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曾几的《陈卿又和三首而仲通判亦三作严教授再赋皆有》
全文:
官属邃中书,朝班高太府。
陈卿掉臂去,偃仰一茅宇。
临池看鱼乐,坐树听鸟语。
修竹手所载,薪萌争上土。
天开重新运,圣作万物睹。
会合如风云,吹嘘者龙虎。
陈卿落閒处,问孰与为伍。
毛颖传中人,渠侬适成五。
诗章出咳唾,流派考宗祖。
仲严更献酬,胸次非小户。
览观不暇给,烂若花药圃。
可畏韵险艰,浮梁袅相拄。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官属
主要官员的属吏。《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 郑玄 注:“官属,谓六官,其属各六十。”《史记·滑稽列传》:“至其时, 西门豹 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 宋 梅尧臣 《资政王侍郎命赋梅花用芳字》诗:“主人惜春春未晚,遂命官属携壶觴。”亦泛指官吏。《明史·张士诚传》:“﹝ 至正 ﹞二十三年九月, 士诚 復自立为 吴王 ,尊其母 曹氏 为王太妃,置官属,别治府第於城中。”
中书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 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吴历》:“ 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隋 唐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繫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 隋 、 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明 清 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书的班次,进士是一途,监生是一途。”《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他就凑了千把银子,捐了个内阁中书。”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书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潞公 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 荆公 行至题下。”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 祖龙 , 江淹 亲向梦中逢。”参见“ 中书君 ”。
朝班
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朝堂列班时,除侍奉官外,一般官品越高的班列离帝王越近。历代朝仪不一,分班情况各异。如 唐 设文武一品至五品班, 清 设文武一品至九品班。后泛称朝廷百官之列。《宋书·徐湛之传》:“显居官次,垢秽朝班,厚颜何地,可以自处。”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七:“其时官吏多逃散,朝班无几。” 清 李清 《三垣笔记附识》上:“考选故有部属,有同知,兹选俱省臺,时谓一榜尽及第,而庸陋厕朝班矣。”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当时宰辅,如 王弘 、 彭城王 义康 、 范泰 、 何尚之 ,均称信佛,皆一时名士也。而 谢灵运 、 颜延之 亦列朝班。”参阅《文献通考·王礼二、三》、《清文献通考·王礼一》、《清续文献通考·王礼二》。
太府
官名。《周礼·天官》有大府,掌府藏会计。 秦 汉 并其职于司农少府。 南朝 梁 置太府卿,专管皇室的库储出纳。 北齐 曰太府寺。 北周 有太府中大夫,掌贡赋货贿。 唐 曾改太府为外府,掌国家钱谷的保管出纳,旋复旧。 宋 以太府半属国家行政,半属宫廷事务。 辽 、 金 、 元 改 宋 以前的太府寺为太府监。 明 废。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曾几名句,陈卿又和三首而仲通判亦三作严教授再赋皆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