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 志第二十三
作者:张廷玉等
◎礼一(吉礼一)
《周官》、《仪礼》尚已,然书缺简脱,因革莫详。自汉史作《礼志》,后
皆因之,一代之制,始的然可考。欧阳氏云:“三代以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
虚名。”要其用之郊庙朝廷,下至闾里州党者,未尝无可观也。惟能修明讲贯,
以实意行乎其间,则格上下、感鬼神,教化之成即在是矣。安见后世之礼,必不
可上追三代哉。
明太祖初定天下,他务未遑,首开礼、乐二局,广征耆儒,分曹究讨。洪武
元年,命中书省暨翰林院、太常司,定拟祀典。乃历叙沿革之由,酌定郊社宗庙
仪以进。礼官及诸儒臣又编集郊庙山川等仪,及古帝王祭祀感格可垂鉴戒者,名
曰《存心录》。二年,诏诸儒臣修礼书。明年告成,赐名《大明集礼》。其书准
五礼而益以冠服、车辂、仪仗、卤簿、字学、音乐,凡升降仪节,制度名数,纤
悉毕具。又屡敕议礼臣李善长、傅瓛、宋濂、詹同、陶安、刘基、魏观、崔亮、
牛谅、陶凯、朱升、乐韶凤、李原名等,编辑成集。且诏郡县举高洁博雅之士徐
一夔、梁寅、周子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彝、蔡深、滕公琰至京,同修礼书。
在位三十余年,所著书可考见者,曰《孝慈录》,曰《洪武礼制》,曰《礼仪定
式》,曰《诸司职掌》,曰《稽古定制》,曰《国朝制作》,曰《大礼要议》,
曰《皇朝礼制》,曰《大明礼制》,曰《洪武礼法》,曰《礼制集要》,曰《礼
制节文》,曰《太常集礼》,曰《礼书》。若夫厘正祀典,凡tian6*皇、太乙、六天、
五帝之类,皆为革除,而诸神封号,悉改从本称,一洗矫诬陋习,其度越汉、唐
远矣。又诏定国恤,父母并斩衰,长子降为期年,正服旁服以递而杀,斟酌古今,
盖得其中。永乐中,颁《文公家礼》于天下,又定巡狩、监国及经筵日讲之制。
后宫罢殉,始于英宗。陵庙嫡庶之分,正于孝宗。暨乎世宗,以制礼作乐自任。
其更定之大者,如分祀天地,复朝日夕月于东西郊,罢二祖并配,以及祈谷大雩,
享先蚕,祭圣师,易至圣先师号,皆能折衷于古。独其排众议,祔睿宗太庙跻武
宗上,徇本生而违大统,以明察始而以丰昵终矣。当时将顺之臣,各为之说。今
其存者,若《明伦大典》,则御制序文以行之;《祀仪成典》,则李时等奉敕而
修;《郊祀考议》,则张孚敬所进者也。至《大明会典》,自孝宗朝集纂,其于
礼制尤详。世宗、神宗时,数有增益,一代成宪,略具是焉。今以五礼之序,条
为品式,而随时损益者,则依类编入,以识沿革云。
坛壝之制 神位祭器玉帛牲牢祝册之数 笾豆之实
祭祀杂议诸仪 祭祀日期 习仪 斋戒 遣官祭祀
○分献陪祀
五礼,一曰吉礼。凡祀事,皆领于太常寺而属于礼部。明初以圜丘、方泽、
宗庙、社稷、朝日、夕月、先农为大祀,太岁、星辰、风云雷雨、岳镇、海渎、
山川、历代帝王、先师、旗纛、司中、司命、司民、司禄、寿星为中祀,诸神为
小祀。后改先农、朝日、夕月为中祀。凡天子所亲祀者,天地、宗庙、社稷、山
川。若国有大事,则命官祭告。其中祀小祀,皆遣官致祭,而帝王陵庙及孔子庙,
则传制特遣焉。每岁所常行者,大祀十有三:正月上辛祈谷、孟夏大雩、季秋大
享、冬至圜丘皆祭昊天上帝,夏至方丘祭皇地祇,春分朝日于东郊,秋分夕月于
西郊,四孟季冬享太庙,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太稷。中祀二十有五:仲春仲秋上
戊之明日,祭帝社帝稷,仲秋祭太岁、风云雷雨、四季月将及岳镇、海渎、山川、
城隍,霜降日祭旗纛于教场,仲秋祭城南旗纛庙,仲春祭先农,仲秋祭天神地祗
于山川坛,仲春仲秋祭历代帝王庙,春秋仲月上丁祭先师孔子。小祀八:孟春祭
司户,孟夏祭司灶,季夏祭中霤,孟秋祭司门,孟冬祭司井,仲春祭司马之神,
清明、十月朔祭泰厉,又于每月朔望祭火雷之神。至京师十庙、南京十五庙,各
以岁时遣官致祭。其非常祀而间行之者,若新天子耕耤而享先农,视学而行释奠
之类。嘉靖时,皇后享先蚕,祀高禖,皆因时特举者也。
其王国所祀,则太庙、社稷、风云雷雨、封内山川、城隍、旗纛、五祀、厉
坛。府州县所祀,则社稷、风云雷雨、山川、厉坛、先师庙及所在帝王陵庙,各
卫亦祭先师。至于庶人,亦得祭里社、谷神及祖父母、父母并祀灶,载在祀典。
虽时稍有更易,其大要莫能逾也。
至若坛壝之制,神位、祭器、玉帛、牲牢、祝册之数,笾豆之实,酒齐之名,
析其彼此之异同,订其初终之损益,胪于首简,略于本条,庶无缺遗,亦免繁复
云尔。
○坛壝之制
明初,建圜丘于正阳门外,钟山之阳,方丘于太平门外,钟山之阴。圜丘坛
二成。上成广七丈,高八尺一寸,四出陛,各九级,正南广九尺五寸,东、西、
北八尺一寸。下成周围坛面,纵横皆广五丈,高视上成,陛皆九级,正南广一丈
二尺五寸,东、西、北杀五寸五分。甃证砖阑盾,皆以琉璃为之。壝去坛十五丈,
高八尺一寸,四面灵星门,南三门,东、西、北各一。外垣去壝十五丈,门制同。
天下神祇坛东门外。神库五楹,在外垣北,南向。厨房五楹祇,在外坛东北,西
向。库房五楹,南向。宰牲房三楹,天池一,又在外库房之北。执事斋舍,在坛
外垣之东南。坊二,在外门外横甬道之东西,燎坛在内壝外东南丙地,高九尺,
广七尺,开上南出户。方丘坛二成。上成广六丈,高六尺,四出陛,南一丈,东、
西、北八尺,皆八级。下成四面各广二丈四尺,高六尺,四出陛,南丈二尺,东、
西、北一丈,皆八级。壝去坛十五丈,高六尺,外垣四面各六十四丈,余制同。
南郊有浴室,瘗坎在内壝外壬地。
洪武四年,改筑圜丘。上成广四丈五尺,高五尺二寸。下成每面广一丈六尺
五寸,高四尺九寸。二成通径七丈八尺。坛至内壝墙,四面各九丈八尺五寸。内
壝墙至外壝墙,南十三丈九尺四寸,北十一丈,东、西各十一丈七尺。方丘,上
成广三丈九尺四寸,高三尺九寸。下成每面广丈五尺五寸,高三尺八寸,通径七
丈四寸。坛至内壝墙,四面皆八丈九尺五寸。内壝墙至外壝墙,四面各八丈二尺。
十年,改定合祀之典。即圜丘旧制,而以屋覆之,名曰大祀殿,凡十二楹。
中石台设上帝、皇地祇座。东、西广三十二楹。正南大祀门六楹,接以步廊,与
殿庑通。殿后天库六楹。瓦皆黄琉璃。厨库在殿东北,宰牲亭井在厨东北,皆以
步廊通殿两庑,后缭以围墙。南为石门三洞以达大祀门,谓之内坛。外周垣九里
三十步,石门三洞南为甬道三,中神道,左御道,右王道。道两旁稍低,为从官
之地。斋宫在外垣内西南,东向。其后殿瓦易青琉璃。二十一年增修坛壝,坛后
树松柏,外壝东南凿池二十区。冬月伐冰藏凌阴,以供夏秋祭祀之用。成祖迁都
北京,如其制。
嘉靖九年,复改分祀。建圜丘坛于正阳门外五里许,大祀殿之南,方泽坛于
安定门外之东。圜丘二成,坛面及栏俱青琉璃,边角用白玉石,高广尺寸皆遵祖
