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雪中即事答微之》
全文:
连夜江云黄惨澹,平明山雪白模糊。
银河沙涨三千里,梅岭花排一万株。
北市风生飘散面,东楼日出照凝酥。
谁家高士关门户,何处行人失道途。
舞鹤庭前毛稍定,捣衣砧上练新铺。
戏团稚女呵红手,愁坐衰翁对白须。
压瘴一州除疾苦,呈丰万井尽欢娱。
润含玉德怀君子,寒助霜威忆大夫。
莫道烟波一水隔,何妨气候两乡殊。
越中地暖多成雨,还有瑶台琼树无。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中地
(1).指土质中等的土地。《周礼·地官·小司徒》:“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管子·乘马》:“上地方八十里与下地方百二十里,通於中地方百里。”《后汉书·仲长统传》:“今者土广民稀,中地未垦。” 李贤 注:“上田已耕,唯中地以下未也。”
(2).中原;中国。《魏书·崔浩传》:“ 太祖 用漠北醇朴之人,南入中地,变风易俗,化洽四海。”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中地素以骄奢之习为宝,或诗画美艷,金玉精奇,非一无可取,第是宝之下者也。”
(3).中心;中央。 南朝 陈后主 《洛阳道》诗之三:“建都开 洛 汭,中地乃城阳。”《旧唐书·礼仪志一》:“立秋后十八日迎黄灵於中地,祭 黄帝 。”
(4).指中部地区。 清 梅曾亮 《王刚节公家传》:“两 广 总督檄以兵控两省中地。”
(1).适应各种土壤。《周礼·考工记·车人》:“倨句磬折,谓之中地。” 郑玄 注:“中地之耒,其疵与直者如磬折,则调矣。” 孙诒让 正义引 戴震 曰:“中地谓无不宜也。宜坚不宜柔,宜柔不宜坚为不中地;利推不利发,利发不利推为不中地。”
(2).指命中之处。《庄子·德充符》:“游於 羿 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3).及至于地。《淮南子·俶真训》:“今夫冶工铸器,金踊跃於罏中,必有波溢而播弃者,其中地而凝滞,亦有以象於物者矣。”
瑶台
(1).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 有娥 之佚女。” 游国恩 纂义引 徐焕龙 曰:“瑶臺,砌玉为臺。”《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廊玉牀。”《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臺,骄主之为丽。” 明 李梦阳 《去妇词》:“瑶臺筑就犹嫌恶,金屋装成不论钱。”
(2).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臺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臺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小娘子是瑶臺 閬苑 神仙, 蔡状元 是 天禄 石渠 贵客。”
(3).积雪的楼台。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赞》:“气徧霜繁,年丰雪积……权陋瑶臺,暂践盈尺。” 唐 许浑 《看雪》诗:“客醉瑶臺曙,兵防玉塞寒。”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臺琼榭。”
(4).玉镜台。妆台的美称。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絶,瑶臺倾兮镜匳空。”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冠裳俊雅,正瑶臺镜里,凤妆浓乍。”
琼树
(1).仙树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咀噍芝英兮嘰琼华”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揖 曰:“琼树生 崑崙 西流沙滨,大三百围,高万仞。”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七五:“琼树扶疏压瑞烟,玉皇朝客满花前。”
(2).形容白雪覆盖的树。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庭列瑶阶,林挺琼树。” 唐 李商隐 《对雪》诗之二:“已随 江令 夸琼树,又入 卢家 妬玉堂。”
(3).树木的美称。 唐 许稷 《赋得风动万年枝》诗:“琼树春偏早,光飞处处宜。晓浮三殿日,暗度万年枝。”
(4).喻品格高洁的人。语本《晋书·王戎传》:“ 王衍 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伏枕思琼树,临轩对玉绳。” 宋 苏轼 《次韵赵令铄》:“故人年少真琼树,落笔风生战堵墻。” 清 唐孙华 《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一百韵》:“瑶华烦远寄,琼树最相思。”
(5).喻美女。 宋 周邦彦 《黄鹂绕碧树·春情》词:“纵有魏珠照乘,未买得流年住。争如盛饮流霞,醉偎琼树。”
白居易名句,雪中即事答微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