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之三 志第十二
作者:魏收
◎礼四之三
魏自太祖至于武泰帝,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崩,悉依汉魏既葬公除。
唯高祖太和十四年文明太后崩,将营山陵。九月,安定王休,齐郡王简,咸阳王
禧,河南王干,广陵王羽,颍川王雍,始平王勰,北海王详,侍中、太尉、录尚
书事、东阳王丕,侍中、司徒、淮阳王尉元,侍中、司空、长乐王穆亮,侍中、
尚书左仆射、平原王陆叡等,率百僚诣阙表曰:“上灵不吊,大行太皇太后崩背,
溥天率土,痛慕断绝。伏惟陛下孝思烝烝,攀号罔极。臣等闻先王制礼,必有随
世之变;前贤创法。亦务适时之宜。良以世代不同,古今异致故也。三年之丧,
虽则自古,然中代已后,未之能行。先朝成式,事在可准,圣后终制,刊之金册。
伏惟陛下至孝发衷,哀毁过礼,欲依上古,丧终三年。诚协大舜孝慕之德,实非
俯遵济世之道。今虽中夏穆清,庶帮康静,然万机事殷,不可暂旷,春秋烝尝,
事难废阙。伏愿天鉴,抑至孝之深诚,副亿兆之企望,丧期礼数,一从终制,则
天下幸甚。日月有期,山陵将就,请展安兆域,以备奉终之礼。”诏曰:“凶祸
甫尔,未忍所请。”
休等又表曰:“臣等闻五帝已前,丧期无数,三代相因,礼制始立,名虽虚
置,行之者寡。高宗徒有谅暗之言,而无可遵之式;康王既废初丧之仪,先行即
位之礼。于是无改之道或亏,三年之丧有缺。夫岂无至孝之君,贤明之子?皆以
理贵随时,义存百姓。是以君薨而即位,不暇改年;逾月而即葬,岂待同轨;葬
而即吉,不必终丧。此乃二汉所以经纶治道,魏晋所以纲理政术。伏惟陛下以至
孝之性,遭罔极之艰,永慕崩号,哀过虞舜,诚是万古之高德,旷世之绝轨。然
天下至广,万机至殷,旷之一朝,庶政必滞。又圣后终制,已有成典,宗社废礼,
其事尤大。伏愿天鉴,抑哀毁之至诚,思在予之深责,仰遵先志典册之文,俯哀
百辟元元之请。”诏曰:“自遭祸罚,慌惚如昨,奉侍梓宫,犹悕仿佛。山陵
迁厝,所未忍闻。”
十月,休等又表曰:“臣等频烦上闻,仰申诚欸,圣慕惟远,未垂昭亮。伏
读哀灼,忧心如焚。臣等闻承乾统极者宜以济世为务,经纶天下者特以百姓为心。
故万机在躬,周康弗获申其慕;汉文作戒,孝景不得终其礼。此乃先代之成轨,
近世所不易。伏惟太皇太后睿圣渊识,虑及始终,明诰垂于典策,遗训备于末命。
聿修厥德,圣人所重;遵承先式,臣子攸尚。陛下虽欲终上达之礼,其如黎元何?