制,而神路转远。内门四。南门外燎炉毛血池,西南望燎台。外门亦四。南门外
左具服台,东门外神库、神厨、祭器库、宰牲亭,北门外正北泰神殿。正殿以藏
上帝、太祖之主,配殿以藏从祀诸神之王。外建四天门:东曰泰元,南曰昭亭,
西曰广利。又西銮驾库,又西牺牲所,其北神乐观。北曰成贞。北门外西北为斋
宫,迤西为坛门,坛北,旧天地坛,即大祀殿也。十七年撤之,又改泰神殿曰皇
穹宇。二十四年,又即故大祀殿之址建大享殿。方泽亦二成,坛面黄琉璃,陛增
为九级,用白石围以方坎。内,北门外西瘗位,东灯台,南门外皇祇室。外,西
门外迤西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北门外西北斋宫。又外建四天门,西门
外北为銮驾库、遣官房、内陪祀官房。又外为坛门,门外为泰折街牌坊,护坛地
千四百余亩。
太社稷坛,在宫城西南,东西峙,明初建。广五丈,高五尺,四出陛,皆五
级。坛土五色随其方,黄土覆之。坛相去五丈,坛南皆树松。二坛同一壝,方广
三十丈,高五尺,甃砖,四门饰色随其方。周坦四门,南灵星门三,北戟门五,
东西戟门三。戟门各列戟二十四。洪武十年,改坛午门右,社稷共一坛,为二成。
上成广五丈,下成广五丈三尺,崇五尺。外壝崇五尺,四面各十九丈有奇。外垣
东西六十六丈有奇,南北八十六丈有奇。垣北三门,门外为祭殿,其北为拜殿。
外复为三门,垣东、西、南门各一。永乐中,建坛北京,如其制。帝社稷坛在西
苑,坛址高六寸,方广二丈五尺,甃细砖,实以净土。坛北树二坊,曰社街。王
国社稷坛,高广杀太社稷十之三。府、州、县社稷坛,广杀十之五,高杀十之四,
陛san6*级。后皆定同坛合祭,如京师。
朝日、夕月坛,洪武三年建。朝日坛高八尺,夕月坛高六尺,俱方广四丈。
两壝,壝各二十五步。二十一年罢。嘉靖九年复建,坛各一成。朝日坛红琉璃,
夕月坛用白。朝日坛陛九级,夕月坛六级,俱白石。各建天门二。
先农坛,高五尺,广五丈,四出陛。御耕耤位,高三尺,广二丈五尺,四出
陛。
山川坛,洪武九年建。正殿、拜殿各八楹,东西庑二十四楹。西南先农坛,
东南具服殿,殿南耤田坛,东旗纛庙,后为神仓。周垣七百余丈,垣内地岁种谷
蔬,供祀事。嘉靖十年,改名天神地祇坛,分列左右。
太岁坛与岳渎同。岳镇海渎山川城隍坛,据高阜,南向,高二尺五寸,方广
十倍,四出陛,南向五级,东西北san6*级。王国山川坛,高四尺,四出陛,方三丈
五尺。天下山川所在坛,高三尺,四出陛,san6*级,方二丈五尺。
○神位祭器玉帛牲牢祝册之数
神位 圜丘。洪武元年冬至,正坛第一成,昊天上帝南向。第二成,东大明,
星辰次之,西夜明,太岁次之。二年,奉仁祖配,位第一成,西向。三年,坛下
壝内,增祭风云雷雨。七年更定,内壝之内,东西各三坛。星辰二坛,分设于东
西。其次,东则太岁、五岳,西则风云雨、五镇。内壝之外,东西各二坛。东四
海,西四渎。次天下神祇坛,东西分设。
方丘。洪武二年夏至,正坛第一成,皇地祇,南向。第二成,东五岳,次四
海,西五镇,次四渎。三年,奉仁祖配,位第一成,西向。坛下壝内,增祭天下
山川。七年更定,内壝之内,东西各二坛。东四海,西四渎。次二坛,天下山川。
内壝之外,东西各设天下神祇坛一。
十二年正月,合祀大祀殿。正殿三坛,上帝、皇地祇并南向。仁祖配位在东,
西向。从祀十四坛。丹陛东一坛曰大明,西一坛曰夜明。两庑坛各六:星辰二坛;
次东,太岁、五岳、四海,次西,风云雷雨、五镇、四渎二坛;又次天下山川神
祇二坛。俱东西向。二十一年,增修丹墀内石台四,大明、夜明各一,星辰二。
内壝外石台二十:东十坛,北岳、北镇、东岳、东镇、东海、太岁、帝王、山川、
神祇、四渎;西十坛,北海、西岳、西镇、西海、中岳、中镇、风云雷雨、南岳、
南镇、南海。俱东西向。台高三尺有奇,周以石栏,陟降为磴道。台上琢石凿龛,
以置神位。建文时,撤仁祖,改奉太祖配,位第一成。西向。洪熙元年,增文皇
帝于太祖下。
嘉靖九年,复分祀之典。圜丘则东大明,西夜明。次东,二十八宿、五星、
周天星辰。次西,风云雷雨。共四坛。方丘则东五岳,基运、翊圣、神烈三山,
西五镇,天寿、纯德二山。次东四海,次西四渎。南北郊皆独奉太祖配。太社稷
配位别见。先农正位南向,后稷配位西向。
凡神位,天地、祖宗曰“神版”,余曰“神牌”。圜丘神版长二尺五寸,广
五寸,厚一寸,趺高五寸,以栗木为之,正位题曰昊天上帝,配位题曰某祖某皇
帝,并黄质金字。从祀风云雷雨位版,赤质金字。神席,上帝用龙椅龙案,上施
锦褥,配位同。从祀,位置于案,不设席。方丘正位曰皇地祇,配位及从祀,制
并同圜丘。奉先殿帝后神主高尺二寸,广四寸,趺高二寸,用木,饰以金,镂以
青字。龛高二尺,广二尺,趺高四寸,朱漆镂金龙凤花版,开二窗,施红纱,侧
用金铜环,内织金文绮为藉。社稷,社玉用石,高五尺,广五尺,上微锐。立于
坛上,半在土中,近南北向;稷不用主。洪武十年,皆设木主,丹漆之。祭毕,
贮于库,仍用石主埋坛中,微露其末。后奉祖配,其位制涂金牌座,如先圣椟用
架罩。嘉靖中,藏于寝庙。帝社稷神位以木,高一尺八寸,广三寸,朱漆质金书。
坛南置石龛,以藏神位。王府州县社主皆用石,长二尺五寸,广尺五寸。日月坛
神位,以松柏为之。长二尺五寸,广五寸,趺高五寸。朱漆金字。余仿此。
祭器 南郊。洪武元年定,正位,登一,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爵三;坛
上,太尊二,著尊、牺尊、山罍各一;坛下,太尊一,山罍二。从祀位,登一,
笾豆各下,簠簋各二,东西各设著尊二,牺尊二。北郊同。七年增圜丘从祀,共
设酒尊六于坛西,大明,夜明位各三。天下神祇,鉶三,笾豆各八,簠簋各二,
壝内外东西各设酒尊三,每位爵三。方丘、岳镇,各设酒尊三,壝内东西各设酒
尊三,壝外东西各设酒尊三,每位爵三。神祇与圜丘同。八年,圜丘从祀,更设
登一、鉶二。每位增酒睟,星辰、天下神祇各三十,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
各十五。方丘,从祀同。十年,定合祀之典,各坛陈设如旧,惟太岁、风云雷雨
酒盏各十,东西庑俱共设酒尊三、爵十八于坛南。
二十一年更定,正殿上三坛,每坛登一,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共设酒尊
六、爵九于殿东南,西向。丹墀内四坛,大明、夜明各登一,笾豆十,簠簋二,
酒尊三,爵三。星辰二坛,各登一,鉶二,酒盏三十,余与大明同。壝外二十坛,
各登一,鉶二,笾豆各十,簠簋各二,酒盏十,酒尊三,爵三。神祇坛,鉶三,
笾豆各八。帝王、山川、四渎、中岳、风云雷雨神祇坛,酒盏各三十,余并同岳
镇。
太庙时享。洪武元年定,每庙登一,鉶三,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共酒尊
