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二十八 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作者:脱脱等
◎道学二(程氏门人)
○刘绚 李吁 谢良佐 游酢 张绎 苏昞 尹焞 杨时 罗从彦 李侗
刘绚字质夫,常山人。以荫为寿安主簿、长子令,督公家逋赋,不假鞭扑而
集。岁大旱,府遣吏视伤所,蠲财什二,绚力争不得,封还其楬,请易之。富
弼叹曰:“真县令也。”元祐初,韩维荐其经明行修,为京兆府教授。王岩叟、
朱光庭又荐为太学博士,卒于官。绚力学不倦,最明于《春秋》。程颢每为人言:
“他人之学,敏则有矣,未易保也,若绚者,吾无疑焉。”
李吁字端伯,洛阳人。登进士第。元祐中为秘书省校书郎,卒。程颐谓其才
器可以大受,及亡也,祭之以文曰:“自予兄弟倡明道学,能使学者视仿而信从
者,吁与刘绚有焉。”
谢良佐字显道,寿春上蔡人。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
登进士第。建中jing6*国初,官京师,召对,忤旨去。监西京竹木场,坐口语系诏狱,
废为民。良佐记问该赡,对人称引前史,至不差一字。事有未彻,则颡有泚。与
程颐别一年,复来见,问其所进,曰:“但去得一‘矜’字尔。”颐喜,谓朱光
庭曰:“是子力学,切问而近思者也。”所著《论语说》行于世。
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与兄醇以文行知名,所交皆天下士。程颐见之京
师,谓其资可以进道。程颢兴扶沟学,招使肄业,尽弃其学而学焉。第进士,调
萧山尉。近臣荐其贤,召为太学录。迁博士,以奉亲不便,求知河清县。范纯仁
守颍昌府,辟府教授。纯仁入相,复为博士。签书齐州、泉州判官。晚得监察御
史,历知汉阳军、和舒濠三州而卒。
张绎字思叔,河南寿安人。家甚微,年长未知学,佣力于市,出闻邑官传呼
声,心慕之,问人曰:“何以得此?”人曰:“此读书所致尔。”即发愤力学,
遂以文名。预乡里计偕,谓科举之习不足为,尝游僧舍,见僧道楷,将祝发从之。
时周行己官河南,警之曰:“何为舍圣人之学而学佛?异日程先生归,可师也。”
会程颐还自涪,乃往受业,颐赏其颖悟。读《孟子》“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
忘丧其元”,慨然若有得。未及仕而卒。颐尝言“吾晚得二士”,谓绎与尹焞
也。
苏昞字季明,武功人。始学于张载,而事二程卒业。元祐末,吕大中荐之,
起布衣为太常博士。坐元符上书入邪籍,编管饶州,卒。
尹焞字彦明,一字德充,世为洛人。曾祖仲宣七子,而二子有名:长子源
字子渐,是谓河内先生;次子洙字师鲁,是谓河南先生。源生林,官至虞部员外
郎。林生焞。
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
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颐曰:“子有母在。”
享归告其母陈,母曰:“吾知汝以善养,不知汝以禄养。”颐闻之曰:“贤哉母
也!”于是终身不就举。焞之从师,与河南张绎同时,绎以高识,焞以笃行。
颐既没,焞聚从洛中,非吊丧问疾不出户,士大夫宗仰之。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
户部尚书梅执礼、御史中丞吕好问、户部侍郎邵溥、中书舍人胡安国合奏:“河
南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言动可以师法,器识可以任大,近世招延之
士无出其右者。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
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不报。
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刘豫
命伪帅赵斌以礼聘焞,不从则以兵恐之。焞自商州奔蜀,至阆,得程颐《易
传》十卦于其门人吕稽中,又得全本于其婿邢纯,拜而受之。绍兴四年,止于涪。
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
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说书,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
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先是,崇宁以来,禁锢元祐学术,高宗渡江,始召杨时置从班,召胡安国居
给舍,范冲、朱震俱在讲席,荐焞甚力。既召,而左司谏公辅上疏攻程氏之学,
乞加屏绝。
焞至九江,上奏曰:“臣僚上言,程颐之学惑乱天下。焞实师颐垂二十
年,学之既专,自信甚笃。使焞滥列经筵,其所敷绎,不过闻于师者。舍其所
学,是欺君父,加以疾病衰耗,不能支持。”遂留不进。胡安国奉祠居衡阳,上
书言:“欲使学者蹈中庸,师孔、孟,而禁不从程颐之学,是入室而不由户。”
朱震引疾告去,时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于是召安国,俾以内祠兼侍读,而
上章荐焞,言其拒刘豫之节,且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
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
之,焞始入见就职。八年,除秘书少监,未几,力辞求去。上语参知政事刘大
中曰:“焞未论所学渊源,足为后进矜式,班列得老成人,亦是朝廷气象。”
乃以焞直徽猷阁,主管万寿观,留侍经筵。资善堂翊善朱震疾亟,荐焞自代。
辅臣入奏,上惨然曰:“杨时物故,胡安国与震又亡,朕痛惜之。”赵鼎曰:
“尹焞学问渊源,可以继震。”上指奏牍曰:“震亦荐焞代资善之职,但
焞微聩,恐教儿费力尔。”除太常少卿,仍兼说书。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
部侍郎兼侍讲。
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昨者城下之战,
诡诈百出,二帝北狩,皇族播迁,宗社之危,已绝而续。陛下即位以来十有二年,
虽中原未复,仇敌未殄,然而赖祖宗德泽之厚,陛下勤抚之至,亿兆之心无有离
异。前年徽宗皇帝、宁德皇后崩问遽来,莫究不豫之状,天下之人痛心疾首,而
陛下方且屈意降志,以迎奉梓宫、请问讳日为事。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祖
宗积累之业,陛下十二年勤抚之功,当决于此矣。不识陛下亦尝深谋而熟虑乎,
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
《礼》曰:“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今陛下信仇敌之谲诈,
而觊其肯和以纾目前之急,岂不失不共戴天、不反兵之义乎?又况使人之来,以
诏谕为名,以割地为要,今以不戴天之仇与之和,臣切为陛下痛惜之。或以金国
内乱,惧我袭己,故为甘言以缓王师。倘或果然,尤当鼓士卒之心,雪社稷之耻,
尚何和之为务?