臣等不胜忧惧之诚,敢冒重陈,乞垂听访,以副亿兆之望。”诏曰:“仰寻遗旨,
俯闻所奏,倍增号绝。山陵可依典册,如公卿所议。衰服之宜,情所未忍,别当
备叙在心。”
既葬,休又表曰:“奉被癸酉诏书,述遗诫之旨,昭违从之义,遵俭葬之重
式,称孝思之深诚。伏读未周,悲感交切。日月有期,山陵即就,伏惟陛下永慕
崩号,倍增摧绝。臣等具位在官,与国休戚,庇心之至,不敢不陈。咸以为天下
之至尊,莫尊于王业;皇极之至重,莫重于万几。至尊,故不得以常礼任巳;至
重,亦弗获以世典申情。是以二汉已降,逮于魏晋,葬不过逾月,服不淹三旬。
良以叔世事广,礼随时变,不可以无为之法,行之于有为之辰。文质不同,古今
异制,其来久矣。自皇代革命,多历年祀,四祖三宗,相继纂业。上承数代之故
实,俯副兆民之企望,岂伊不怀,理宜然也。文明太皇后钦明稽古,圣思渊深,
所造终制,事合世典。送终之礼既明,遗诰之文载备,奉而行之,足以垂风百王,
轨仪万叶。陛下以至孝之诚,哀毁过礼,三御不充半溢,昼夜不释绖带,永思缠
绵,灭性几及。百姓所以忧惧失守,臣等所以肝脑涂地。王者之尊,躬行一日,
固可以感彻上灵,贯被幽显。况今山陵告终,百礼咸毕,日已淹月,仍不卜练,
比之前世,理为过矣。愿陛下思大孝终始之义,愍亿兆悲惶之心,抑思割哀,遵
奉终制,以时即吉,一日万机,则天下蒙恩,率土仰赖。谨依前式,求定练日,
以备祔禫之礼。”诏曰:“比当别叙在心。”
既而,帝引见太尉丕及群臣等于太和殿前,哭拜尽哀,出幸思贤门右,诏尚
书李冲宣旨于王等:“仰惟先后平日,近集群官,共论政治,平秩民务。何图一
旦祸酷奄钟,独见公卿,言及丧事,追惟荼毒,五内崩摧。”丕对曰:“伏奉明
诏,群情圮绝。臣与元等不识古义,以老朽之年,历奉累圣,国家旧事,颇所知
闻。伏惟远祖重光世袭,至有大讳之日,唯侍送梓宫者凶服,左右尽皆从吉。四
祖三宗,因而无改。世祖、高宗臣所目见。唯先帝升遐,臣受任长安,不在侍送
之列,窃闻所传,无异前式。伏惟陛下以至孝之性,哀毁过礼,伏闻所御三食,
不满半溢。臣等叩心绝气,坐不安席。愿暂抑至慕之情,遵先朝成事,思金册遗
令,奉行前式,无失旧典。”诏曰:“追惟慈恩,昊天罔极,哀毁常事,岂足关
言。既不能待没,而朝夕食粥,粗亦支任,二公何足以至忧怖。所奏先朝成事,
亦所具闻。祖宗情专武略,未修文教。朕今仰禀圣训,庶习古道,论时比事,又
与先世不同。太尉等国老,政之所寄,于典记旧式,或所未悉,且可知朕大意。
其余丧礼之仪,古今异同,汉魏成事及先儒所论,朕虽在衰服之中,以丧礼事重,
情在必行,故暂抑哀慕,躬自寻览。今且以所怀,别问尚书游明根、高闾等,公
且可听之。”
高祖谓明根曰:“朕丁罹酷罚,日月推移,山陵已过,公卿又依金册,据案
魏晋,请除衰服。重闻所奏,倍增号哽。前者事逼山陵,哀疚顿敝,未得论叙,
今故相引,欲具通所怀。卿前所表,除释衰麻,闻之实用悲恨。于时亲侍梓宫,
匍匐筵几,哀号痛慕,情未暂阕,而公卿何忍便有此言。
何于人情之不足!夫圣人制卒哭之礼,授练之变,皆夺情以渐。又闻君子不
夺人之丧,亦不可夺丧。今则旬日之间,言及即吉,特成伤理。”明根对曰:
“臣等伏寻金册遗旨,逾月而葬,葬而即吉。故于卜葬之初,因奏练除之事,仰
伤圣心,伏增悲悚。”高祖曰:“卿等咸称三年之丧,虽则自古,然中代以后,
未之能行。朕谓中代所以不遂三年之丧,盖由君上违世,继主初立,故身袭兖冕,