三、金爵八、瓷爵十六于殿东西向。二十一年更定,每庙登二,鉶二。弘治时,
九庙通设酒尊九,祫祭加一,金爵十七,祫祭加二,瓷爵三十四,祫祭加四。亲
王配享,洪武三年定,登鉶各三,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酒尊三,酒注二。二
十一年更定,登鉶各一,爵各三,笾豆各十,簠簋各二,共用酒尊三于殿东。功
臣配享,洪武二年定,每位笾豆各二,簠簋各二。三年增定,共用酒尊二,酒注
二。二十一年更定,十坛,每坛鉶一,笾豆各二,簠簋各一,爵三,共用酒尊于
殿西。
太社稷。洪武元年定,鉶三,笾豆各十,簠簋各二,配位同。正配位皆设酒
尊三于坛东。十一年更定,每位登一,鉶二,笾豆十二,正配位共设酒尊三,爵
九。后太祖、成祖并配时,增酒尊一,爵三。府、州、县社稷,鉶一,笾豆四,
簠簋二。
朝日、夕月。洪武三年定,太尊、著尊、山罍各二,在坛上东南隅,北面。
象尊、壶尊、山罍各二,在坛下,笾豆各十,簠簋各二,登鉶各三。
先农,与社稷同,加登一,笾豆减二。
神祇。洪武二年定,每坛笾豆各四,簠簋登爵各一。九年更定,正殿共设酒
尊三,爵七,两庑各设酒尊三,爵三,余如旧。二十一年更定,每坛登一,鉶二,
笾豆各十,簠簋各二,酒盏三十。星辰,正殿中登一,鉶二。余九坛,鉶二。每
坛笾豆十,簠簋各一,酒盏三十,爵一,共设酒尊三。太岁诸神,笾豆各八,簠
簋各二,酒尊三。岳渎山川同。
历代帝王。洪武四年定,登一,鉶二,笾豆各八,簠簋各一,俎一,爵三,
尊三。七年更定,登、鉶、簠簋各一,笾豆各十,爵各三,共设酒尊五于殿西阶,
酒尊三于殿东阶。二十一年增定,每位鉶二,簠簋各二,五室共设酒尊三,爵四
十八。配位每坛笾豆各二,簠簋各一,馈盘一,每位鉶一,酒盏三。三皇,笾豆
各八,簠簋各二,登、鉶各二,爵三,牺尊、象尊、山罍各一。配位,笾豆各四,
簠簋各二,鉶一,爵三,牺尊、象尊各一。
至圣先师。洪武元年定,笾豆各六,簠簋各二,登一,鉶二,牺尊、象尊、
山罍各一。四配位,笾豆各四,簠簋各一,登一。十哲,两庑,笾豆二。四年更
定,正位,笾豆各十,酒尊三,爵三,余如旧。四配,每位酒尊一,余同正位。
十哲,东西各爵一,每位笾豆各四,簠簋各一,鉶一,酒盏一。两庑,东西各十
三坛,东西各爵一,每坛笾豆各四,簠簋各一,酒盏四。十五年更定,正位,酒
尊一,爵三,登一,鉶二,笾豆各八,簠簋各二。四配位,共酒尊一,各爵三,
登一,鉶二,笾豆各六,簠簋各一。十哲,共酒尊一,东西各爵五,鉶一,笾豆
各四,簠簋各一。东西庑,每四位爵四,笾豆各二,簠簋各一。景泰六年增两庑
笾豆各二,簠簋各一。成化十二年,增正位笾豆为十二。嘉靖九年,仍减为十。
旗纛,与先农同。马神,笾豆各四,簠簋、登、象尊、壶尊各一。
○玉帛牲牢
玉三等:上帝,苍璧;皇地祇,黄琮;太社、太稷,两圭有邸;朝日、夕月,
圭璧五寸。帛五等:曰郊祀制帛,郊祀正配位用之。上帝,苍;地祇,黄;配位,
白。曰礼神制帛,社稷以下用之。社稷,黑;大明,赤;夜明、星辰、太岁、风
云雷雨、天下神祇俱白;五星,五色;岳镇、四海、陵山随方色;四渎,黑;先
农,正配皆青;群神,白;帝王先师皆白;旗纛,洪武元年用黑,七年改赤,九
年定黑二、白五。曰奉先制帛,太庙用之,每庙二。曰展亲制帛,亲王配享用之。
曰报功制帛,功臣配享用之。皆白。每位各一。惟圜丘,嘉靖九年用十二,而周
天星辰则共用十,孔庙十哲、两庑东西各一云。又洪武十一年,上以小祀有用楮
钱者为不经。礼臣议定,在京,大祀、中祀用制帛,有篚。在外,王国府州县亦
如之。小祀惟用牲醴。
牲牢三等:曰犊,曰羊,曰豕。色尚骍,或黝。大祀,入涤九旬;中祀,三
旬;小祀,一旬。大祀前一月之朔,躬诣牺牲所视牲,每日大臣一人往视。洪武
二年,帝以祭祀省牲,去神坛甚迩,于人心未安,乃定省牲之仪,去神坛二百步。
七年定制,大祀,皇帝躬省牲;中祀、小祀,遣官。嘉靖十一年更定,冬、夏至,
祈谷,俱祭前五日亲视,后俱遣大臣。圜丘,苍犊;方丘,黄犊;配位,各纯犊。
洪武七年,增设圜丘配位。星辰,牛一,羊豕三。太岁,牛羊豕一。风云雷雨、
天下神祇,羊豕各五。方丘配位,天下山川,牛一,羊豕各三。太庙禘,正配皆
太牢,祫皆太牢。时享每庙犊羊豕各一。亲王配位,洪武三年定,共牛羊豕一。
二十一年更定,每坛犊羊豕各一。功臣配位,洪武二年定,每位羊豕体各一。二
十一年更定,每坛羊豕一。太社稷,犊羊豕各一,配位同。府州县社稷,正配位,
共羊一、豕一。洪武七年增设,各羊一、豕一。朝日、夕月,犊羊豕各一。先农
与太社稷同。神祇,洪武二年定,羊六、豕六。二十一年更定,每坛犊羊豕各一。
嘉靖十年,天神左,地祇右,各牲五。星辰,每坛羊一、豕一。帝王,每室犊羊
豕各一。配位,每坛羊豕各一。先师如帝王,四配如配位,十哲东西各豕一分五,
两庑东西各豕一,后增为三。府州县学先师,羊一、豕一。四配。共羊一、豕一,
解为四体。十哲东西各豕一,解为五体。两庑豕一,解为百八分。旗纛,洪武九
年定犊羊豕,永乐后,去犊。王国及卫所同。五祀马神俱用羊豕。
○祝册
南北郊,祝板长一尺一分,广八寸,厚二分,用楸梓木。宗庙,长一尺二寸,
广九寸,厚一,用梓木,以楮纸冒之。群神帝王先师,俱有祝,文多不载。祝案
设于西。
○笾豆之实
凡笾豆之实,用十二者,笾实以形盐、薧鱼、枣、栗、榛、菱、芡、鹿脯、
白饼、黑饼、糗饵、粉餈。豆实以韭菹、醯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
鱼醢、脾析、豚胉、赩食、糁食。用十者,笾则减糗饵、粉餈,豆则减赩食、
糁食。用八者,笾又减白、黑饼,豆又减脾析、豚胉。用四者,笾则止实以形
盐、薧鱼、枣、栗,豆则止实以芹菹、兔醢、菁菹、鹿醢。各二者,笾实栗、
鹿脯,豆实菁菹、鹿醢。簠簋各二者,实以黍稷、稻粱。各一者,实以稷粱。登
实以太羹,鉶实以和羹。
洪武三年,礼部言:“《礼记·郊特牲》曰,‘郊之祭也’,‘器用陶匏’,
尚质也。《周礼·笾人》,‘凡祭祀供簠簋之实’,《疏》曰,‘外祀用瓦簠’。
今祭祀用瓷,合古意。惟盘盂之属,与古簠璺簋登鉶异制。今拟凡祭器皆用瓷,
其式皆仿古簠簋登豆,惟笾以竹。”诏从之。
酒齐仿周制,用新旧醅,以备齐三酒。其实于尊之名数,各不同。
○祭祀杂议诸仪
其祭祀杂议诸仪,凡版位,皇帝位,方一尺二寸,厚三寸,红质金字。皇太
子位,方九寸,厚二寸,红质青字。陪祀官位,并白质黑字。
拜褥。初用绯。洪武三年定制,郊丘席为表,蒲为里。宗庙、社稷、先农、
山川,红文绮为表,红木棉布为里。
赞唱。凡皇帝躬祀,入就位时,太常寺奏中严,奏外办。盥洗、升坛、饮福、
受胙,各致赞辞。又凡祀,各设爵洗位,涤爵拭爵。初升坛,唱再拜,及祭酒,
唱赐福胙。洪武七年,礼部奏其烦渎,悉删去。
上香礼。明初祭祀皆行。洪武七年以翰林詹同言罢。嘉靖九年复行。