又移书秦桧言:
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wo6*日益怠,侵寻朘削,天
下有被发左衽之忧。比者,窃闻主上以父兄未返,降志辱身于九重之中有年矣,
然亦自是未闻金人悔过,还二帝于沙漠。继之梓宫崩问不详,天下之人痛恨切骨,
金人狼虎贪噬之性,不言可见。天下方将以此望于相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
为之已。甚乎。
今之上策,莫如自治。自治之要,内则进君子而远小人,外则赏当功而罚当
罪,使主上孝弟通于神明,道德成于安强,勿以小智孑义而图大功,不胜幸甚。
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
九年,以徽猷阁待制提举万寿观兼侍讲,又辞,且奏言:
臣职在劝讲,蔑有发明,期月之间,病告相继,坐窃厚禄,无补圣聪。先圣
有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此当去者一也。臣起自草茅,误膺召用,守道
之语,形于训词,而臣贪恋宠荣,遂移素守,使朝廷非常不次之举,获怀利苟得
之人。此当去者二也。比尝不量分守,言及国事,识见迂陋,已验于今,迹其庸
愚,岂堪时用。此当去者三也。臣自擢春官,未尝供职,以疾乞去,更获超迁,
有何功劳,得以祗受。此当去者四也。国朝典法,揆之礼经,年至七十,皆当致
仕。今臣年齿已及,加以疾病,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此当去者五也。臣闻圣君
有从欲之仁,匹夫有莫夺之志,今臣有五当去之义,无一可留之理,乞检会累奏,
放归田里。
疏上,以焞提举江州太平观。引年告老,转一官致仕。
焞自入经筵,即乞休致,朝廷以礼留之;浚、鼎既去,秦桧当国,见焞
议和疏及与桧书已不乐,至是,得求去之疏,遂不复留。十二年,卒。
当是时,学于程颐之门者固多君子,然求质直弘毅、实体力行若焞者盖鲜。
颐尝以“鲁”许之,且曰:“我死,而不失其正者尹氏子也。”其言行见于《涪
陵记善录》为详,有《论语解》及《门人问答》传于世。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
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
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
论往复,闻理一分殊之说,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
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
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时天下多故,有言于蔡京者,以为事至此必败,宜引旧德老成置诸左右,庶
几犹可及,时宰是之。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召为秘书郎,
迁著作郎。及面对,奏曰:
尧、舜曰“允执厥中”,孟子曰“汤执中”,《洪范》曰“皇建其有极”,
历世圣人由斯道也。熙宁之初,大臣文六艺之言以行其私,祖宗之法纷更殆尽。
元祐继之,尽复祖宗之旧,熙宁之法一切废革。至绍圣、崇宁抑又甚焉,凡元祐
之政事著在令甲,皆焚之以灭其迹。自是分为二党,缙绅之祸至今未殄。臣愿明
诏有司,条具祖宗之法,著为纲目,有宜于今者举而行之,当损益者损益之,元
祐、熙、丰姑置勿问,一趋于中而已。
朝廷方图燕云,虚内事外,时遂陈时政之弊,且谓:“燕云之师宜退守内地,
以省转输之劳,募边民为弓弩手,以杀常胜军之势。”又言:“都城居四达之衢,
无高山巨浸以为阻卫,士人怀异心,缓急不可倚仗。”执政不能用。登对,力陈
君臣警戒,正在无虞之时,乞为《宣和会计录》,以周知天下财物出入之数。徽
宗首肯之。
除迩英殿说书。闻金人入攻,谓执政曰:“今日事势如积薪已然,当自奋励,
以竦动观听。若示以怯懦之形,委靡不振,则事去矣。昔汲黯在朝,淮南寝谋。
论黯之才,未必能过公孙弘辈也,特其直气可以镇压奸雄之心尔。朝廷威望弗振,
使奸雄一以弘辈视之,则无复可为也。要害之地,当严为守备,比至都城,尚何
及哉?近边州军宜坚壁清野,勿与之战,使之自困。若攻战略地,当遣援兵追袭,
使之腹背受敌,则可以制胜矣。”且谓:“今日之事,当以收人心为先。人心不
附,虽有高城深池、坚甲利兵,不足恃也。免夫之役,毒被海内,西城聚敛,东
南花石,其害尤甚。前此盖尝罢之,诏墨未干,而花石供奉之舟已衔尾矣。今虽
复申前令,而祸根不除,人谁信之?欲致人和,去此三者,正今日之先务也。”
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而莫相统一。时言:“唐九节度之师不立统帅,
虽李、郭之善用兵,犹不免败衄。今诸路乌合之众,臣谓当立统帅,一号令,示
纪律,而后士卒始用命。”又言:“童贯为三路大帅,敌人侵疆,弃军而归,孥
戮之有余罪,朝廷置之不问,故梁方平、何灌皆相继而遁。当正典刑,以为臣子
不忠之戒。童贯握兵二十余年,覆军杀将,驯至今日,比闻防城仍用阉人,覆车
之辙,不可复蹈。”疏上,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
敌兵初退,议者欲割三镇以讲和,时极言其不可,曰:“河朔为朝廷重地,
而三镇又河朔之要藩也。自周世宗迄太祖、太宗,百战而后得之,一旦弃之北庭,
使敌骑疾驱,贯吾腹心,不数日可至京城。今闻三镇之民以死拒之,三镇拒其前,
吾以重兵蹑其后,尚可为也。若种师道、刘光世皆一时名将,始至而未用,乞召
问方略。”疏上,钦宗诏出师,而议者多持两端,时抗疏曰:“闻金人驻磁、相,
破大名,劫虏驱掠,无有纪极,誓墨未干,而背不旋踵,吾虽欲专守和议,不可
得也。夫越数千里之远,犯人国都,危道也。彼见勤王之师四面而集,亦惧而归,