以行即位之礼。又从储宫而登极者,君德未沇,臣义不洽,天下颙颙,未知所
傒。故颁备朝仪,示皇极之尊。及后之丧也,因父在不遂,即生惰易之情,踵以
为法。谅知敦厚之化,不易遵也。朕少蒙鞠育,慈严兼至,臣子之情,君父之道,
无不备诲。虽自蒙昧,粗解告旨,庶望量行,以免咎戾。朕诚不德,在位过纪,
虽未能恩洽四方,化行万国,仰禀圣训,足令亿兆知有君矣。于此之日,而不遂
哀慕之心,使情礼俱损,丧纪圮坏者,深可痛恨。”
高闾对曰:“太古既远,事难袭用,汉魏以来,据有成事。汉文继高惠之踪,
断狱四百,几致刑措,犹垂三旬之礼。孝景承平,遵而不变。以此言之,不为即
位之际,有所逼惧也。良是君人之道,理自宜然。又汉称文景,虽非圣君,亦中
代明主。今遗册之旨,同于前式。伏愿陛下述遵遗令,以副群庶之情。杜预晋之
硕学,论自古天子无有行三年之丧者,以为汉文之制,暗与古合。虽叔世所行,
事可承踵,是以臣等慺慺干谒。”高祖曰:“汉魏之事,与今不同,备如向说。
孝景虽承升平之基,然由嫡子即位,君德未显,无异前古。又父子之亲,诚是天
属之重,然圣母之德,昊天莫报,思自殒灭,岂从衰服而已。窃寻金册之旨,所
以告夺臣子之心令早即吉者,虑遗绝万机,荒废政事。群臣所以慺慺,亦惧机务
之不理矣。令仰奉册令,俯顺群心,不敢暗默不言,以荒庶政。唯欲存衰麻,废
吉礼,朔望尽哀,写泄悲慕,上无失导诲之志,下不乖众官所请,情在可许,故
专欲行之。公卿宜审思朕怀,不当固执。至如杜预之论,虽暂适时事,于孺慕之
君,谅暗之主,盖亦诬矣。孔圣称‘丧与其易也宁戚’,而预于孝道简略,朕无
取焉。”
秘书丞李彪对曰:“汉明德马后,保养章帝,母子之道,无可间然。及后之
崩,葬不淹旬,寻以从吉。然汉章不受讥于前代,明德不损名于往史。虽论功比
德,事有殊绝,然母子之亲,抑亦可拟。愿陛下览前世之成规,遵金册之遗令,
割哀从议,以亲万机。斯诚臣下至心,兆庶所愿。”高祖曰:“既言事殊,固不
宜仰匹至德,复称孝章从吉,不受讥前代。朕所以眷恋衰绖,不从所议者,仰感
慈恩,情不能忍故也。盖闻孝子之居丧,见美丽则感亲,故释锦而服粗衰。内外
相称,非虚加也。今者岂徒顾礼违议,苟免嗤嫌而已。抑亦情发于衷,而欲肆之
于外。金册之意,已具前答,故不复重论。又卒日奉旨,不忍片言。后事遂非,
嘿嘿在念,不显所怀。今奉终之事,一以仰遵遗册,于令不敢有乖。但痛慕之心,
事系于予。虽无丁兰之感,庶圣灵不夺至愿,是以谓无违旨嫌。诸公所表,称先
朝成式,事在可准。朕仰惟太祖龙飞九五,初定中原,及太宗承基,世祖纂历,
皆以四方未一,群雄竞起,故锐意武功,未修文德。高宗、显祖亦心存武烈,因
循无改。朕承累世之资,仰圣善之训,抚和内外,上下辑谐。稽参古式,宪章旧
典,四海移风,要荒革俗。仰遵明轨,庶无愆违。而方于祸酷之辰,引末朝因循
之则,以为前准,非是所喻。”
高闾对曰:“臣等以先朝所行,颇同魏晋,又适於时,故敢仍请。”高祖曰:
“卿等又称今虽中夏穆清,庶邦康静,然万机事广,不可暂旷。朕以卿苦见逼夺,
情不自胜。寻览丧仪,见前贤论者,称卒哭之后,王者得理庶事。依据此文,又
从遗册之旨,虽存衰服,不废万机,无阙庶政,得展罔极之思,于情差申。”
高闾对曰:“君不除服于上,臣则释衰于下,从服之义有违,为臣之道不足。
又亲御衰麻,复听朝政,吉凶事杂,臣窃为疑。”高祖曰:“卿等犹以朕之未除
