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杜甫的《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全文:
客从南县来,浩荡无与适。
旅食白日长,况当朱炎赫。
高斋坐林杪,信宿游衍阒。
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
崇冈相枕带,旷野怀咫尺。
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
危阶根青冥,曾冰生淅沥。
上有无心云,下有欲落石。
泉声闻复急,动静随所击。
鸟呼藏其身,有似惧弹射。
吏隐道性情,兹焉其窟宅。
白水见舅氏,诸翁乃仙伯。
杖藜长松阴,作尉穷谷僻。
为我炊雕胡,逍遥展良觌。
坐久风颇愁,晚来山更碧。
相对十丈蛟,欻翻盘涡坼。
何得空里雷,殷殷寻地脉。
烟氛蔼崷崒,魍魉森惨戚。
昆仑崆峒颠,回首如不隔。
前轩颓反照,巉绝华岳赤。
兵气涨林峦,川光杂锋镝。
知是相公军,铁马云雾积。
玉觞淡无味,胡羯岂强敌。
长歌激屋梁,泪下流衽席。
人生半哀乐,天地有顺逆。
慨彼万国夫,休明备征狄。
猛将纷填委,庙谋蓄长策。
东郊何时开,带甲且来释。
欲告清宴罢,难拒幽明迫。
三叹酒食旁,何由似平昔。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声闻
(1).亦作“ 声问 ”。音信。《国语·越语上》:“寡君 句践 乏无所使,使其下臣 种 ,不敢彻声闻於天王。”《吕氏春秋·赞能》:“ 孙叔敖 、 沉尹茎 相与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汉书·苏武传》:“前发 匈奴 时, 胡 妇适产一子 通国 ,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北史·儒林传下·刘炫》:“ 炫 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闻断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 丁晋公 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 北庭 节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镇留后 郭昕 率将士守境,与朝廷声问中断。”
(2).亦作“ 声问 ”。名声。《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韩非子·内储说上》:“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南阳 宋仲子 於 荆州 与 蜀郡 太守 王商 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州耆旧传》:“ 商 字 文表 , 广汉 人,以才学称,声问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论师﹞少好学,有才辩,声闻遐被,法俗归心。” 宋 沉辽 《真觉开堂》:“自诸祖述作已达者,皆著声问。” 清 曹寅 《题云辨上人小照》诗:“行识自来矜色相,声闻何惜证飞仙。”参见“ 声闻过情 ”。
梵文意译。佛家称闻佛之言教,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罗汉。《大乘义章》卷十七:“观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声闻。”《大乘义章》卷十七:“从佛声闻而得道者,悉名声闻。”《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五百声闻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证。”
动静
(1) 指动作或说话发出的声音
(2) 消息;情况
牢城营里都没有动静。——《水浒传》
杜甫名句,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