非爱我而不攻。朝廷割三镇二十州之地与之,是欲助寇而自攻也。闻肃王初与之
约,及河而返,今挟之以往,此败盟之大者。臣窃谓朝廷宜以肃王为问,责其败
盟,必得肃王而后已。”时太原围闭数月,而姚古拥兵逗留不进,时上疏乞诛古
以肃军政,拔偏裨之可将者代之。不报。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上书,乞留纲与种师道,军民集者数十万,朝廷欲防
禁之。吴敏乞用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
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贰,则将自定。”钦宗曰:“无逾于卿。”遂
以时兼国子祭酒。首言:“三省政事所出,六曹分治,各有攸司。今乃别辟官属,
新进少年,未必贤于六曹长贰。”又言:
蔡京用事二十余年,蠹国害民,几危宗社,人所切齿,而论其罪者,莫知其
所本也。盖京以继述神宗为名,实挟王安石以图身利,故推尊安石,加以王爵,
配飨孔子庙庭。今日之祸,实安石有以启之。
谨按安石挟管、商之术,饬六艺以文奸言,变乱祖宗法度。当时司马光已言
其为害当见于数十年之后,今日之事,若合符契。其著为邪说以涂学者耳目,而
败坏其心术者,不可缕数,姑即一二事明之。
昔神宗尝称美汉文惜百金以罢露台,安石乃言:“陛下若能以尧、舜之道治
天下,虽竭天下以自奉不为过,守财之言非正理。”曾不知尧、舜茅茨土阶。禹
曰:“克俭于家”,则竭天下以自奉者,必非尧、舜之道。其后王黼以应奉花石
之事,竭天下之力,号为享上,实安石有以倡之也。其释《凫鹥》守成之诗,于
末章则谓:“以道守成者,役使群众,泰而不为骄,宰制万物,费而不为侈,孰
弊弊然以爱为事。”《诗》之所言,正谓能持盈则神祇祖考安乐之,而无后艰尔。
自古释之者,未有泰而不为骄、费而不为侈之说也。安石独倡为此说,以启人主
之侈心。后蔡京辈轻费妄用,以侈靡为事。安石邪说之害如此。
伏望追夺王爵,明诏中外,毁去配享之像,使邪说淫辞不为学者之惑。疏上,
安石遂降从祀之列。士之习王氏学取科第者,已数十年,不复知其非,忽闻以为
邪说,议论纷然。谏官冯澥力主王氏,上疏诋时。会学官中有纷争者,有旨学官
并罢,时亦罢祭酒。
时又言:“元祐党籍中,惟司马光一人独褒显,而未及吕公著、韩维、范纯
仁、吕大防、安焘辈。建中初言官陈瓘已褒赠,而未及邹浩。”于是元祐诸臣皆
次第牵复。
寻四上章乞罢谏省,除给事中,辞,乞致仕,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嵩山崇
福宫。时力辞直学士之命,改除徽猷阁待制、提举崇福宫。陛辞,犹上书乞选将
练兵,为战守之备。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
除兼侍读。乞修《建炎会计录》,乞恤勤王之兵,乞宽假言者。连章丐外,以龙
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已而告老,以本官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
事。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时在东郡,所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暨渡江,东南学
者推时为程氏正宗。与胡安国往来讲论尤多。时浮沉州县四十有七年,晚居谏省,
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而其大者,则辟王氏经学,排靖康和议,使邪
说不作。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
出于时。
子迪,力学通经,亦尝师程颐云。
罗从彦字仲素,南剑人。以累举恩为惠州博罗县主簿。闻同郡杨时得河南程
氏学,慨然慕之,及时为萧山令,遂徒步往学焉。时熟察之,乃喜曰:“惟从彦
可与言道。”于是日益以亲,时弟子千余人,无及从彦者。从彦初见时三日,即
惊汗浃背,曰:“不至是,几虚过一生矣。”尝与时讲《易》,至《乾》九四爻,
云:“伊川说甚善。”从彦即鬻田走洛,见颐问之,颐反覆以告,从彦谢曰:
“闻之龟山具是矣。”乃归卒业。
沙县陈渊,杨时之婿也,尝诣从彦,必竟日乃返,谓人曰:“自吾交仲素,
日闻所不闻,奥学清节,真南州之冠冕也。既而筑室山中,绝意仕进,终日端坐,
间谒时将溪上,吟咏而归,恒充然自得焉。
尝采祖宗故事为《遵尧录》,靖康中,拟献阙下,会国难不果。尝与学者论
治曰:“祖宗法度不可废,德泽不可恃。废法度则变乱之事起,恃德泽则骄佚之
心生。自古德泽最厚莫若尧、舜,向使子孙可恃,则尧、舜必传其子。法度之明
莫如周,向使子孙世守文、武、成、康之遗绪,虽至今存可也。”又曰:“君子
在朝则天下必治,盖君子进则常有乱世之言,使人主多忧而善心生,故治。小人
在朝则天下乱,盖小人进则常有治世之言,使人主多乐而怠心生,故乱。”又曰:
“天下之变不起于四方,而起于朝廷。譬如人之伤气,则寒暑易侵;木之伤心,
则风雨易折。故内有林甫之奸,则外必有禄山之乱,内有卢杞之奸,则外必有朱
泚之叛。”
其论士行曰:“周、孔之心使人明道,学者果能明道,则周、孔之心,深自
得之。三代人才得周、孔之心,而明道者多,故视死生去就如寒暑昼夜之移,而
忠义行之者易。至汉、唐以经术古文相尚,而失周、孔之心,故经术自董生、公
孙弘倡之,古文自韩愈、柳宗元启之,于是明道者寡,故视死生去就如万钧九鼎
之重,而忠义行之者难。呜呼,学者所见,自汉、唐丧矣。”又曰:“士之立朝,
要以正直忠厚为本。正直则朝廷无过失,忠厚则天下无嗟怨。一于正直而不忠厚,
则渐入于刻。一于忠厚而不正直,则流入于懦。”其议论醇正类此。
朱熹谓:“龟山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仲
素,一人而已。”绍兴中卒,学者称之曰豫章先生,淳祐间谥文质。
李侗字愿中,南剑州剑浦人。年二十四,闻郡人罗从彦得河、洛之学,遂以