于上,不忍专释于下,奈何令朕独忍于亲旧!论云,王者不遂三年之服者,屈己
以宽群下也。先后之抚群下也,念之若子,视之犹伤。卿等哀慕之思,既不求宽;
朕欲尽罔极之慕,何为不可?但逼遗册,不遂乃心。将欲居庐服衰,写朝夕之慕;
升堂袭素,理日昃之勤。使大政不荒,哀情获遂,吉不害于凶,凶无妨于吉。以
心处之,谓为可尔。遗旨之文,公卿所议,皆服终三旬,释衰袭吉。从此而行,
情实未忍;遂服三年,重违旨诰。今处二理之际,唯望至期,使四气一周,寒暑
代易。虽不尽三年之心,得一终忌日,情结差申。案《礼》,卒哭之后,将受变
服。于朕受日,庶民及小官皆命即吉。内职羽林中郎已下,虎贲郎已上,及外职
五品已上无衰服者,素服以终三月;内职及外臣衰服者,变从练礼。外臣三月而
除;诸王、三都、驸马及内职,至来年三月晦朕之练也,除凶即吉;侍臣君服斯
服,随朕所降。此虽非旧式,推情即理,有贵贱之差,远近之别。”
明根对曰:“圣慕深远,孝情弥至,臣等所奏,已不蒙许,愿得逾年即吉。
既历冬正,岁序改易,且足申至慕之情,又近遗诰之意,何待期年。”高祖曰:
“册旨速除之意,虑广及百官,久旷众务。岂于朕一人,独有违夺?今既依次降
除,各不废王政,复何妨于事,而犹夺期年之心。”
高闾对曰:“昔王孙裸葬,士安去棺,其子皆从而不违,不为不孝。此虽贵
贱非伦,事颇相似,臣敢借以为谕。今亲奉遗令,而有所不从,臣等所以频烦于
奏。”李彪亦曰:“三年不改其父之道,可谓大孝。今不遵册令,恐涉改道之嫌。
”高祖曰:“王孙、士安皆诲子以俭,送终之事,及其遵也,岂异今日。改父之
道者,盖谓慢孝忘礼,肆情违度。今梓宫之俭,玄房之约,明器帏帐,一无所陈。
如斯之事,卿等所悉。衰服之告,乃至圣心卑己申下之意,宁可苟顺冲约之旨,
而顿绝创巨之痛。纵有所涉,甘受后代之讥,未忍今日之请。又表称春秋蒸尝,
事难废阙。朕闻诸夫子,‘吾不与祭,如不祭’。自先朝以来,有司行事,不必
躬亲,比之圣言,于事殆阙。赖蒙慈训之恩,自行致敬之礼。今昊天降罚,殃祸
上延,人神丧恃,幽显同切,想宗庙之灵,亦辍歆祀。脱行飨荐,恐乖冥旨。仰
思成训,倍增痛绝。岂忍身袭兖冕,亲行吉事。”
高闾对曰:“古者郊天,越绋行事,宗庙之重,次于郊祀。今山陵已毕,不
可久废庙飨。”高祖曰:“祭祀之典,事由圣经,未忍之心,具如前告。脱至庙
庭,号慕自缠,终恐废礼。公卿如能独行,事在言外。”
李彪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今欲废礼阙乐,臣
等未敢。”高祖曰:“此乃宰予不仁之说,己受责于孔子,不足复言。群官前表,
称‘高宗徒有谅暗之言,而无可遵之式’。朕惟信暗默之难,周公礼制,自兹以
降,莫能景行。言无可遵之式,良可怪矣。复云,康王既废初丧之仪,先行即位
之礼。于是无改之道式亏,三年之丧有缺。朕谓服美不安,先贤有谕;礼毕居丧,
著在前典。或亏之言,有缺之义,深乖理衷。”
高闾对曰:“臣等据案成事,依附杜预,多有未允。至乃推校古今,量考众
议,实如明旨。臣等窃惟曾参匹夫,七日不食,夫子以为非礼。及录其事,唯书
七日,不称三年,盖重其初慕之心。伏惟陛下以万乘之尊,不食竟于五日,既御
则三食不充半溢。臣等伏用悲惶,肝脑涂地。躬行一日,足以贯被幽显,岂宜衰
服三年,以旷机务。夫圣人制礼,不及者企而及之,过之者俯而就之。伏愿陛下
