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混江梅无眼目,润添陇麦有膏脂

虞俦赋雪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虞俦的《赋雪》

全文:
风紧灵犀怯镇帷,晓来白尽远山眉。
石蹲错认盐形虎,地暖应知穴处狸。
色混江梅无眼目,润添陇麦有膏脂
朱门酒肉嗟遗臭,蓝缕樵夫不掩肌。

虞俦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虞俦色混江梅无眼目,润添陇麦有膏脂书法作品欣赏
色混江梅无眼目,润添陇麦有膏脂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江梅

一种野生梅花。 宋 范成大 《梅谱》:“江梅,遗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凡山间水滨荒寒清絶之趣,皆此本也。花稍小而疎瘦有韵,香最清,实小而硬。” 元 张雨 《喜春来·除夜玉山舟中赋》曲:“江梅的的依茅舍,石瀨溅溅漱玉沙。” 清 张锡祚 《题美人岁朝图》诗:“和气散林皋,江梅香满屋。” 沉尹默 《玉楼春》词:“垂垂又见江梅发,空醉刚圆杯底月。”

眼目

(1).眼睛。《后汉书·袁敞传》:“识其状貌,伤其眼目。”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自后所患眼目,不曾再发疼痛。”《儒林外史》第二九回:“琉璃塔金碧辉煌,照人眼目。” 冰心 《往事(二)》一:“图画的色彩也加倍鲜明,动摇了我们的心灵与眼目。”

(2).眼力;见识。 宋高宗 《翰墨志》:“况流传歷代之久,贋本杂出,固不一幅,鉴定者不具眼目,所以去真益远。” 金 王若虚 《著述辨惑》:“ 东坡 之解经,眼目儘高,往往过人远甚。” 明 李贽 《与友人书》:“又将仙家好诗、儒家通禪好诗堪以劝戒,堪以起发人眼目心志者,备细抄録。”

(3).眼线;为人暗中察看情况并通风报信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贵衙有一班女乐小侑儿,不若送去与 赛儿 做谢礼,就做我们里应外合的眼目。”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精怪·狐报仇》:“县令知其事,一面飞禀上司,而以 满匱 为眼目。” 老舍 《四世同堂》七十:“她并不想去杀害 日本 人,因为 日本 人的枪多,眼目多,手快!”

(4).犹面目;脸面。亦喻外表。《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无端穷鬼,失了牛驴,更有何眼目,由来庄院里驼逗你咱妻女!”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他与你些打眼目的衣服、头面。”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内臣稍富厚者,预先捐资摆酒,立老衣会……念经殯葬,以为身后眼目之荣。”

(5).喻义理关键之处。《圆觉经》:“十二部经清净眼目。”《略疏》:“良以推穷迷本,照彻觉源,是以理贯羣经,义无不尽,於此若解,诸教焕然,若不了之,何知正道,故云眼目。”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六》:“盖古人作文,俱有间架,有枢纽,有脉络,有眼目。”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文》:“《黄梦升墓誌铭》:‘尤以文章意气自豪’,通篇以此四字为眼目。”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那篇文章的主要眼目是在论身后名的能传与否的因数。”

(6).喻指指挥军队的信号。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三折:“臣教 樊噲 去山尖顶上磨旗作军中的眼目,看阵势调遣军人。”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楔子:“令字旗催促先锋,帅字旗为军中眼目。”

膏脂

(1).脂膏,油脂。 清 黄燮清 《秋日田家杂咏》:“君看穫稻时,粒粒膏脂香。”

(2).犹言民脂民膏。 清 孙枝蔚 《徐州独无戒石不知废自何时》诗:“不顾膏脂尽,肯念俸禄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然性骄奢贪黷,竭民膏脂。” 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休养百年,更为膏脂。” 梁启超 《清议报一百册祝辞》第五:“翌年己亥春秋之间, 刚毅 下 江 南 岭 南,搜括膏脂,民不堪命。”

虞俦名句,赋雪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