书谒之,其略曰:
侗闻之,天下有三本焉,父生之,师教之,君治之,阙其一则本不立。古之
圣贤莫不有师,其肄业之勤惰,涉道之浅深,求益之先后,若存若亡,其详不可
得而考。惟洙、泗之间,七十二弟子之徒,议论问答,具在方册,有足稽焉,是
得夫子而益明矣。孟氏之后,道失其传,枝分派别,自立门户,天下真儒不复见
于世。其聚徒成群,所以相传授者,句读文义而已尔,谓之熄焉可也。
其惟先生服膺龟山先生之讲席有年矣,况尝及伊川先生之门,得不传之道于
千五百年之后,性明而修,行完而洁,扩之以广大,体之以仁恕,精深微妙,各
极其至,汉、唐诸儒无近似者。至于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如春
风发物,盖亦莫知其所以然也。凡读圣贤之书,粗有识见者,孰不愿得授经门下,
以质所疑,至于异论之人,固当置而勿论也。
侗之愚鄙,徒以习举子业,不得服役于门下,而今日拳拳欲求教者,以谓所
求有大于利禄也。抑侗闻之,道可以治心,犹食之充饱,衣之御寒也。人有迫于
饥寒之患者,皇皇焉为衣食之谋,造次颠沛,未始忘也。至于心之不治,有没世
不知虑,岂爱心不若口体哉,弗思甚矣。
侗不量资质之陋,徒以祖父以儒学起家,不忍坠箕裘之业,孜孜矻矻为利禄
之学,虽知真儒有作,闻风而起,固不若先生亲炙之得于动静语默之间,目击而
意全也。今生二十有四岁,茫乎未有所止,烛理未明而是非无以辨,宅心不广而
喜怒易以摇,操履不完而悔吝多,精神不充而智巧袭,拣焉而不净,守焉而不敷,
朝夕恐惧,不啻如饥寒切身者求充饥御寒之具也。不然,安敢以不肖之身为先生
之累哉。
从之累年,授《春秋》、《中庸》、《语》、《孟》之说。从彦好静坐,侗
退入室中,亦静坐。从彦令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而求所谓“中”者,久
之,而于天下之理该摄洞贯,以次融释,各有条序,从彦亟称许焉。
既而退居山田,谢绝世故余四十年,食饮或不充,而怡然自适。事亲孝谨,
仲兄性刚多忤,侗事之得其欢心。闺门内外,夷愉肃穆,若无人声,而众事自理。
亲戚有贫不能婚嫁者,则为经理振助之。与乡人处,饮食言笑,终日油油如也。
其接后学,答问不倦,虽随人浅深施教,而必自反身自得始。故其言曰:
“学问之道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是,虽一毫私欲之发,亦退听
矣。”又曰:“学者之病,在于未有洒然冰解冻释处。如孔门诸子,群居终日,
交相切磨,又得夫子为之依归,日用之间观感而化者多矣。恐于融释而不脱落处,
非言说所及也。”又曰:“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则凡圣
贤所至而吾所未至者,皆可勉而进矣。若直求之文字,以资诵说,其不为玩物丧
志者几希。”又曰:“讲学切在深潜缜密,然后气味深长,蹊径不差。若概以理
一,而不察其分之殊,此学者所以流于疑似乱真之说而不自知也。”尝以黄庭坚
之称濂溪周茂叔“胸中酒落,如光风霁月”,为善形容有道者气象,尝讽诵之,
而顾谓学者存此于胸中,庶几遇事廓然,而义理少进矣。
其语《中庸》曰:“圣门之传是书,其所以开悟后学无遗策矣。然所谓‘喜
怒哀乐未发谓之中’者,又一篇之指要也。若徒记诵而已,则亦奚以为哉?必也
体之于身,实见是理,若颜子之叹,卓然若有所见,而不违乎心目之间,然后扩
充而往,无所不通,则庶乎其可以言《中庸》矣。”其语《春秋》曰:“《春秋》
一事各是发明一例,如观山水,徙步而形势不同,不可拘以一法。然所以难言者,
盖以常人之心推测圣人,未到圣人洒然处,岂能无失耶?”
侗既闲居,若无意当世,而伤时忧国,论事感激动人。尝曰:“今日三纲不
振,义利不分。三纲不振,故人心邪僻,不堪任用,是致上下之气间隔,而中国
日衰。义利不分,故自王安石用事,陷溺人心,至今不自知觉。人趋利而不知义,
则主势日孤,人主当于此留意,不然,则是所谓‘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也。”
是时吏部员外郎朱松与侗为同门友,雅重侗,遣子熹从学,熹卒得其传。沙
县邓迪尝谓松曰:“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松以谓知言。
而熹亦称同:“姿禀劲特,气节豪迈,而充养完粹,无复圭角,精纯之气达于面
目,色温言厉,神定气和,语默动静,端详闲泰,自然之中若有成法。平日恂恂,
于事若无甚可否,及其酬酢事变,断以义理,则有截然不可犯者。”又谓自从侗
学,辞去复来,则所闻益超绝。其上达不已如此。
侗子友直、信甫皆举进士,试吏旁郡,更请迎养。归道武夷,会闽帅汪应辰
以书币来迎,侗往见之,至之日疾作,遂卒,年七十有一。
信甫仕至监察御史,出知衢州,擢广东、江东宪,以特立不容于朝云。
○刘绚 李吁 谢良佐 游酢 张绎 苏昞 尹焞 杨时 罗从彦 李侗
刘绚字质夫,常山人。以荫为寿安主簿、长子令,督公家逋赋,不假鞭扑而
集。岁大旱,府遣吏视伤所,蠲财什二,绚力争不得,封还其楬,请易之。富
弼叹曰:“真县令也。”元祐初,韩维荐其经明行修,为京兆府教授。王岩叟、
朱光庭又荐为太学博士,卒于官。绚力学不倦,最明于《春秋》。程颢每为人言:
“他人之学,敏则有矣,未易保也,若绚者,吾无疑焉。”
李吁字端伯,洛阳人。登进士第。元祐中为秘书省校书郎,卒。程颐谓其才
器可以大受,及亡也,祭之以文曰:“自予兄弟倡明道学,能使学者视仿而信从
者,吁与刘绚有焉。”
谢良佐字显道,寿春上蔡人。与游酢、吕大临、杨时在程门,号“四先生”。
登进士第。建中jing6*国初,官京师,召对,忤旨去。监西京竹木场,坐口语系诏狱,
废为民。良佐记问该赡,对人称引前史,至不差一字。事有未彻,则颡有泚。与
程颐别一年,复来见,问其所进,曰:“但去得一‘矜’字尔。”颐喜,谓朱光
庭曰:“是子力学,切问而近思者也。”所著《论语说》行于世。
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与兄醇以文行知名,所交皆天下士。程颐见之京