抑至慕之情,俯就典礼之重,诚是臣等慺慺之愿。”高祖曰:“恩隆德厚,则思
恋自深,虽非至情,由所感发。然曾参之孝,旷代而有,岂朕今日所足论也。又
前表,称‘古者葬而即吉,不必终礼,此乃二汉所以经纶治道,魏晋所以纲理庶
政’。朕以为既葬即吉,盖其季俗多乱,权宜救世耳,谅非光治兴邦之化。二汉
之盛,魏晋之兴,岂由简略丧礼,遗忘仁孝哉。公卿偏执一隅,便请经治之要,
皆在于斯,殆非义也。昔平日之时,公卿每奏称当今四海晏安,诸夏清泰,礼乐
日新,政和民悦。踪侔轩唐,事等虞禹,汉魏已下,固不足仰止圣治。及至今日,
便欲苦夺朕志,使不逾于魏晋。如此之意,未解所由。昔文母上承圣主之资,下
有贤子之化,唯助德宣政,因风致穆而已。当今众事草创,万务惟始,朕以不德,
冲年践祚。而圣母匡训以义方,诏诲以政事,经纶内外,忧勤亿兆,使君臣协和,
天下缉穆。上代以来,何后之功,得以仰比?如有可拟,则从众议。尧虽弃子禅
舜,而舜自有圣德,不假尧成。及其徂也,犹四海遏密,终于三年。今慈育之恩,
诏教之德,寻之旷代,未有匹拟。既受非常之恩,宁忍从其常式。况未殊一时,
而公卿欲令即吉。冠冕黼黻,行礼庙庭;临轩设悬,飨会万国。寻事求心,实所
未忍。”
高闾对曰:“臣等遵承册令,因循前典,惟愿除衰即吉,亲理万机。至德所
在,陛下钦明稽古,周览坟籍,孝性发于圣质,至情出于自然,斟酌古今,事非
臣等所及。”李彪曰:“当今虽治风缉穆,民庶晏然。江南有未宾之吴,朔北有
不臣之虏,东西二蕃虽文表称顺,情尚难测。是以臣等犹怀不虞之虑。”高祖曰:
“鲁公带绖从师,晋侯墨衰败寇,往圣无讥,前典所许。如有不虞,虽越绋无嫌,
而况衰麻乎?岂可于晏安之辰,豫念戎旅之事,以废丧纪哉!”
李彪对曰:“昔太伯父死适越,不失至德之名。夫岂不怀,有由然也。伏愿
抑至慕之心,从遗告之重。臣闻知子莫若父母,圣后知陛下至孝之性也难夺,故
豫造金册,明著遗礼。今陛下孝慕深远,果不可夺,臣等常辞,知何所启。”高
祖曰:“太伯之言,有乖今事,诸情备如前论,更不重叙古义。亦有称王者除衰
而谅暗终丧者,若不许朕衰,朕则当除衰暗默,委政冢宰。二事之中,惟公卿所
择。”明根对曰:“陛下孝侔高宗,慕同大舜,服衰麻以申至痛,理万机以从遗
旨,兴旷世之废礼,制一代之高则。臣等伏寻渊默不言,则代政将旷,仰顺圣慕
之心,请从衰服之旨。”
东阳王丕曰:“臣与尉元,历事五帝,虽衰老无识,敢奏所闻。自圣世以来,
大讳之后三月,必须迎神于西,攘恶于北,具行吉礼。自皇始以来,未之或易。”
高祖曰:“太尉国老,言先朝旧事,诚如所陈。但聪明正直,唯德是依。若能以
道,不召自至。苟失仁义,虽请弗来。大祸三月,而备行吉礼,深在难忍。纵即
吉之后,犹所不行,况数旬之中,而有此理。恐是先朝万得之一失,未可以为常
式。朕在不言之地,不应如此。但公卿执夺,朕情未忍从,遂成往复,追用悲绝。
”上遂号恸,群官亦哭而辞出。
壬午诏曰:“公卿屡上启事,依据金册遗旨,中代成式,求过葬即吉。朕仰
惟恩重,不胜罔极之痛。思遵远古,终三年之礼。比见群官具论所怀,今依礼既
虞卒哭,克此月二十日受服,以葛易麻。既衰服在上,公卿不得独释于下。故于
朕之授变从练,已下复为节降。断度今古,以情制衷。但取遗旨速除之一节,粗
申臣子哀慕之深情。欲令百官同知此意,故用宣示。便及变礼,感痛弥深。”
十五年四月癸亥朔,设荐于太和庙。是日,高祖及从服者仍朝夕临,始进蔬