拜礼。初,每节皆再拜。洪武九年,礼臣奏:“《礼记》一献三献五献七献
之文,皆不载拜礼。唐、宋郊祀,每节行礼皆再拜。然亚献终献,天子不行礼,
而使臣下行之。今议大祀中祀,自迎神至饮福送神,宜各行再拜礼。”帝命节为
十二拜,迎神、饮福受胙、送神各四拜云。
登坛脱舄。初未行。洪武八年诏翰林院臣考定大祀登坛脱舄之礼。学士乐韶
凤杂考汉、魏以来朝祭仪,议于郊祀庙享前期一日,有司以席藉地,设御幕于坛
东南门外,设执事官脱履之次于坛门外西阶侧。祭日,大驾入幕次,脱舄升坛。
其升坛执事、导驾、赞礼、读祝并分献陪祀官,皆脱舄于外,以次升坛供事。协
律郎、乐舞生依前跣袜就位。祭毕,降坛纳舄。从之。嘉靖十七年罢其礼。
○祭祀日期
钦天监选择,太常寺预于十二月朔至奉天殿具奏。盖古卜法不存,而择干支
之吉以代卜也。洪武七年,命太常卿议祭祀日期,书之于版,依时以祭,著为式。
其祭日,遣官监祭,不敬失仪者罪之。
○习仪
凡祭祀,先期三日及二日,百官习仪于朝天宫。嘉靖九年更定,郊祀冬至,
习仪于先期之七日及六日。
○斋戒
洪武二年,学士朱升等奉敕撰斋戒文曰:“戒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
内。沐浴更衣,出宿外舍,不饮酒,不茹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
名,此则戒也;专一其心,严畏谨慎,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
在其左右,精白一诚,无须臾间,此则斋也。大祀七日,前四日戒,后三日斋。”
太祖曰:“凡祭祀天地、社稷、宗庙、山川等神,为天下祈福,宜下令百官斋戒。
若自有所祷于天地百神,不关民事者,不下令。”又曰:“致斋以五日七日,为
期太久,人心易怠。止临祭,斋戒三日,务致精专,庶可格神明。”遂著为令。
是年从礼部尚书崔亮奏,大祀前七日,部祀官诣中书省受誓戒。各扬其职,不共
其事,国有常刑。宗庙社稷,致斋三日,不誓戒。三年,谕礼部尚书陶凯曰:“
人心操舍无常,必有所警,而后无所放。”乃命礼部铸铜人一,高尺有五寸,手
执牙简,大祀则书致斋三日,中祀则书致斋二日于简上,太常司进置斋所。四年,
定天子亲祀斋五日,遣官代祀斋三日,降香斋一日。五年,命诸司各置木牌,以
警亵慢,刻文其上曰:“国有常宪,神有鉴焉。”凡祭祀,则设之。又从陶凯奏,
凡亲祀,皇太zi6*宫中居守,亲王戎服侍从。皇太子亲王虽不陪祀,一体斋戒。
六年,建陪祀官斋房于北郊斋宫之西南,后定斋戒礼仪。凡祭天地,正祭前
五日午后,沐浴更衣,处外室,次早,百官于奉天门观誓戒牌。次日,告仁祖庙,
退处斋宫,致斋三日。享宗庙,正祭前四日午后,沐浴更衣,处外室。次日为始,
致斋三日。祭社稷、朝日、夕月、周天星辰、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
等神,致斋二日,如前仪。凡传制降香,遣官代祀,先一日沐浴更衣,处外室。
次日遣官。七年定制,凡大礼前期四日,太常卿至天下神祇坛奠告,中书丞相诣
京师城隍庙发咨。次日,皇帝诣仁祖庙请配享。二十一年定制,斋戒前二日,太
常司官宿于本司。次日,奏请致斋。又次日,进铜人,传制谕文武百官斋戒。是
日,礼部太常司官檄城隍神,遍请天下当祀神祇,仍于各庙焚香三日。
二十六年,定传制誓戒仪。凡大祀前三日,百官诣阙,如大朝仪,传制官宣
制云:“某年月日,祀于某所,尔文武百官,自某日为始,致斋三日,当敬慎之。”
传制讫,四拜,奏礼毕。宣德七年,大祀南郊,帝御斋宫,命内官使饮酒食荤入
坛唾地者,皆罪之,司礼监纵容者同罪。斋之日,御史检视各官于斋次,仍行南
京,一体斋戒。弘治五年,鸿胪少卿李燧言:“分献陪祭等官,借居道士房榻,
贵贱杂处,且宣召不便。乞于坛所隙地,仿天寿山朝房礼制,建斋房。”从之。
嘉靖九年,定前期三日,帝御奉天殿,百官朝服听誓戒。万历四年十一月,礼部
以二十三日冬至祀天,十八日当奏祭,十九日百官受誓戒。是日,皇太后圣旦,
百官宜吉服贺。一日两遇礼文,服色不同,请更奏祭、誓戒皆先一日。帝命奏祭、
誓戒如旧,而以十八日行庆贺礼。
○遣官祭祀
洪武二十六年,定传制特遣仪。是日,皇帝升座如常仪,百官一拜。礼毕,
献官诣拜位四拜,传制官由御前出宣制。如祭孔子,则曰:“某年月日,祭先师
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命卿行礼。”祭历代帝王,则曰:“某年月日,祭先圣历
代帝王,命卿行礼。”俯伏,兴,四拜,礼毕出。其降香遣官仪,前祀一日清晨,
皇帝皮弁服,升奉天殿。捧香者以香授献官。献官捧由中陛降中道出,至午门外,
置龙亭内。仪仗鼓吹,导引至祭所。后定祭之日,降香如常仪,中严以待。献官
祭毕后命,解严还宫。嘉靖九年大祀遣官,不行饮福礼。
○分献陪祀
凡分献官,太常寺豫请旨。洪武七年,太祖谓学士詹同曰:“大祀,终献方
行分献礼,未当。”同乃与学士宋濂议以上,初献奠玉帛将毕,分献官即行初献
礼。亚献、终献皆如之。嘉靖九年,四郊工成,帝谕太常寺曰:“大祀分献官豫
定,方可习仪。”乃用大学士张璁等于大明、夜明、星辰、风云雷雨四坛。旧制,
分献用文武大臣及近侍官共二十四人,今定四人,法司官仍旧例不兴。
凡陪祀,洪武四年,太常寺引《周礼》及唐制,拟用武官四品、文官五品以
上,其老疾疮疥刑馀丧过体气者不与。从之。后定郊祀,六科都给事中皆与陪祀,
馀祭不与。又定凡南北郊,先期赐陪祀执事官明衣布,乐舞生各给新衣。制陪祀
官入坛牙牌,凡天子亲祀,则佩以入。其制有二,圆者与祭官佩之,方者执事人
佩之。俱藏内府,遇祭则给,无者不得入坛。洪武二十九年,初祀山川诸神,流
官祭服,未入流官公服。洪武二十九年,从礼臣言,未入流官,凡祭皆用祭服,
与九品同。
《周官》、《仪礼》尚已,然书缺简脱,因革莫详。自汉史作《礼志》,后
皆因之,一代之制,始的然可考。欧阳氏云:“三代以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
虚名。”要其用之郊庙朝廷,下至闾里州党者,未尝无可观也。惟能修明讲贯,
以实意行乎其间,则格上下、感鬼神,教化之成即在是矣。安见后世之礼,必不
可上追三代哉。
明太祖初定天下,他务未遑,首开礼、乐二局,广征耆儒,分曹究讨。洪武
元年,命中书省暨翰林院、太常司,定拟祀典。乃历叙沿革之由,酌定郊社宗庙
仪以进。礼官及诸儒臣又编集郊庙山川等仪,及古帝王祭祀感格可垂鉴戒者,名
曰《存心录》。二年,诏诸儒臣修礼书。明年告成,赐名《大明集礼》。其书准
五礼而益以冠服、车辂、仪仗、卤簿、字学、音乐,凡升降仪节,制度名数,纤
悉毕具。又屡敕议礼臣李善长、傅瓛、宋濂、詹同、陶安、刘基、魏观、崔亮、
牛谅、陶凯、朱升、乐韶凤、李原名等,编辑成集。且诏郡县举高洁博雅之士徐