师,谓其资可以进道。程颢兴扶沟学,招使肄业,尽弃其学而学焉。第进士,调
萧山尉。近臣荐其贤,召为太学录。迁博士,以奉亲不便,求知河清县。范纯仁
守颍昌府,辟府教授。纯仁入相,复为博士。签书齐州、泉州判官。晚得监察御
史,历知汉阳军、和舒濠三州而卒。
张绎字思叔,河南寿安人。家甚微,年长未知学,佣力于市,出闻邑官传呼
声,心慕之,问人曰:“何以得此?”人曰:“此读书所致尔。”即发愤力学,
遂以文名。预乡里计偕,谓科举之习不足为,尝游僧舍,见僧道楷,将祝发从之。
时周行己官河南,警之曰:“何为舍圣人之学而学佛?异日程先生归,可师也。”
会程颐还自涪,乃往受业,颐赏其颖悟。读《孟子》“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
忘丧其元”,慨然若有得。未及仕而卒。颐尝言“吾晚得二士”,谓绎与尹焞
也。
苏昞字季明,武功人。始学于张载,而事二程卒业。元祐末,吕大中荐之,
起布衣为太常博士。坐元符上书入邪籍,编管饶州,卒。
尹焞字彦明,一字德充,世为洛人。曾祖仲宣七子,而二子有名:长子源
字子渐,是谓河内先生;次子洙字师鲁,是谓河南先生。源生林,官至虞部员外
郎。林生焞。
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
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颐曰:“子有母在。”
享归告其母陈,母曰:“吾知汝以善养,不知汝以禄养。”颐闻之曰:“贤哉母
也!”于是终身不就举。焞之从师,与河南张绎同时,绎以高识,焞以笃行。
颐既没,焞聚从洛中,非吊丧问疾不出户,士大夫宗仰之。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
户部尚书梅执礼、御史中丞吕好问、户部侍郎邵溥、中书舍人胡安国合奏:“河
南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言动可以师法,器识可以任大,近世招延之
士无出其右者。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
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不报。
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刘豫
命伪帅赵斌以礼聘焞,不从则以兵恐之。焞自商州奔蜀,至阆,得程颐《易
传》十卦于其门人吕稽中,又得全本于其婿邢纯,拜而受之。绍兴四年,止于涪。
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
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说书,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
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先是,崇宁以来,禁锢元祐学术,高宗渡江,始召杨时置从班,召胡安国居
给舍,范冲、朱震俱在讲席,荐焞甚力。既召,而左司谏公辅上疏攻程氏之学,
乞加屏绝。
焞至九江,上奏曰:“臣僚上言,程颐之学惑乱天下。焞实师颐垂二十
年,学之既专,自信甚笃。使焞滥列经筵,其所敷绎,不过闻于师者。舍其所
学,是欺君父,加以疾病衰耗,不能支持。”遂留不进。胡安国奉祠居衡阳,上
书言:“欲使学者蹈中庸,师孔、孟,而禁不从程颐之学,是入室而不由户。”
朱震引疾告去,时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于是召安国,俾以内祠兼侍读,而
上章荐焞,言其拒刘豫之节,且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
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
之,焞始入见就职。八年,除秘书少监,未几,力辞求去。上语参知政事刘大
中曰:“焞未论所学渊源,足为后进矜式,班列得老成人,亦是朝廷气象。”
乃以焞直徽猷阁,主管万寿观,留侍经筵。资善堂翊善朱震疾亟,荐焞自代。
辅臣入奏,上惨然曰:“杨时物故,胡安国与震又亡,朕痛惜之。”赵鼎曰:
“尹焞学问渊源,可以继震。”上指奏牍曰:“震亦荐焞代资善之职,但
焞微聩,恐教儿费力尔。”除太常少卿,仍兼说书。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
部侍郎兼侍讲。
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
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昨者城下之战,
诡诈百出,二帝北狩,皇族播迁,宗社之危,已绝而续。陛下即位以来十有二年,
虽中原未复,仇敌未殄,然而赖祖宗德泽之厚,陛下勤抚之至,亿兆之心无有离
异。前年徽宗皇帝、宁德皇后崩问遽来,莫究不豫之状,天下之人痛心疾首,而
陛下方且屈意降志,以迎奉梓宫、请问讳日为事。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祖
宗积累之业,陛下十二年勤抚之功,当决于此矣。不识陛下亦尝深谋而熟虑乎,
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
《礼》曰:“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今陛下信仇敌之谲诈,
而觊其肯和以纾目前之急,岂不失不共戴天、不反兵之义乎?又况使人之来,以
诏谕为名,以割地为要,今以不戴天之仇与之和,臣切为陛下痛惜之。或以金国
内乱,惧我袭己,故为甘言以缓王师。倘或果然,尤当鼓士卒之心,雪社稷之耻,
尚何和之为务?
