礼牟尼。
亨老总不知,都料斫木底。
不因这三门,如何在这裹。
老师本无节,世间如梦寐。
我今梦中说,说者觉如义。
若有未觉者,好盖令饱睡。
等待睡惺时,自己难回避。
恐彼少盐醋,米面并豆鼓。
我击木童儿,汝定知来意。
每人与一饱,大家要了利。
冬日莫更歇,腊尽相将至。
如人各上山,努力争先势。
时节莫瞒心,早归欢喜地。
坚个弥勒楼,露出真慈氏。
了知生死即涅槃,自性如空包天地。
试问空空空不知,不知知处法不二。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了知
明知;领悟。《宋书·殷琰传》:“ 伦 等皆是足下腹心爪牙,所以携手相捨,非有怨恨也,了知事不可济,祸害已及故耳。”《百喻经·三重楼喻》:“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 宋 杨万里 《至永州城外》诗:“了知归近犹看堠,更有愁来即入城。” 明 袁中道 《东游日记》:“入 琅琊山 藏经院,得木匣,乃《楞伽经》也。见经中字跡,忽然汗下,了知前生。”
生死
(1) 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关的问题
(2) 预言命运的
他认为什么时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涅槃
正觉的境界,在此境界,贪、嗔、痴与以经验为根据的我亦已灭尽,达到寂静、安稳和常在
自性
(1).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既除客尘,又还自性。”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八:“寄语诸仁者,復以何为怀。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 宋 杨圭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切以诸佛説法,不离自性,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谁佛刹?”
(2).个性;本性。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人必发挥自性,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寄《妇女杂志》的文章由我转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窜,因为若一改窜,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释印肃名句,偈颂三十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