一夔、梁寅、周子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彝、蔡深、滕公琰至京,同修礼书。
在位三十余年,所著书可考见者,曰《孝慈录》,曰《洪武礼制》,曰《礼仪定
式》,曰《诸司职掌》,曰《稽古定制》,曰《国朝制作》,曰《大礼要议》,
曰《皇朝礼制》,曰《大明礼制》,曰《洪武礼法》,曰《礼制集要》,曰《礼
制节文》,曰《太常集礼》,曰《礼书》。若夫厘正祀典,凡tian6*皇、太乙、六天、
五帝之类,皆为革除,而诸神封号,悉改从本称,一洗矫诬陋习,其度越汉、唐
远矣。又诏定国恤,父母并斩衰,长子降为期年,正服旁服以递而杀,斟酌古今,
盖得其中。永乐中,颁《文公家礼》于天下,又定巡狩、监国及经筵日讲之制。
后宫罢殉,始于英宗。陵庙嫡庶之分,正于孝宗。暨乎世宗,以制礼作乐自任。
其更定之大者,如分祀天地,复朝日夕月于东西郊,罢二祖并配,以及祈谷大雩,
享先蚕,祭圣师,易至圣先师号,皆能折衷于古。独其排众议,祔睿宗太庙跻武
宗上,徇本生而违大统,以明察始而以丰昵终矣。当时将顺之臣,各为之说。今
其存者,若《明伦大典》,则御制序文以行之;《祀仪成典》,则李时等奉敕而
修;《郊祀考议》,则张孚敬所进者也。至《大明会典》,自孝宗朝集纂,其于
礼制尤详。世宗、神宗时,数有增益,一代成宪,略具是焉。今以五礼之序,条
为品式,而随时损益者,则依类编入,以识沿革云。
坛壝之制 神位祭器玉帛牲牢祝册之数 笾豆之实
祭祀杂议诸仪 祭祀日期 习仪 斋戒 遣官祭祀
○分献陪祀
五礼,一曰吉礼。凡祀事,皆领于太常寺而属于礼部。明初以圜丘、方泽、
宗庙、社稷、朝日、夕月、先农为大祀,太岁、星辰、风云雷雨、岳镇、海渎、
山川、历代帝王、先师、旗纛、司中、司命、司民、司禄、寿星为中祀,诸神为
小祀。后改先农、朝日、夕月为中祀。凡天子所亲祀者,天地、宗庙、社稷、山
川。若国有大事,则命官祭告。其中祀小祀,皆遣官致祭,而帝王陵庙及孔子庙,
则传制特遣焉。每岁所常行者,大祀十有三:正月上辛祈谷、孟夏大雩、季秋大
享、冬至圜丘皆祭昊天上帝,夏至方丘祭皇地祇,春分朝日于东郊,秋分夕月于
西郊,四孟季冬享太庙,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太稷。中祀二十有五:仲春仲秋上
戊之明日,祭帝社帝稷,仲秋祭太岁、风云雷雨、四季月将及岳镇、海渎、山川、
城隍,霜降日祭旗纛于教场,仲秋祭城南旗纛庙,仲春祭先农,仲秋祭天神地祗
于山川坛,仲春仲秋祭历代帝王庙,春秋仲月上丁祭先师孔子。小祀八:孟春祭
司户,孟夏祭司灶,季夏祭中霤,孟秋祭司门,孟冬祭司井,仲春祭司马之神,
清明、十月朔祭泰厉,又于每月朔望祭火雷之神。至京师十庙、南京十五庙,各
以岁时遣官致祭。其非常祀而间行之者,若新天子耕耤而享先农,视学而行释奠
之类。嘉靖时,皇后享先蚕,祀高禖,皆因时特举者也。
其王国所祀,则太庙、社稷、风云雷雨、封内山川、城隍、旗纛、五祀、厉
坛。府州县所祀,则社稷、风云雷雨、山川、厉坛、先师庙及所在帝王陵庙,各
卫亦祭先师。至于庶人,亦得祭里社、谷神及祖父母、父母并祀灶,载在祀典。
虽时稍有更易,其大要莫能逾也。
至若坛壝之制,神位、祭器、玉帛、牲牢、祝册之数,笾豆之实,酒齐之名,
析其彼此之异同,订其初终之损益,胪于首简,略于本条,庶无缺遗,亦免繁复
云尔。
○坛壝之制
明初,建圜丘于正阳门外,钟山之阳,方丘于太平门外,钟山之阴。圜丘坛
二成。上成广七丈,高八尺一寸,四出陛,各九级,正南广九尺五寸,东、西、
北八尺一寸。下成周围坛面,纵横皆广五丈,高视上成,陛皆九级,正南广一丈
二尺五寸,东、西、北杀五寸五分。甃证砖阑盾,皆以琉璃为之。壝去坛十五丈,
高八尺一寸,四面灵星门,南三门,东、西、北各一。外垣去壝十五丈,门制同。
天下神祇坛东门外。神库五楹,在外垣北,南向。厨房五楹祇,在外坛东北,西
向。库房五楹,南向。宰牲房三楹,天池一,又在外库房之北。执事斋舍,在坛
外垣之东南。坊二,在外门外横甬道之东西,燎坛在内壝外东南丙地,高九尺,
广七尺,开上南出户。方丘坛二成。上成广六丈,高六尺,四出陛,南一丈,东、
西、北八尺,皆八级。下成四面各广二丈四尺,高六尺,四出陛,南丈二尺,东、
西、北一丈,皆八级。壝去坛十五丈,高六尺,外垣四面各六十四丈,余制同。
南郊有浴室,瘗坎在内壝外壬地。
洪武四年,改筑圜丘。上成广四丈五尺,高五尺二寸。下成每面广一丈六尺
五寸,高四尺九寸。二成通径七丈八尺。坛至内壝墙,四面各九丈八尺五寸。内
壝墙至外壝墙,南十三丈九尺四寸,北十一丈,东、西各十一丈七尺。方丘,上
成广三丈九尺四寸,高三尺九寸。下成每面广丈五尺五寸,高三尺八寸,通径七
丈四寸。坛至内壝墙,四面皆八丈九尺五寸。内壝墙至外壝墙,四面各八丈二尺。
十年,改定合祀之典。即圜丘旧制,而以屋覆之,名曰大祀殿,凡十二楹。
中石台设上帝、皇地祇座。东、西广三十二楹。正南大祀门六楹,接以步廊,与
殿庑通。殿后天库六楹。瓦皆黄琉璃。厨库在殿东北,宰牲亭井在厨东北,皆以
步廊通殿两庑,后缭以围墙。南为石门三洞以达大祀门,谓之内坛。外周垣九里
三十步,石门三洞南为甬道三,中神道,左御道,右王道。道两旁稍低,为从官
之地。斋宫在外垣内西南,东向。其后殿瓦易青琉璃。二十一年增修坛壝,坛后
树松柏,外壝东南凿池二十区。冬月伐冰藏凌阴,以供夏秋祭祀之用。成祖迁都
北京,如其制。
嘉靖九年,复改分祀。建圜丘坛于正阳门外五里许,大祀殿之南,方泽坛于
安定门外之东。圜丘二成,坛面及栏俱青琉璃,边角用白玉石,高广尺寸皆遵祖
制,而神路转远。内门四。南门外燎炉毛血池,西南望燎台。外门亦四。南门外
左具服台,东门外神库、神厨、祭器库、宰牲亭,北门外正北泰神殿。正殿以藏
上帝、太祖之主,配殿以藏从祀诸神之王。外建四天门:东曰泰元,南曰昭亭,
西曰广利。又西銮驾库,又西牺牲所,其北神乐观。北曰成贞。北门外西北为斋
宫,迤西为坛门,坛北,旧天地坛,即大祀殿也。十七年撤之,又改泰神殿曰皇
穹宇。二十四年,又即故大祀殿之址建大享殿。方泽亦二成,坛面黄琉璃,陛增
为九级,用白石围以方坎。内,北门外西瘗位,东灯台,南门外皇祇室。外,西
门外迤西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北门外西北斋宫。又外建四天门,西门
外北为銮驾库、遣官房、内陪祀官房。又外为坛门,门外为泰折街牌坊,护坛地
千四百余亩。
太社稷坛,在宫城西南,东西峙,明初建。广五丈,高五尺,四出陛,皆五
级。坛土五色随其方,黄土覆之。坛相去五丈,坛南皆树松。二坛同一壝,方广
三十丈,高五尺,甃砖,四门饰色随其方。周坦四门,南灵星门三,北戟门五,
东西戟门三。戟门各列戟二十四。洪武十年,改坛午门右,社稷共一坛,为二成。