又移书秦桧言:
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wo6*日益怠,侵寻朘削,天
下有被发左衽之忧。比者,窃闻主上以父兄未返,降志辱身于九重之中有年矣,
然亦自是未闻金人悔过,还二帝于沙漠。继之梓宫崩问不详,天下之人痛恨切骨,
金人狼虎贪噬之性,不言可见。天下方将以此望于相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
为之已。甚乎。
今之上策,莫如自治。自治之要,内则进君子而远小人,外则赏当功而罚当
罪,使主上孝弟通于神明,道德成于安强,勿以小智孑义而图大功,不胜幸甚。
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
九年,以徽猷阁待制提举万寿观兼侍讲,又辞,且奏言:
臣职在劝讲,蔑有发明,期月之间,病告相继,坐窃厚禄,无补圣聪。先圣
有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此当去者一也。臣起自草茅,误膺召用,守道
之语,形于训词,而臣贪恋宠荣,遂移素守,使朝廷非常不次之举,获怀利苟得
之人。此当去者二也。比尝不量分守,言及国事,识见迂陋,已验于今,迹其庸
愚,岂堪时用。此当去者三也。臣自擢春官,未尝供职,以疾乞去,更获超迁,
有何功劳,得以祗受。此当去者四也。国朝典法,揆之礼经,年至七十,皆当致
仕。今臣年齿已及,加以疾病,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此当去者五也。臣闻圣君
有从欲之仁,匹夫有莫夺之志,今臣有五当去之义,无一可留之理,乞检会累奏,
放归田里。
疏上,以焞提举江州太平观。引年告老,转一官致仕。
焞自入经筵,即乞休致,朝廷以礼留之;浚、鼎既去,秦桧当国,见焞
议和疏及与桧书已不乐,至是,得求去之疏,遂不复留。十二年,卒。
当是时,学于程颐之门者固多君子,然求质直弘毅、实体力行若焞者盖鲜。
颐尝以“鲁”许之,且曰:“我死,而不失其正者尹氏子也。”其言行见于《涪
陵记善录》为详,有《论语解》及《门人问答》传于世。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
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
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
论往复,闻理一分殊之说,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
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
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时天下多故,有言于蔡京者,以为事至此必败,宜引旧德老成置诸左右,庶
几犹可及,时宰是之。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召为秘书郎,
迁著作郎。及面对,奏曰:
尧、舜曰“允执厥中”,孟子曰“汤执中”,《洪范》曰“皇建其有极”,
历世圣人由斯道也。熙宁之初,大臣文六艺之言以行其私,祖宗之法纷更殆尽。
元祐继之,尽复祖宗之旧,熙宁之法一切废革。至绍圣、崇宁抑又甚焉,凡元祐
之政事著在令甲,皆焚之以灭其迹。自是分为二党,缙绅之祸至今未殄。臣愿明
诏有司,条具祖宗之法,著为纲目,有宜于今者举而行之,当损益者损益之,元
祐、熙、丰姑置勿问,一趋于中而已。
朝廷方图燕云,虚内事外,时遂陈时政之弊,且谓:“燕云之师宜退守内地,
以省转输之劳,募边民为弓弩手,以杀常胜军之势。”又言:“都城居四达之衢,
无高山巨浸以为阻卫,士人怀异心,缓急不可倚仗。”执政不能用。登对,力陈
君臣警戒,正在无虞之时,乞为《宣和会计录》,以周知天下财物出入之数。徽
宗首肯之。
除迩英殿说书。闻金人入攻,谓执政曰:“今日事势如积薪已然,当自奋励,
以竦动观听。若示以怯懦之形,委靡不振,则事去矣。昔汲黯在朝,淮南寝谋。
论黯之才,未必能过公孙弘辈也,特其直气可以镇压奸雄之心尔。朝廷威望弗振,
使奸雄一以弘辈视之,则无复可为也。要害之地,当严为守备,比至都城,尚何
及哉?近边州军宜坚壁清野,勿与之战,使之自困。若攻战略地,当遣援兵追袭,
使之腹背受敌,则可以制胜矣。”且谓:“今日之事,当以收人心为先。人心不
附,虽有高城深池、坚甲利兵,不足恃也。免夫之役,毒被海内,西城聚敛,东
南花石,其害尤甚。前此盖尝罢之,诏墨未干,而花石供奉之舟已衔尾矣。今虽
复申前令,而祸根不除,人谁信之?欲致人和,去此三者,正今日之先务也。”
金人围京城,勤王之兵四集,而莫相统一。时言:“唐九节度之师不立统帅,
虽李、郭之善用兵,犹不免败衄。今诸路乌合之众,臣谓当立统帅,一号令,示
纪律,而后士卒始用命。”又言:“童贯为三路大帅,敌人侵疆,弃军而归,孥
戮之有余罪,朝廷置之不问,故梁方平、何灌皆相继而遁。当正典刑,以为臣子
不忠之戒。童贯握兵二十余年,覆军杀将,驯至今日,比闻防城仍用阉人,覆车
之辙,不可复蹈。”疏上,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
敌兵初退,议者欲割三镇以讲和,时极言其不可,曰:“河朔为朝廷重地,
而三镇又河朔之要藩也。自周世宗迄太祖、太宗,百战而后得之,一旦弃之北庭,
使敌骑疾驱,贯吾腹心,不数日可至京城。今闻三镇之民以死拒之,三镇拒其前,
吾以重兵蹑其后,尚可为也。若种师道、刘光世皆一时名将,始至而未用,乞召
问方略。”疏上,钦宗诏出师,而议者多持两端,时抗疏曰:“闻金人驻磁、相,
破大名,劫虏驱掠,无有纪极,誓墨未干,而背不旋踵,吾虽欲专守和议,不可
得也。夫越数千里之远,犯人国都,危道也。彼见勤王之师四面而集,亦惧而归,
非爱我而不攻。朝廷割三镇二十州之地与之,是欲助寇而自攻也。闻肃王初与之
约,及河而返,今挟之以往,此败盟之大者。臣窃谓朝廷宜以肃王为问,责其败
盟,必得肃王而后已。”时太原围闭数月,而姚古拥兵逗留不进,时上疏乞诛古
