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苏颂的《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元丰戊午夏予尹京治陈》
全文:
飞语初腾触细文,廷中交构更纷纭。
纲条既甚秋荼密,枉直何由束矢分。
御史皆称素长者,府徒半识故将军。
却怜比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
纲条
《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后以“纲条”指法纪。 唐 柳宗元 《祭李中丞文》:“振其纲条,端我甸服,黠吏屏气,贪官窒慾。”《旧唐书·王翃传》:“居宪司,虽不能举振纲条,然以谨重知名。” 宋 苏舜钦 《投匦疏》:“臣敢谓陛下之詔,体则正矣,而纲条未至。”
秋荼
(1).荼至秋而繁茂,因以喻繁多。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昔 秦 法繁於秋荼,而网密於凝脂。”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诗:“威容尊大树,刑法避秋荼。”
(2).指繁多的刑罚。《旧唐书·儒学传上·敬播》:“必期反兹春令,踵彼秋荼,创次骨於道德之辰,建深文於措刑之日,臣将以为不可。”
枉直
曲与直。比喻是非、好坏。《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常使一人持囊随王车,人有言事者,即以书投囊中,王至宫发省,理其枉直。”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 于公 聪达,明於听断,小大以情,不失枉直。” 宋 苏辙 《四论熙河边事札子》:“今若不问枉直所在,兴忿恚之师,为必取之计,则 关 陕 兵祸,渐不可知。” 章炳麟 《菌说》:“若专以是非枉直相角,则天下皆恶直丑正者矣。”
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束矢
一束箭。数量说法不一。《诗·鲁颂·泮水》:“角弓其觩,束矢其搜。” 朱熹 集传:“五十矢为束,或曰百矢也。”《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於朝,然后听之。” 郑玄 注:“古者一弓百矢,束矢,其百个与?”《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韦昭 注:“十二矢为束。” 清 钱谦益 《陆孟凫墓志铭》:“赎鍰自束矢已上,署字輒泚笔不下。”参见“ 束矢钧金 ”。
苏颂名句,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元丰戊午夏予尹京治陈名句
名句推荐
破灶残僧去,长廊落日明
李斐章《南台寺》
诗词推荐
范之寄示乙丑除夕诗,感痛寂园居士之难,回环百读,悲愤同深,次韵成和
方守敦〔清代〕伤心碧血张居士,挚友吟成泪雨滂。太息人亡邦殄瘁,虚劳天问意凄怆。千秋祸有清流酷,大盗刑谁国法章。我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