上成广五丈,下成广五丈三尺,崇五尺。外壝崇五尺,四面各十九丈有奇。外垣
东西六十六丈有奇,南北八十六丈有奇。垣北三门,门外为祭殿,其北为拜殿。
外复为三门,垣东、西、南门各一。永乐中,建坛北京,如其制。帝社稷坛在西
苑,坛址高六寸,方广二丈五尺,甃细砖,实以净土。坛北树二坊,曰社街。王
国社稷坛,高广杀太社稷十之三。府、州、县社稷坛,广杀十之五,高杀十之四,
陛san6*级。后皆定同坛合祭,如京师。
朝日、夕月坛,洪武三年建。朝日坛高八尺,夕月坛高六尺,俱方广四丈。
两壝,壝各二十五步。二十一年罢。嘉靖九年复建,坛各一成。朝日坛红琉璃,
夕月坛用白。朝日坛陛九级,夕月坛六级,俱白石。各建天门二。
先农坛,高五尺,广五丈,四出陛。御耕耤位,高三尺,广二丈五尺,四出
陛。
山川坛,洪武九年建。正殿、拜殿各八楹,东西庑二十四楹。西南先农坛,
东南具服殿,殿南耤田坛,东旗纛庙,后为神仓。周垣七百余丈,垣内地岁种谷
蔬,供祀事。嘉靖十年,改名天神地祇坛,分列左右。
太岁坛与岳渎同。岳镇海渎山川城隍坛,据高阜,南向,高二尺五寸,方广
十倍,四出陛,南向五级,东西北san6*级。王国山川坛,高四尺,四出陛,方三丈
五尺。天下山川所在坛,高三尺,四出陛,san6*级,方二丈五尺。
○神位祭器玉帛牲牢祝册之数
神位 圜丘。洪武元年冬至,正坛第一成,昊天上帝南向。第二成,东大明,
星辰次之,西夜明,太岁次之。二年,奉仁祖配,位第一成,西向。三年,坛下
壝内,增祭风云雷雨。七年更定,内壝之内,东西各三坛。星辰二坛,分设于东
西。其次,东则太岁、五岳,西则风云雨、五镇。内壝之外,东西各二坛。东四
海,西四渎。次天下神祇坛,东西分设。
方丘。洪武二年夏至,正坛第一成,皇地祇,南向。第二成,东五岳,次四
海,西五镇,次四渎。三年,奉仁祖配,位第一成,西向。坛下壝内,增祭天下
山川。七年更定,内壝之内,东西各二坛。东四海,西四渎。次二坛,天下山川。
内壝之外,东西各设天下神祇坛一。
十二年正月,合祀大祀殿。正殿三坛,上帝、皇地祇并南向。仁祖配位在东,
西向。从祀十四坛。丹陛东一坛曰大明,西一坛曰夜明。两庑坛各六:星辰二坛;
次东,太岁、五岳、四海,次西,风云雷雨、五镇、四渎二坛;又次天下山川神
祇二坛。俱东西向。二十一年,增修丹墀内石台四,大明、夜明各一,星辰二。
内壝外石台二十:东十坛,北岳、北镇、东岳、东镇、东海、太岁、帝王、山川、
神祇、四渎;西十坛,北海、西岳、西镇、西海、中岳、中镇、风云雷雨、南岳、
南镇、南海。俱东西向。台高三尺有奇,周以石栏,陟降为磴道。台上琢石凿龛,
以置神位。建文时,撤仁祖,改奉太祖配,位第一成。西向。洪熙元年,增文皇
帝于太祖下。
嘉靖九年,复分祀之典。圜丘则东大明,西夜明。次东,二十八宿、五星、
周天星辰。次西,风云雷雨。共四坛。方丘则东五岳,基运、翊圣、神烈三山,
西五镇,天寿、纯德二山。次东四海,次西四渎。南北郊皆独奉太祖配。太社稷
配位别见。先农正位南向,后稷配位西向。
凡神位,天地、祖宗曰“神版”,余曰“神牌”。圜丘神版长二尺五寸,广
五寸,厚一寸,趺高五寸,以栗木为之,正位题曰昊天上帝,配位题曰某祖某皇
帝,并黄质金字。从祀风云雷雨位版,赤质金字。神席,上帝用龙椅龙案,上施
锦褥,配位同。从祀,位置于案,不设席。方丘正位曰皇地祇,配位及从祀,制
并同圜丘。奉先殿帝后神主高尺二寸,广四寸,趺高二寸,用木,饰以金,镂以
青字。龛高二尺,广二尺,趺高四寸,朱漆镂金龙凤花版,开二窗,施红纱,侧
用金铜环,内织金文绮为藉。社稷,社玉用石,高五尺,广五尺,上微锐。立于
坛上,半在土中,近南北向;稷不用主。洪武十年,皆设木主,丹漆之。祭毕,
贮于库,仍用石主埋坛中,微露其末。后奉祖配,其位制涂金牌座,如先圣椟用
架罩。嘉靖中,藏于寝庙。帝社稷神位以木,高一尺八寸,广三寸,朱漆质金书。
坛南置石龛,以藏神位。王府州县社主皆用石,长二尺五寸,广尺五寸。日月坛
神位,以松柏为之。长二尺五寸,广五寸,趺高五寸。朱漆金字。余仿此。
祭器 南郊。洪武元年定,正位,登一,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爵三;坛
上,太尊二,著尊、牺尊、山罍各一;坛下,太尊一,山罍二。从祀位,登一,
笾豆各下,簠簋各二,东西各设著尊二,牺尊二。北郊同。七年增圜丘从祀,共
设酒尊六于坛西,大明,夜明位各三。天下神祇,鉶三,笾豆各八,簠簋各二,
壝内外东西各设酒尊三,每位爵三。方丘、岳镇,各设酒尊三,壝内东西各设酒
尊三,壝外东西各设酒尊三,每位爵三。神祇与圜丘同。八年,圜丘从祀,更设
登一、鉶二。每位增酒睟,星辰、天下神祇各三十,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
各十五。方丘,从祀同。十年,定合祀之典,各坛陈设如旧,惟太岁、风云雷雨
酒盏各十,东西庑俱共设酒尊三、爵十八于坛南。
二十一年更定,正殿上三坛,每坛登一,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共设酒尊
六、爵九于殿东南,西向。丹墀内四坛,大明、夜明各登一,笾豆十,簠簋二,
酒尊三,爵三。星辰二坛,各登一,鉶二,酒盏三十,余与大明同。壝外二十坛,
各登一,鉶二,笾豆各十,簠簋各二,酒盏十,酒尊三,爵三。神祇坛,鉶三,
笾豆各八。帝王、山川、四渎、中岳、风云雷雨神祇坛,酒盏各三十,余并同岳
镇。
太庙时享。洪武元年定,每庙登一,鉶三,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共酒尊
三、金爵八、瓷爵十六于殿东西向。二十一年更定,每庙登二,鉶二。弘治时,
九庙通设酒尊九,祫祭加一,金爵十七,祫祭加二,瓷爵三十四,祫祭加四。亲
王配享,洪武三年定,登鉶各三,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酒尊三,酒注二。二
十一年更定,登鉶各一,爵各三,笾豆各十,簠簋各二,共用酒尊三于殿东。功
臣配享,洪武二年定,每位笾豆各二,簠簋各二。三年增定,共用酒尊二,酒注
二。二十一年更定,十坛,每坛鉶一,笾豆各二,簠簋各一,爵三,共用酒尊于
殿西。
太社稷。洪武元年定,鉶三,笾豆各十,簠簋各二,配位同。正配位皆设酒
尊三于坛东。十一年更定,每位登一,鉶二,笾豆十二,正配位共设酒尊三,爵
九。后太祖、成祖并配时,增酒尊一,爵三。府、州、县社稷,鉶一,笾豆四,
簠簋二。
朝日、夕月。洪武三年定,太尊、著尊、山罍各二,在坛上东南隅,北面。
象尊、壶尊、山罍各二,在坛下,笾豆各十,簠簋各二,登鉶各三。
先农,与社稷同,加登一,笾豆减二。
神祇。洪武二年定,每坛笾豆各四,簠簋登爵各一。九年更定,正殿共设酒