以肃军政,拔偏裨之可将者代之。不报。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上书,乞留纲与种师道,军民集者数十万,朝廷欲防
禁之。吴敏乞用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
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贰,则将自定。”钦宗曰:“无逾于卿。”遂
以时兼国子祭酒。首言:“三省政事所出,六曹分治,各有攸司。今乃别辟官属,
新进少年,未必贤于六曹长贰。”又言:
蔡京用事二十余年,蠹国害民,几危宗社,人所切齿,而论其罪者,莫知其
所本也。盖京以继述神宗为名,实挟王安石以图身利,故推尊安石,加以王爵,
配飨孔子庙庭。今日之祸,实安石有以启之。
谨按安石挟管、商之术,饬六艺以文奸言,变乱祖宗法度。当时司马光已言
其为害当见于数十年之后,今日之事,若合符契。其著为邪说以涂学者耳目,而
败坏其心术者,不可缕数,姑即一二事明之。
昔神宗尝称美汉文惜百金以罢露台,安石乃言:“陛下若能以尧、舜之道治
天下,虽竭天下以自奉不为过,守财之言非正理。”曾不知尧、舜茅茨土阶。禹
曰:“克俭于家”,则竭天下以自奉者,必非尧、舜之道。其后王黼以应奉花石
之事,竭天下之力,号为享上,实安石有以倡之也。其释《凫鹥》守成之诗,于
末章则谓:“以道守成者,役使群众,泰而不为骄,宰制万物,费而不为侈,孰
弊弊然以爱为事。”《诗》之所言,正谓能持盈则神祇祖考安乐之,而无后艰尔。
自古释之者,未有泰而不为骄、费而不为侈之说也。安石独倡为此说,以启人主
之侈心。后蔡京辈轻费妄用,以侈靡为事。安石邪说之害如此。
伏望追夺王爵,明诏中外,毁去配享之像,使邪说淫辞不为学者之惑。疏上,
安石遂降从祀之列。士之习王氏学取科第者,已数十年,不复知其非,忽闻以为
邪说,议论纷然。谏官冯澥力主王氏,上疏诋时。会学官中有纷争者,有旨学官
并罢,时亦罢祭酒。
时又言:“元祐党籍中,惟司马光一人独褒显,而未及吕公著、韩维、范纯
仁、吕大防、安焘辈。建中初言官陈瓘已褒赠,而未及邹浩。”于是元祐诸臣皆
次第牵复。
寻四上章乞罢谏省,除给事中,辞,乞致仕,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嵩山崇
福宫。时力辞直学士之命,改除徽猷阁待制、提举崇福宫。陛辞,犹上书乞选将
练兵,为战守之备。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
除兼侍读。乞修《建炎会计录》,乞恤勤王之兵,乞宽假言者。连章丐外,以龙
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已而告老,以本官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
事。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时在东郡,所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暨渡江,东南学
者推时为程氏正宗。与胡安国往来讲论尤多。时浮沉州县四十有七年,晚居谏省,
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而其大者,则辟王氏经学,排靖康和议,使邪
说不作。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
出于时。
子迪,力学通经,亦尝师程颐云。
罗从彦字仲素,南剑人。以累举恩为惠州博罗县主簿。闻同郡杨时得河南程
氏学,慨然慕之,及时为萧山令,遂徒步往学焉。时熟察之,乃喜曰:“惟从彦
可与言道。”于是日益以亲,时弟子千余人,无及从彦者。从彦初见时三日,即
惊汗浃背,曰:“不至是,几虚过一生矣。”尝与时讲《易》,至《乾》九四爻,
云:“伊川说甚善。”从彦即鬻田走洛,见颐问之,颐反覆以告,从彦谢曰:
“闻之龟山具是矣。”乃归卒业。
沙县陈渊,杨时之婿也,尝诣从彦,必竟日乃返,谓人曰:“自吾交仲素,
日闻所不闻,奥学清节,真南州之冠冕也。既而筑室山中,绝意仕进,终日端坐,
间谒时将溪上,吟咏而归,恒充然自得焉。
尝采祖宗故事为《遵尧录》,靖康中,拟献阙下,会国难不果。尝与学者论
治曰:“祖宗法度不可废,德泽不可恃。废法度则变乱之事起,恃德泽则骄佚之
心生。自古德泽最厚莫若尧、舜,向使子孙可恃,则尧、舜必传其子。法度之明
莫如周,向使子孙世守文、武、成、康之遗绪,虽至今存可也。”又曰:“君子
在朝则天下必治,盖君子进则常有乱世之言,使人主多忧而善心生,故治。小人
在朝则天下乱,盖小人进则常有治世之言,使人主多乐而怠心生,故乱。”又曰:
“天下之变不起于四方,而起于朝廷。譬如人之伤气,则寒暑易侵;木之伤心,
则风雨易折。故内有林甫之奸,则外必有禄山之乱,内有卢杞之奸,则外必有朱
泚之叛。”
其论士行曰:“周、孔之心使人明道,学者果能明道,则周、孔之心,深自
得之。三代人才得周、孔之心,而明道者多,故视死生去就如寒暑昼夜之移,而
忠义行之者易。至汉、唐以经术古文相尚,而失周、孔之心,故经术自董生、公
孙弘倡之,古文自韩愈、柳宗元启之,于是明道者寡,故视死生去就如万钧九鼎
之重,而忠义行之者难。呜呼,学者所见,自汉、唐丧矣。”又曰:“士之立朝,
要以正直忠厚为本。正直则朝廷无过失,忠厚则天下无嗟怨。一于正直而不忠厚,
则渐入于刻。一于忠厚而不正直,则流入于懦。”其议论醇正类此。
朱熹谓:“龟山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众,然潜思力行、任重诣极如仲
素,一人而已。”绍兴中卒,学者称之曰豫章先生,淳祐间谥文质。
李侗字愿中,南剑州剑浦人。年二十四,闻郡人罗从彦得河、洛之学,遂以
书谒之,其略曰:
侗闻之,天下有三本焉,父生之,师教之,君治之,阙其一则本不立。古之
圣贤莫不有师,其肄业之勤惰,涉道之浅深,求益之先后,若存若亡,其详不可
得而考。惟洙、泗之间,七十二弟子之徒,议论问答,具在方册,有足稽焉,是
得夫子而益明矣。孟氏之后,道失其传,枝分派别,自立门户,天下真儒不复见
于世。其聚徒成群,所以相传授者,句读文义而已尔,谓之熄焉可也。
其惟先生服膺龟山先生之讲席有年矣,况尝及伊川先生之门,得不传之道于
