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史弥宁的《六亭为邵阳登临之胜识其名於千岩之诗稔矣乃》
全文:
晨光泫露华,秋声乱风叶。
悠然步中庭。
诗瘦单衣怯。
尘销玉宇净,西爽浮双眼下。
围绕簿书丛,颇觉汗欲浃。
吏散仍心清,窗泛炉香浥。
生平耆幽讨,此意若为惬。
沧浪楚名郡,江澄山嵬页。
流派潇湘分,气脉衡庐接。
四序春无边,万象光有晔。
阁束范宽手,天开画屏摺。
怡融田野间,夫耕而妇馌。
林鸡鸣喈喈,沙禽堕跕跕。
千里趋农桑,渠肯事游侠。
不晚刈黄云。
腰鎌忙劫劫。
年丰多暇时,陈迹旋搜猎。
六亭仅一存,感慨思足蹑。
访古亟临眺,乐此忘疲{上共下尔}。
腾身一柱峰,頫首百雉堞。
怀哉千岩翁,骚坛未易躐。
书览五言城,中宵劳梦蝶。
词锋摧泰华,畴敢撄其铗。
有来二妙吟,骊珠粲盈笈。
格律守萧规,欲和可容辄。
荒园伫更新,成趣期日涉。
旧贯仍追还,轮奂顿增烨。
绣谷酒一尊,杏冈琴三叠。
苍雪清肺肝,寒碧漱牙颊。
凌虚及遐观,崇成赖谋叶。
废兴端有数,鲜裳换须捷。
公余约遨嬉,倘不负随牒。
参考注释
有来
用于 元 代由蒙文直译成汉语的公牍等。表示语句结束。《元朝秘史》卷一:“ 孛端察儿 在时,将他做儿,祭祀时同祭祀有来。” 李文田 注:“有来者,结束之词,今京师有此语。”《元典章·刑部二·详谳》:“上路里设两员推官,中路里设一员推官,委付呵,怎生奏呵, 世祖 皇旨有来。”
二妙
(1).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 晋 卫瓘 、 索靖 。《晋书·卫瓘传》:“ 瓘 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 敦煌 索靖 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臺二妙’。”(2)指 唐 韦维 、 宋之问 。《新唐书·韦维传》:“﹝ 韦维 ﹞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 宋之问 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 宋 艾淑 、 陈容 。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四:“﹝ 艾淑 ﹞善画竹,与 陈所翁 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 金 段克己 段成己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 金 段克己 段成己 诗集也……初, 克己 成己 均早以文章擅名, 金 尚书 赵秉文 尝目之曰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以是名。”
(2).称自己推重的二人。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二妙驰轩陛,三英咏袴襦。”原注:“ 庾三十二 杜十四 并居此省。” 明 何景明 《李川甫戴时亮过访》诗:“岂是高人室,能劳二妙来。” 清 赵翼 《浙二子歌赠张仲雅程春庐两孝廉》诗:“文章有神父有道,晚年乃见此二妙。”
骊珠
(1).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唐 温庭筠 《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明 刘兑 《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 清 卓尔堪 《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
(2).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 唐 元稹 《赠童子郎》诗:“ 杨公 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犹未定元。外舅适得一卷,大喜,以为独得驪珠矣。”《孽海花》第十三回:“这回 章自蜚 、 闻韵高 都没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鳞爪罢了。”
(3).杨梅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杨梅》:“ 陆游 诗:‘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頷得驪珠。’按,谓杨梅也。”
(4).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
史弥宁名句,六亭为邵阳登临之胜识其名於千岩之诗稔矣乃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