食,上哀哭追感不饭。侍中、南平王冯诞等谏,经宿乃膳。甲子罢朝,夕哭。九
月丙戎,有司上言求卜祥日。诏曰:“便及此期,览以摧绝。敬祭卜祥,乃古之
成典。但世失其义,筮日永吉,既乖敬事之志,又违永慕之心。今将屈礼厉众,
不访龟兆。已企及此晦,宁敢重违册旨,以异群议。寻惟永往,言增崩裂。”丁
亥,高祖宿于庙。至夜一刻,引诸王、三都大官、驸马、三公、令仆已下,奏事
中散已上,及刺史、镇将,立哭于庙庭,三公、令仆升庙。既出,监御令陈服笥
于庙陛南,近侍者奉而升列于垩室前席。侍中、南平王冯诞跽奏请易服,进缟冠、
皂朝服、革带、黑屦,侍臣各易以黑介帻、白绢单衣、革带、乌履,遂哀哭至乙
夜,尽戊子。质明荐羞,奏事中散已上,冠服如侍臣,刺史已下无变。高祖荐酌,
神部尚书王谌赞祝讫,哭拜遂出。有司阳祥服如前。侍中跽奏,请易祭服,进缟
冠素纰、白布深衣、麻绳履。侍臣去帻易幍,群官易服如侍臣,又引入如前。
仪曹尚书游明根升庙跽慰,复位哭,遂出。引太守外臣及诸部渠帅入哭,次引萧
赜使并杂客入。至甲夜四刻,侍御、散骑常侍、司卫监以上升庙哭,既而出。帝
出庙,停立哀哭,久而乃还。
十月,太尉丕奏曰:“窃闻太庙已就,明堂功毕,然享祀之礼,不可久旷。
至于移庙之日,须得国之大姓,迁主安庙。神部尚书王谌既是庶姓,不宜参豫。
臣昔以皇室宗属,迁世祖之主。先朝旧式,不敢不闻。”诏曰:“具闻所奏,寻
惟平日,倍增痛绝。今遵述先旨,营建寝庙,既而粗就。先王制礼,职司有分。
移庙之日,迁奉神主,皆太尉之事,朕亦亲自行事,不得越局,专委大姓。王谌
所司,惟赞板而已。时运流速,奄及缟制,复不得哀哭于明堂,后当亲拜山陵,
写泄哀慕。”
是年,高丽王死,十二月诏曰:“高丽王琏守蕃东隅,累朝贡职,年逾期赜,
勤德弥著。今既不幸,其赴使垂至,将为之举哀。而古者同姓哭庙,异姓随其方,
皆有服制。今既久废,不可卒为之衰,且欲素委貌、白布深衣,于城东为尽一哀,
以见其使也。朕虽不尝识此人,甚悼惜之。有司可申敕备办。”事如别仪。
十六年九月辛未,高祖哭于文明太后陵左,终日不绝声,幕越席为次,侍臣
侍哭。壬申,高祖以忌日哭于陵左,哀至则哭,侍哭如昨。帝二日不御膳。癸酉,
朝中夕三时,哭拜于陵前。夜宿监玄殿,是夜彻次。甲戌,帝拜哭辞陵,还永乐
宫。
十九年,太师冯熙薨,有数子尚幼。议者以为童子之节,事降成人,谓为衰
而不裳,免而不绖,又无腰麻缪垂,唯有绞带。时博士孙惠蔚上书言:“臣虽识
谢古人,然微涉传记。近取诸身,远取诸礼,验情以求理,寻理以推制。窃谓童
子在幼之仪,居丧之节,冠杖之制,有降成人。衰麻之服,略为不异。以《玉藻》
二简,微足明之,曰:童子之节,锦绅并细。锦即大带,既有佩觿之革,又有锦
纽之绅。此明童子虽幼,已备二带。以凶类吉,则腰绖存焉。又曰:童子无緦服。
郑注曰:‘虽不服緦,犹免深衣。’是许其有裳,但不殊上下。又深衣之制,长
幼俱服。童子为服之緦,犹免深衣,况居有服之斩,而反无裳乎?臣又闻先师旧
说,童子常服类深衣,衰裳所施,理或取象。但典无成言,故未敢孤断,又曰:
听事则不麻。则知不听事麻矣。故注曰:‘无麻往给事。’此明族人之丧,童子
有事,贯绖带麻,执事不易,故暂听去之,以便其使。往则不麻,不往则绖。如
使童子本自无麻,《礼》腰、首,听与不听,俱阙两绖,唯举无麻,足明不备,
岂得言听事则不麻乎?以此论之,有绖明矣。且童子不杖不庐之节,理俭于责
