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袁燮的《喜雪谢东林》
全文:
去冬雪意悭,稍稍腊三白。
飞霙才到地,转盼已消释。
缅怀大有年,兆见琼玉积。
今兹杳难期,春信亦已迫。
天公岂不仁,拙政难感格。
何时惬人意,四顾苦无策。
东林惠佳句,似庆平地尺。
见戏唯何甚,余方自刻责。
东林达余心,精祷凯有获。
沈水烟未收,冰花已如席。
皓皓埋群山,霏霏连数夕。
郊原迷畔岸,径畛失分画。
儿童见未曾,耆老记畴昔。
几年无此瑞,惊喜欲折屐。
皆云穷腊中,得此夜光璧。
莫言不坚牢,究竟多利益。
端能殄遗蝗,亦复滋宿麦。
欢声沸闾里,和气蠲疠疫。
老宋差自*慰,足寄孤危迹。
小已不足道,吾民幸安宅。
作诗谢东林,至诚动金石。
参考注释
郊原
原野。 南朝 梁 萧子范 《东亭极望》诗:“郊原共超远,林野杂依菲。”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郊原雨初足,风日清且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国破山河在,城倾草树迷。看纵横白骨郊原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
畔岸
(1).放纵任性。《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颜。” 颜师古 注:“畔岸,自纵之貌也。”
(2).边际。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公书》:“閤下负超卓之奇材,蓄雄健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宋 苏轼 《荀卿论》:“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 清 恽敬 《读<孟子>二》:“ 孟子 皆以仁义言之,言良知良能亦然,则言实矣,岂如后儒之无畔岸哉!”
(3).范围,限制。 清 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刍论>序》:“尝欲集盐漕赋税国用之经,别书一编,傅於 秦 书之次,非徒广己於不可畔岸之域,先圣製礼之体之无所不賅,固如是也。”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 曾氏 之学,盖出於 桐城 ,固知其与 姚先生 之旨合,而非广己於不可畔岸也。”
径畛
田间道路。语本《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诗·周颂·噫嘻》“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唐 孔颖达 疏:“一夫之间有通水之遂,广深各二尺也,此遂上即有一步径以通牛马;其十夫有通水之沟,广深各四尺也,此沟上即有一径畛,以通大车。” 清 林颐山 《经述·释井田一》:“ 汉 魏 时井田之制虽亡,其沟洫径畛或有存者。”
分画
(1).亦作“ 分划 ”。区分;划分。《管子·明法解》:“故君臣相与,高下之处也,如天之与地也;其分画之不同也,如白之与黑也。” 唐 元稹 《有酒》诗之一:“胡为沉浊以升清,矗然分画高下程。”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元丰 初,虏人来议地界, 韩丞相 名 縝 自枢密院都承旨出分画。” 李新魁 《古音概说》第五章一:“韵图中,等列的安排主要是按韵母元音发音状况的不同来分划的。”
(2).部署;调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宋 司马光 《论钱穀宜归一札子》:“故能知其(天下钱穀)大数,量入为出,详度利害,变通法度,分画移用,取彼有餘,济此不足。”
袁燮名句,喜雪谢东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