尊三,爵七,两庑各设酒尊三,爵三,余如旧。二十一年更定,每坛登一,鉶二,
笾豆各十,簠簋各二,酒盏三十。星辰,正殿中登一,鉶二。余九坛,鉶二。每
坛笾豆十,簠簋各一,酒盏三十,爵一,共设酒尊三。太岁诸神,笾豆各八,簠
簋各二,酒尊三。岳渎山川同。
历代帝王。洪武四年定,登一,鉶二,笾豆各八,簠簋各一,俎一,爵三,
尊三。七年更定,登、鉶、簠簋各一,笾豆各十,爵各三,共设酒尊五于殿西阶,
酒尊三于殿东阶。二十一年增定,每位鉶二,簠簋各二,五室共设酒尊三,爵四
十八。配位每坛笾豆各二,簠簋各一,馈盘一,每位鉶一,酒盏三。三皇,笾豆
各八,簠簋各二,登、鉶各二,爵三,牺尊、象尊、山罍各一。配位,笾豆各四,
簠簋各二,鉶一,爵三,牺尊、象尊各一。
至圣先师。洪武元年定,笾豆各六,簠簋各二,登一,鉶二,牺尊、象尊、
山罍各一。四配位,笾豆各四,簠簋各一,登一。十哲,两庑,笾豆二。四年更
定,正位,笾豆各十,酒尊三,爵三,余如旧。四配,每位酒尊一,余同正位。
十哲,东西各爵一,每位笾豆各四,簠簋各一,鉶一,酒盏一。两庑,东西各十
三坛,东西各爵一,每坛笾豆各四,簠簋各一,酒盏四。十五年更定,正位,酒
尊一,爵三,登一,鉶二,笾豆各八,簠簋各二。四配位,共酒尊一,各爵三,
登一,鉶二,笾豆各六,簠簋各一。十哲,共酒尊一,东西各爵五,鉶一,笾豆
各四,簠簋各一。东西庑,每四位爵四,笾豆各二,簠簋各一。景泰六年增两庑
笾豆各二,簠簋各一。成化十二年,增正位笾豆为十二。嘉靖九年,仍减为十。
旗纛,与先农同。马神,笾豆各四,簠簋、登、象尊、壶尊各一。
○玉帛牲牢
玉三等:上帝,苍璧;皇地祇,黄琮;太社、太稷,两圭有邸;朝日、夕月,
圭璧五寸。帛五等:曰郊祀制帛,郊祀正配位用之。上帝,苍;地祇,黄;配位,
白。曰礼神制帛,社稷以下用之。社稷,黑;大明,赤;夜明、星辰、太岁、风
云雷雨、天下神祇俱白;五星,五色;岳镇、四海、陵山随方色;四渎,黑;先
农,正配皆青;群神,白;帝王先师皆白;旗纛,洪武元年用黑,七年改赤,九
年定黑二、白五。曰奉先制帛,太庙用之,每庙二。曰展亲制帛,亲王配享用之。
曰报功制帛,功臣配享用之。皆白。每位各一。惟圜丘,嘉靖九年用十二,而周
天星辰则共用十,孔庙十哲、两庑东西各一云。又洪武十一年,上以小祀有用楮
钱者为不经。礼臣议定,在京,大祀、中祀用制帛,有篚。在外,王国府州县亦
如之。小祀惟用牲醴。
牲牢三等:曰犊,曰羊,曰豕。色尚骍,或黝。大祀,入涤九旬;中祀,三
旬;小祀,一旬。大祀前一月之朔,躬诣牺牲所视牲,每日大臣一人往视。洪武
二年,帝以祭祀省牲,去神坛甚迩,于人心未安,乃定省牲之仪,去神坛二百步。
七年定制,大祀,皇帝躬省牲;中祀、小祀,遣官。嘉靖十一年更定,冬、夏至,
祈谷,俱祭前五日亲视,后俱遣大臣。圜丘,苍犊;方丘,黄犊;配位,各纯犊。
洪武七年,增设圜丘配位。星辰,牛一,羊豕三。太岁,牛羊豕一。风云雷雨、
天下神祇,羊豕各五。方丘配位,天下山川,牛一,羊豕各三。太庙禘,正配皆
太牢,祫皆太牢。时享每庙犊羊豕各一。亲王配位,洪武三年定,共牛羊豕一。
二十一年更定,每坛犊羊豕各一。功臣配位,洪武二年定,每位羊豕体各一。二
十一年更定,每坛羊豕一。太社稷,犊羊豕各一,配位同。府州县社稷,正配位,
共羊一、豕一。洪武七年增设,各羊一、豕一。朝日、夕月,犊羊豕各一。先农
与太社稷同。神祇,洪武二年定,羊六、豕六。二十一年更定,每坛犊羊豕各一。
嘉靖十年,天神左,地祇右,各牲五。星辰,每坛羊一、豕一。帝王,每室犊羊
豕各一。配位,每坛羊豕各一。先师如帝王,四配如配位,十哲东西各豕一分五,
两庑东西各豕一,后增为三。府州县学先师,羊一、豕一。四配。共羊一、豕一,
解为四体。十哲东西各豕一,解为五体。两庑豕一,解为百八分。旗纛,洪武九
年定犊羊豕,永乐后,去犊。王国及卫所同。五祀马神俱用羊豕。
○祝册
南北郊,祝板长一尺一分,广八寸,厚二分,用楸梓木。宗庙,长一尺二寸,
广九寸,厚一,用梓木,以楮纸冒之。群神帝王先师,俱有祝,文多不载。祝案
设于西。
○笾豆之实
凡笾豆之实,用十二者,笾实以形盐、薧鱼、枣、栗、榛、菱、芡、鹿脯、
白饼、黑饼、糗饵、粉餈。豆实以韭菹、醯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
鱼醢、脾析、豚胉、赩食、糁食。用十者,笾则减糗饵、粉餈,豆则减赩食、
糁食。用八者,笾又减白、黑饼,豆又减脾析、豚胉。用四者,笾则止实以形
盐、薧鱼、枣、栗,豆则止实以芹菹、兔醢、菁菹、鹿醢。各二者,笾实栗、
鹿脯,豆实菁菹、鹿醢。簠簋各二者,实以黍稷、稻粱。各一者,实以稷粱。登
实以太羹,鉶实以和羹。
洪武三年,礼部言:“《礼记·郊特牲》曰,‘郊之祭也’,‘器用陶匏’,
尚质也。《周礼·笾人》,‘凡祭祀供簠簋之实’,《疏》曰,‘外祀用瓦簠’。
今祭祀用瓷,合古意。惟盘盂之属,与古簠璺簋登鉶异制。今拟凡祭器皆用瓷,
其式皆仿古簠簋登豆,惟笾以竹。”诏从之。
酒齐仿周制,用新旧醅,以备齐三酒。其实于尊之名数,各不同。
○祭祀杂议诸仪
其祭祀杂议诸仪,凡版位,皇帝位,方一尺二寸,厚三寸,红质金字。皇太
子位,方九寸,厚二寸,红质青字。陪祀官位,并白质黑字。
拜褥。初用绯。洪武三年定制,郊丘席为表,蒲为里。宗庙、社稷、先农、
山川,红文绮为表,红木棉布为里。
赞唱。凡皇帝躬祀,入就位时,太常寺奏中严,奏外办。盥洗、升坛、饮福、
受胙,各致赞辞。又凡祀,各设爵洗位,涤爵拭爵。初升坛,唱再拜,及祭酒,
唱赐福胙。洪武七年,礼部奏其烦渎,悉删去。
上香礼。明初祭祀皆行。洪武七年以翰林詹同言罢。嘉靖九年复行。
拜礼。初,每节皆再拜。洪武九年,礼臣奏:“《礼记》一献三献五献七献
之文,皆不载拜礼。唐、宋郊祀,每节行礼皆再拜。然亚献终献,天子不行礼,
而使臣下行之。今议大祀中祀,自迎神至饮福送神,宜各行再拜礼。”帝命节为
十二拜,迎神、饮福受胙、送神各四拜云。
登坛脱舄。初未行。洪武八年诏翰林院臣考定大祀登坛脱舄之礼。学士乐韶
凤杂考汉、魏以来朝祭仪,议于郊祀庙享前期一日,有司以席藉地,设御幕于坛
东南门外,设执事官脱履之次于坛门外西阶侧。祭日,大驾入幕次,脱舄升坛。
其升坛执事、导驾、赞礼、读祝并分献陪祀官,皆脱舄于外,以次升坛供事。协
律郎、乐舞生依前跣袜就位。祭毕,降坛纳舄。从之。嘉靖十七年罢其礼。
○祭祀日期
钦天监选择,太常寺预于十二月朔至奉天殿具奏。盖古卜法不存,而择干支
之吉以代卜也。洪武七年,命太常卿议祭祀日期,书之于版,依时以祭,著为式。
其祭日,遣官监祭,不敬失仪者罪之。
○习仪
凡祭祀,先期三日及二日,百官习仪于朝天宫。嘉靖九年更定,郊祀冬至,
习仪于先期之七日及六日。
○斋戒
洪武二年,学士朱升等奉敕撰斋戒文曰:“戒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
