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释怀深的《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六》
全文:
咄哉异类身,轮转无休息。
戴角复被毛,觳觫偿人力。
我观佛与牛,其性本来一。
良由昧此心,所以异形质。
想汝为人时,岂信有今日。
侵欺常住钱,互用招提物。
是非信口谈,酒肉恣情食。
五戒既不持,人身安可得。
今日堕牛身,方知无利益。
参考注释
侵欺
(1).侵害欺凌。《韩非子·解老》:“人君者无道,则内暴虐其民,而外侵欺其邻国。”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德既不能绥怀,威又不能临制,侵欺虏缚,以致怨恨。” 元 《宝严寺圣旨碑》:“不以是何人等,无得於寺内安下,侵欺搔扰作践,及不得将寺僧骑坐马匹夺充铺马。”
(2).侵吞欺骗。 宋 欧阳修 《乞一面除放欠负》:“及正身已没,配流不在,摊在妻男及干繫人处理索,自来催纳不行者,不以有无侵欺盗用,并特与除放。”《元典章·户部六·钞法》:“备细数目从实一一计点,打算完备,造账册保结呈省,若有侵欺、失陷、短少,就便枷锁,立限追徵。”《明律·户律·仓库》:“凡仓库务场局院,库秤斗级,若雇役之人,侵欺借货,移易係官钱粮,并以监守自盗论。”
常住
(1).佛教语。永存。《法华经》卷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苏跋陀罗窣堵波》:“勿谓如来毕竟寂灭,法身常住。”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孔子说与楞严经合》:“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復变坏。”
(2).法无生灭变迁称作常住。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法身与金刚齐固,常住与至理俱存。”《南齐书·顾欢传》:“此非所归,归在常住。”
(3).僧、道称寺舍、田地、什物等为常住物,简称常住。《云笈七籤》卷一二二:“道士用常住物如子孙用父母物耳,何罪之有?” 唐 冯翊 《桂苑丛谈·太尉朱崖辩狱》:“太尉 朱崖 出镇 浙 右,有 甘露 知主事者诉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隐用。”《水浒传》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个云游和尚引着一个道人来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了。” 清 钱谦益 《扬州石塔寺复雷塘田记》:“近寺有雷塘田一千二百五十五亩,寺僧开垦作常住田。”
(4).道观中的主事者。《云笈七籤》卷一二二:“尊师令其家各备香油为之焚香……常住亦为办斋食供养。”
互用
(1).交错运用。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奇正互用,虚实交施。”
(2).相互代替使用。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句似异而实同例》:“《仪礼·特牲馈食礼》:‘籑有以也,酳有与也。’两句义同,变文以成辞耳……与、以互用,是‘有与’即‘有以’也。” 章炳麟 《文学说例》:“盖‘之’‘其’‘是’‘者’四字,古实同义互用。”
招提
(1).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四:“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参阅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参见“ 拓提 ”。
(2).招引提携。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书》:“公今宦游半天下矣,两京又人物之渊,左顾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释怀深名句,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六名句
名句推荐
到倚高楼花满眼,白波翻海接霄明
陈三立《游西溪秋雪庵看芦花用倦知庸庵闲止唱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