千五百年之后,性明而修,行完而洁,扩之以广大,体之以仁恕,精深微妙,各
极其至,汉、唐诸儒无近似者。至于不言而饮人以和,与人并立而使人化,如春
风发物,盖亦莫知其所以然也。凡读圣贤之书,粗有识见者,孰不愿得授经门下,
以质所疑,至于异论之人,固当置而勿论也。
侗之愚鄙,徒以习举子业,不得服役于门下,而今日拳拳欲求教者,以谓所
求有大于利禄也。抑侗闻之,道可以治心,犹食之充饱,衣之御寒也。人有迫于
饥寒之患者,皇皇焉为衣食之谋,造次颠沛,未始忘也。至于心之不治,有没世
不知虑,岂爱心不若口体哉,弗思甚矣。
侗不量资质之陋,徒以祖父以儒学起家,不忍坠箕裘之业,孜孜矻矻为利禄
之学,虽知真儒有作,闻风而起,固不若先生亲炙之得于动静语默之间,目击而
意全也。今生二十有四岁,茫乎未有所止,烛理未明而是非无以辨,宅心不广而
喜怒易以摇,操履不完而悔吝多,精神不充而智巧袭,拣焉而不净,守焉而不敷,
朝夕恐惧,不啻如饥寒切身者求充饥御寒之具也。不然,安敢以不肖之身为先生
之累哉。
从之累年,授《春秋》、《中庸》、《语》、《孟》之说。从彦好静坐,侗
退入室中,亦静坐。从彦令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前气象,而求所谓“中”者,久
之,而于天下之理该摄洞贯,以次融释,各有条序,从彦亟称许焉。
既而退居山田,谢绝世故余四十年,食饮或不充,而怡然自适。事亲孝谨,
仲兄性刚多忤,侗事之得其欢心。闺门内外,夷愉肃穆,若无人声,而众事自理。
亲戚有贫不能婚嫁者,则为经理振助之。与乡人处,饮食言笑,终日油油如也。
其接后学,答问不倦,虽随人浅深施教,而必自反身自得始。故其言曰:
“学问之道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若是,虽一毫私欲之发,亦退听
矣。”又曰:“学者之病,在于未有洒然冰解冻释处。如孔门诸子,群居终日,
交相切磨,又得夫子为之依归,日用之间观感而化者多矣。恐于融释而不脱落处,
非言说所及也。”又曰:“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则凡圣
贤所至而吾所未至者,皆可勉而进矣。若直求之文字,以资诵说,其不为玩物丧
志者几希。”又曰:“讲学切在深潜缜密,然后气味深长,蹊径不差。若概以理
一,而不察其分之殊,此学者所以流于疑似乱真之说而不自知也。”尝以黄庭坚
之称濂溪周茂叔“胸中酒落,如光风霁月”,为善形容有道者气象,尝讽诵之,
而顾谓学者存此于胸中,庶几遇事廓然,而义理少进矣。
其语《中庸》曰:“圣门之传是书,其所以开悟后学无遗策矣。然所谓‘喜
怒哀乐未发谓之中’者,又一篇之指要也。若徒记诵而已,则亦奚以为哉?必也
体之于身,实见是理,若颜子之叹,卓然若有所见,而不违乎心目之间,然后扩
充而往,无所不通,则庶乎其可以言《中庸》矣。”其语《春秋》曰:“《春秋》
一事各是发明一例,如观山水,徙步而形势不同,不可拘以一法。然所以难言者,
盖以常人之心推测圣人,未到圣人洒然处,岂能无失耶?”
侗既闲居,若无意当世,而伤时忧国,论事感激动人。尝曰:“今日三纲不
振,义利不分。三纲不振,故人心邪僻,不堪任用,是致上下之气间隔,而中国
日衰。义利不分,故自王安石用事,陷溺人心,至今不自知觉。人趋利而不知义,
则主势日孤,人主当于此留意,不然,则是所谓‘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也。”
是时吏部员外郎朱松与侗为同门友,雅重侗,遣子熹从学,熹卒得其传。沙
县邓迪尝谓松曰:“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松以谓知言。
而熹亦称同:“姿禀劲特,气节豪迈,而充养完粹,无复圭角,精纯之气达于面
目,色温言厉,神定气和,语默动静,端详闲泰,自然之中若有成法。平日恂恂,
于事若无甚可否,及其酬酢事变,断以义理,则有截然不可犯者。”又谓自从侗
学,辞去复来,则所闻益超绝。其上达不已如此。
侗子友直、信甫皆举进士,试吏旁郡,更请迎养。归道武夷,会闽帅汪应辰
以书币来迎,侗往见之,至之日疾作,遂卒,年七十有一。
信甫仕至监察御史,出知衢州,擢广东、江东宪,以特立不容于朝云。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二 列传第五十
《明史》 ○尹昌隆 耿通(陈谔) 戴纶俭啬第二十九
《世说新语》 1.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卷三百一十四 列传第七十三
《宋史》 ○范仲淹(子纯祐 纯礼 纯粹卷一百四十三 志五
《旧五代史》 ◎礼志下 后唐长兴元年九月卷二十七 志二
《清史稿》 ◎天文二 △仪象 汉安娜_卡列宁娜(上)-第2部-09
《安娜·卡列尼娜》 安卷一百六十八 集部二十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别集类二十一 △《梅花道卷十六 唐废帝家人传第四
《新五代史》 ○废帝皇后刘氏 废帝皇后刘卷十九 列传第七
《北史》 ○文成五王 献文六王 孝文六卷二百七十二 列传第三十一
《宋史》 ○杨业(子延昭等 王贵附)卷四十六 序下
《文选》 【豪士赋序一首】 ※陆士衡父与子(上)-07
《父与子》 帕总说
《三十六计》【原典】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①,术卷三十 列传第二十
《南史》 ○何尚之 (子偃 孙戢 偃情急招损,严厉生恨
《菜根谭》卷三百九十四 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宋史》 ○胡纮 何澹 林栗 高文虎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西厢记》 ○楔子 〔旦上云〕自那夜听卷九十二
《苏轼集》 ◎解一首 【易解(十八变而卷七十二
《苏轼集》 ◎书十一首 【上梅直讲书】巴黎圣母院(下)-第11卷-美丽的白衣少女
《巴黎圣母院》 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