内。沐浴更衣,出宿外舍,不饮酒,不茹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
名,此则戒也;专一其心,严畏谨慎,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
在其左右,精白一诚,无须臾间,此则斋也。大祀七日,前四日戒,后三日斋。”
太祖曰:“凡祭祀天地、社稷、宗庙、山川等神,为天下祈福,宜下令百官斋戒。
若自有所祷于天地百神,不关民事者,不下令。”又曰:“致斋以五日七日,为
期太久,人心易怠。止临祭,斋戒三日,务致精专,庶可格神明。”遂著为令。
是年从礼部尚书崔亮奏,大祀前七日,部祀官诣中书省受誓戒。各扬其职,不共
其事,国有常刑。宗庙社稷,致斋三日,不誓戒。三年,谕礼部尚书陶凯曰:“
人心操舍无常,必有所警,而后无所放。”乃命礼部铸铜人一,高尺有五寸,手
执牙简,大祀则书致斋三日,中祀则书致斋二日于简上,太常司进置斋所。四年,
定天子亲祀斋五日,遣官代祀斋三日,降香斋一日。五年,命诸司各置木牌,以
警亵慢,刻文其上曰:“国有常宪,神有鉴焉。”凡祭祀,则设之。又从陶凯奏,
凡亲祀,皇太zi6*宫中居守,亲王戎服侍从。皇太子亲王虽不陪祀,一体斋戒。
六年,建陪祀官斋房于北郊斋宫之西南,后定斋戒礼仪。凡祭天地,正祭前
五日午后,沐浴更衣,处外室,次早,百官于奉天门观誓戒牌。次日,告仁祖庙,
退处斋宫,致斋三日。享宗庙,正祭前四日午后,沐浴更衣,处外室。次日为始,
致斋三日。祭社稷、朝日、夕月、周天星辰、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
等神,致斋二日,如前仪。凡传制降香,遣官代祀,先一日沐浴更衣,处外室。
次日遣官。七年定制,凡大礼前期四日,太常卿至天下神祇坛奠告,中书丞相诣
京师城隍庙发咨。次日,皇帝诣仁祖庙请配享。二十一年定制,斋戒前二日,太
常司官宿于本司。次日,奏请致斋。又次日,进铜人,传制谕文武百官斋戒。是
日,礼部太常司官檄城隍神,遍请天下当祀神祇,仍于各庙焚香三日。
二十六年,定传制誓戒仪。凡大祀前三日,百官诣阙,如大朝仪,传制官宣
制云:“某年月日,祀于某所,尔文武百官,自某日为始,致斋三日,当敬慎之。”
传制讫,四拜,奏礼毕。宣德七年,大祀南郊,帝御斋宫,命内官使饮酒食荤入
坛唾地者,皆罪之,司礼监纵容者同罪。斋之日,御史检视各官于斋次,仍行南
京,一体斋戒。弘治五年,鸿胪少卿李燧言:“分献陪祭等官,借居道士房榻,
贵贱杂处,且宣召不便。乞于坛所隙地,仿天寿山朝房礼制,建斋房。”从之。
嘉靖九年,定前期三日,帝御奉天殿,百官朝服听誓戒。万历四年十一月,礼部
以二十三日冬至祀天,十八日当奏祭,十九日百官受誓戒。是日,皇太后圣旦,
百官宜吉服贺。一日两遇礼文,服色不同,请更奏祭、誓戒皆先一日。帝命奏祭、
誓戒如旧,而以十八日行庆贺礼。
○遣官祭祀
洪武二十六年,定传制特遣仪。是日,皇帝升座如常仪,百官一拜。礼毕,
献官诣拜位四拜,传制官由御前出宣制。如祭孔子,则曰:“某年月日,祭先师
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命卿行礼。”祭历代帝王,则曰:“某年月日,祭先圣历
代帝王,命卿行礼。”俯伏,兴,四拜,礼毕出。其降香遣官仪,前祀一日清晨,
皇帝皮弁服,升奉天殿。捧香者以香授献官。献官捧由中陛降中道出,至午门外,
置龙亭内。仪仗鼓吹,导引至祭所。后定祭之日,降香如常仪,中严以待。献官
祭毕后命,解严还宫。嘉靖九年大祀遣官,不行饮福礼。
○分献陪祀
凡分献官,太常寺豫请旨。洪武七年,太祖谓学士詹同曰:“大祀,终献方
行分献礼,未当。”同乃与学士宋濂议以上,初献奠玉帛将毕,分献官即行初献
礼。亚献、终献皆如之。嘉靖九年,四郊工成,帝谕太常寺曰:“大祀分献官豫
定,方可习仪。”乃用大学士张璁等于大明、夜明、星辰、风云雷雨四坛。旧制,
分献用文武大臣及近侍官共二十四人,今定四人,法司官仍旧例不兴。
凡陪祀,洪武四年,太常寺引《周礼》及唐制,拟用武官四品、文官五品以
上,其老疾疮疥刑馀丧过体气者不与。从之。后定郊祀,六科都给事中皆与陪祀,
馀祭不与。又定凡南北郊,先期赐陪祀执事官明衣布,乐舞生各给新衣。制陪祀
官入坛牙牌,凡天子亲祀,则佩以入。其制有二,圆者与祭官佩之,方者执事人
佩之。俱藏内府,遇祭则给,无者不得入坛。洪武二十九年,初祀山川诸神,流
官祭服,未入流官公服。洪武二十九年,从礼臣言,未入流官,凡祭皆用祭服,
与九品同。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卷四十八 居士集卷四十八
《欧阳修集》 ◎策问十二道 【武成王庙问卷二十五 志第六
《金史》 ◎地理中 ○南京路 河北说唐三传-第77回-薛刚三扫铁丘坟-西唐借兵招驸马
《说唐全传》 再说这铁丘坟,三思为何不杀进来?有道卷六十四(唐书) 列传十六
《旧五代史》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也。梁复活(上)-第一部-03
《复活》 当求心内佛,却心外法
《菜根谭》卷二百三十四 表第二十五
《宋史》 ○宗室世系二十 (表略)说唐三传-第22回-唐天子君臣朝贺-薛仁贵父子重逢
《说唐全传》 前话不表.再言天子同徐茂公.程铁牛在第三十七卷 杜子春三入长安
《醒世恒言》 想多情少宜求道,想少情多易入迷。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史记》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儒林外史》 &n卷五十二 志二十七
《清史稿》 ◎时宪八 凌犯视差新法上(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九
《清史稿》 ○王茂荫 宋晋 袁希祖 文红与黑(下)-卷下-35
《红与黑》 天卷五十一 杂传第三十九
《新五代史》 ○朱守殷 朱守殷,少事唐庄卷二百十九 列传第一百七
《明史》 ○张四维(子泰徵 甲徵) 马卷五 诚信第十七(凡四章)
《贞观政要》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卷一百五十一 志第一百四
《宋史》 ◎舆服三 ○天子之服 皇内篇 邑里第十九
《史通》 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虽氏来去自如,融通自在
《菜根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