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木岂是罍洗材,歜葅不登鼎俎列

陈著寄台教王吉甫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陈著的《寄台教王吉甫》

全文:
直溪之水清且洌,可以沃我老枯渴。
直溪之风空且阔,可以舒我穷郁结。
自闻西来飞霞佩,使我南望片云隔。
苦无筋力抗尘埃,徒有心事交冰雪。
长庚分光到寂寞,好风流閒无时节。
瘿木岂是罍洗材,歜葅不登鼎俎列
见何所见斯未信,取非所取毋乃亵。
俗眼滔滔鄂州花,古道卓卓元城铁。
自昔瓮城地最灵,而况金坛人更杰。
漫塘词源有流传,实斋理学素磨切。
忽乘朝阳下赤城,坐觉文星灿不浙。
龟手之药或以封,皋皮之座啸自彻。
糠秕在前吾不妨吾后,瓦注者巧吾但安吾拙。
教铎重新雷霆鸣,儒流勇赴江河决。
弦诵洋洋正声合,芹藻楚楚生香发。
北斗泰山收宝望,东观蓬莱是途辙。

陈著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瘿木

指楠树树根。可制器具。 唐 张籍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六:“醉依斑藤杖,闲眠癭木牀。”《说文·疒部》“癭” 清 段玉裁 注:“凡楠树树根赘肬甚大,析之,中有山川花木之文,可为器械。《吴都赋》所谓楠瘤之木。 三国 张昭 作《楠瘤枕赋》。今人谓之癭木是也。”

罍洗

古代祭祀或进食前用以洁手的器皿。罍盛清水,用枓取水洁手,下承以洗。 唐 白行简 《三梦记》:“ 刘 掷瓦击之,中其罍洗,破迸散走,因忽不见。”《旧唐书·高丽传》:“俗喜弈、投壶、蹴鞠,食用籩豆、簠簋、罍洗,颇有 箕子 之遗风。”《宋史·礼志十一》:“帝再拜,诣罍洗,登歌乐作,降阶,乐止。” 明 宋濂 《水北山居记》:“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殆所谓盆盎中之古罍洗也。”

不登

(1).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穀不登。”《汉书·元帝纪》:“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 宋 苏轼 《许州西湖》诗:“ 潁川 七不登,野气长苍莽。”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今岁颇不登,贷者艰偿,不如放之。”

(2).不升。《左传·文公二年》:“《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於明堂。”

(3).不用。《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杨伯峻 注:“不登於器,犹言不用於製成军国之重要器物。”

(4).不与,不赞成。《左传·襄公元年》:“於是为 宋 讨 鱼石 ,故称 宋 ,且不登叛人也。” 杜预 注:“登,成也。不与其专邑叛君,故使 彭城 还繫 宋 。” 杨伯峻 注:“不登即不赞同。”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復援旌擐甲,席卷起征。”

鼎俎

(1).鼎和俎。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周礼·天官·内饔》:“王举,则陈其鼎俎,以牲体实之。” 郑玄 注:“取於鑊以实鼎,取於鼎以实俎。实鼎曰脀,实俎曰载。”《礼记·曾子问》:“ 曾子 问曰:‘大夫之祭,鼎俎既陈,籩豆既设,不得成礼,废者几?’”

(2).泛称割烹的用具。《韩非子·难言》:“上古有 汤 至圣也, 伊尹 至智也;夫至智説至圣,然且七十説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 汤 乃仅知其贤而用之。” 唐 杜甫 《冬狩行》:“有鸟名鸜鵒,力不能高飞逐走蓬,肉味不足登鼎俎。”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必探求珍异,罗於鼎俎之前,竞新其味。”

(3).割烹。《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於鼎俎。”《周书·晋荡公护传》:“有 李安 者,本以鼎俎得宠於 护 ,稍被升擢,位至膳部下大夫。” 宋 叶适 《治势上》:“虽然,鸟高飞於重云之上,鱼深游於潜渊之下,而皆不免有鼎俎之忧。”

陈著名句,寄台教王吉甫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