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江源的《次内翰王世赏见寄韵·其四》
全文:
客里光阴五十过,每因名利却奔波。
老休北里买娇妾,寒即南邻借脚婆。
文字直须追董贾,诗家长叹步阴何。
沾襟谩想柴桑老,赋得闲情对酒歌。
参考注释
沾襟
浸湿衣襟。多指伤心落泪。《庄子·应帝王》:“ 列子 入,泣涕沾襟以告 壶子 。” 唐 白居易 《慈乌夜啼》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明 夏完淳 《大哀赋》:“瞻山而陨涕,抚草木而沾襟。”
柴桑
(1).古县名。 西汉 置,因县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东汉 末, 诸葛亮 见 孙权 于此,共图抗 曹 。 晋 以后历为 浔阳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废。 晋 郭璞 《江赋》:“鼓洪涛於 赤岸 ,沦餘波乎 柴桑 。”
(2).借指 晋 陶潜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称。 清 钱谦益 《吴封君七十序》:“指 娄水 为 潯阳 ,即家园为 庐 阜,饮 柴桑 之酒,一觴独进;鼓 少文 之琴,众山皆响。” 陈三立 《次韵黄知县苦雨》:“陆沉共有神州痛,休问 柴桑 漉酒巾。”
(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 潜 晚年隐居故里 柴桑 ,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 赵翼 《哭亡儿耆瑞》诗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题墓,归到 柴桑 孰舁舆?”
赋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诗题,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如 南朝 梁元帝 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的试帖诗,因试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有“赋得”二字。亦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视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也往往以“赋得”为题。 鲁迅 《而已集·革命文学》:“‘赋得革命,五言八韵’是只能骗骗盲试官的。” 朱光潜 《谈文学·作文与运思》:“从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字样……‘赋得’者定题分韵,拈得一字,就用它为韵做诗。”
闲情
亦作“闲情”。1.闲散的心情。 唐 皎然 《酬乌程杨明府华雨后小亭对月见呈》诗:“夜凉喜无讼,霽色摇閒情。” 宋 梅尧臣 《和公仪龙图忆小鹤》:“闲情且与稻粱饱,寄语休将鸡鶩驱。”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抑 文敏 夫妇借以写其‘彼黍离离’之感耶?何其有閒情而为此也!”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除了几个老光棍,差不多都没有那些闲情到 三仙姑 那里去了。”
(2).指男女之情。 唐昭宗 《巫山一段云》词之二:“青鸟不来愁絶,忍看鸳鸯双结。春风一等少年心,閒情恨不禁。” 元 仇远 《闲居十咏》之四:“鶯花韦曲旧时游,老去閒情已五休。” 朱祖谋 《望江南·杂题我朝诸名家词集后》词:“自是伤心成结习,不辞累德为闲情。”
对酒
(1).面对着酒。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六*四:“对酒不能言,悽愴怀酸辛。”《北史·李孝贞传》:“每暇日,輙引宾客,弦歌对酒,终日为欢。”
(2).乐府相和曲名。或作“对酒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对酒》 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曰:“ 魏 乐奏 武帝 所赋‘对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
江源名句,次内翰王世赏见寄韵·其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