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张炎的《台城路(游北山寺别本作雪窦寺访同野翁日东岩)》
全文:
云多不记山深浅,人行半天岩壑。
旷野飞声,虚空倒影,松挂危峰疑落。
流泉喷薄。
自窈窕寻源,引瓢孤酌。
倦倚高寒,少年游事老方觉。
幽寻闲院邃阁。
树凉僧坐夏,翻笑行乐。
近竹惊秋,穿萝误晚,都把尘缘消却。
东林似昨。
待学取当年,晋人曾约。
童子何知,故山空放鹤。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惊秋
(1).秋令蓦地来到。 唐 韦应物 《府舍月游》诗:“横河俱半落,泛露忽惊秋。” 唐 无名氏 《落叶赋》:“见一叶之已落,感四序之惊秋。”
(2).喻迅速凋零衰败。 宋 蔡襄 《方山渡口占》:“江上行人空自愁,壮年双鬢已惊秋。” 宋 苏辙 《次韵王适送张耒赴寿安尉》:“緑鬢惊秋半欲黄,官居无处觅林塘。”
尘缘
佛教、道教谓与尘世的因缘。 唐 韦应物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诗:“佳士亦栖息,善身絶尘缘。”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赋鹤》:“端只为爱河慾海起波涛,名韁利锁不能逃,这尘缘怎消?”《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原是天上 苟元帅 ,尘缘已满,众将请他上天归班,非击死也。” 清 姚鼐 《徐半山桂》诗:“已将僧祴谢尘缘,犹有深情拜杜鹃。”《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这么说来,老先生是情愿斩断尘缘,皈依我佛的了。”
消却
见“ 消却 ”。
亦作“ 消却 ”。1.消除,除去。 汉 王充 《论衡·治期》:“夫世乱民逆,国之危殆灾害,繫於上天,贤君之德,不能消却。”《东观汉记·王允传》:“ 王允 奏曰:‘太史令 王立 説《孝经》六隐事,能消却姦邪。’”
(2).受用掉。 清 汪懋麟 《饮留云堂酒竟以空尊返之戏题》诗之二:“灌园汲水老閒身,消却 云安 几斛春。”
张炎名句,台城路(游北山寺别本作雪窦寺访同野翁日东岩)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