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达谈篆刻
词典网
马士达(1943--2012)书法篆刻家。别署骥者、老马、玄庐。祖籍涟水,1955年移居太仓。六十年代初开始自学书法篆刻,因无人指点,进步甚缓。后蒙吴门诸公赐教,尤以受沙曼翁、宋季丁二位先生启迪影响既久且深,始有进境。
马士达于篆刻服膺四人,首推当然是吴昌硕,脾气相投。第二个是齐白石,峻迈剽悍。第三个是易大厂,生拙灵动。第四个是来楚生,恣肆雄强。马士达的篆刻艺术成就主要来源于这四家,得四家之长,当然也离不开古玺秦汉印源头的法乳滋养,离不开书法绘画艺术理论的辅佐支撑。
他认为,我们今天巡视古代印章的“艺术效果”,实际上是对铸、凿、琢、焊四种制作方法所获得的异趣的一种理解。制作方法不同,线条的异趣也不相同。加之“天工”之无意破“人工”之有意,致使古代大部分印章进入了我们的审美视野。从这个角度,他认为,“所谓篆刻的制作过程,实际上即是一个充分强调艺术表现手法的过程,亦即为造成某种艺术效果而充分调动和运用种种可能的表现手法的过程。”注意,是“种种可能的表现手法”,而不是一种。法无定法,不择手段,切忌循规蹈矩。有这样直指艺术创作本源的理论高度,技法层面的“刀刻、做印、钤拓”就被统摄为一个完整的篆刻创作过程,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这就是创作家言!没有任何拖泥带水,云山雾罩,删繁就简,直接点中要害,干脆,深刻,豁然开朗!
刻是什么?刻是刀刻。他从“篆法、章法、刀法”的技法中,借来“刀法”,替换为“刀刻”,成为篆刻制作之首法。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它却具有重要的做印法意义。将刻刀还原为制作工具,注重“刻”的过程,而不再是“法”的规定。他说,“篆刻之刀刻,如同古代印章之铸、凿、琢、焊,为制作过程之首道工序。其线条效果多为‘肯定’,亦多在‘意内’;‘肯定’则见骨力,‘意内’即非‘失控’。用刀之理,尽在于此。”此时的刀刻主要是为了得到肯定见骨力的,是在控制下的意料之内的线条,是“首道工序”,离作品成功的意外旨趣还有一段距离。
2016-05-19 12:41:04
猜你喜欢
书法的14种特技用笔法
2016-04-11 12:30:18猴年对联大全珍藏版
2016-03-03 13:10:57最精绝的九大行书作品
2016-02-28 16:31:26瞧!这才是古法造纸
2016-04-03 09:32:36历代书法经典论著大观
2016-04-01 12:46:18书法最常用繁简字、异体字对照表
2016-06-04 15:20:10古人的文房雅器45种
2016-07-13 12:28:22为什么你写的字不耐看?
2016-02-29 12:35:02历史上的狂草大师不可告人的秘密
2016-05-09 12:40:57学欧阳询楷书,可从田氏入门吗?
2016-02-07 10: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