(疑);不裳不绖之制,未睹其说。又臣窃解童子不衣裳之记,是有闻之言。将
谓童子时甫稚龄,未就外傅,出则不交族人,内则事殊长者,馂旨父母之前,往
来慈乳之手,故许其无裳,以便易之。若在志学之后,将冠之初,年居二九,质
并成人,受道成均之学,释菜上庠之内,将命孔氏之门,执烛曾参之室,而唯有
掩身之衣,无蔽下之裳,臣愚未之安矣。又女子未许嫁,二十则笄,观祭祀,纳
酒浆,助奠庙堂之中,视礼至敬之处,其于婉容之服,宁无其备。以此推之,则
男女虽幼,理应有裳。但男女未冠,礼谢三加,女子未出,衣殊狄禄。无名之服,
礼文罕见。童子虽不当室,苟以成人之心,则许其人服緦之绖。轻犹有绖,斩重
无麻,是为与轻而夺重,非《礼》之意,此臣之所以深疑也。又衰傍有衽,以掩
裳际,如使无裳,衽便徒设,若复去衽,衰又不备。设有齐斩之故,而便成童男
女唯服无衽之衰,去其裳绖,此必识礼之所不行,亦以明矣。若不行于己,而立
制于人,是为违制以为法,从制以误人。恕礼而行,理将异此。”诏从其议。
魏自太祖至于武泰帝,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崩,悉依汉魏既葬公除。
唯高祖太和十四年文明太后崩,将营山陵。九月,安定王休,齐郡王简,咸阳王
禧,河南王干,广陵王羽,颍川王雍,始平王勰,北海王详,侍中、太尉、录尚
书事、东阳王丕,侍中、司徒、淮阳王尉元,侍中、司空、长乐王穆亮,侍中、
尚书左仆射、平原王陆叡等,率百僚诣阙表曰:“上灵不吊,大行太皇太后崩背,
溥天率土,痛慕断绝。伏惟陛下孝思烝烝,攀号罔极。臣等闻先王制礼,必有随
世之变;前贤创法。亦务适时之宜。良以世代不同,古今异致故也。三年之丧,
虽则自古,然中代已后,未之能行。先朝成式,事在可准,圣后终制,刊之金册。
伏惟陛下至孝发衷,哀毁过礼,欲依上古,丧终三年。诚协大舜孝慕之德,实非
俯遵济世之道。今虽中夏穆清,庶帮康静,然万机事殷,不可暂旷,春秋烝尝,
事难废阙。伏愿天鉴,抑至孝之深诚,副亿兆之企望,丧期礼数,一从终制,则
天下幸甚。日月有期,山陵将就,请展安兆域,以备奉终之礼。”诏曰:“凶祸
甫尔,未忍所请。”
休等又表曰:“臣等闻五帝已前,丧期无数,三代相因,礼制始立,名虽虚
置,行之者寡。高宗徒有谅暗之言,而无可遵之式;康王既废初丧之仪,先行即
位之礼。于是无改之道或亏,三年之丧有缺。夫岂无至孝之君,贤明之子?皆以
理贵随时,义存百姓。是以君薨而即位,不暇改年;逾月而即葬,岂待同轨;葬
而即吉,不必终丧。此乃二汉所以经纶治道,魏晋所以纲理政术。伏惟陛下以至
孝之性,遭罔极之艰,永慕崩号,哀过虞舜,诚是万古之高德,旷世之绝轨。然
天下至广,万机至殷,旷之一朝,庶政必滞。又圣后终制,已有成典,宗社废礼,
其事尤大。伏愿天鉴,抑哀毁之至诚,思在予之深责,仰遵先志典册之文,俯哀
百辟元元之请。”诏曰:“自遭祸罚,慌惚如昨,奉侍梓宫,犹悕仿佛。山陵
迁厝,所未忍闻。”
十月,休等又表曰:“臣等频烦上闻,仰申诚欸,圣慕惟远,未垂昭亮。伏
读哀灼,忧心如焚。臣等闻承乾统极者宜以济世为务,经纶天下者特以百姓为心。
故万机在躬,周康弗获申其慕;汉文作戒,孝景不得终其礼。此乃先代之成轨,
近世所不易。伏惟太皇太后睿圣渊识,虑及始终,明诰垂于典策,遗训备于末命。
聿修厥德,圣人所重;遵承先式,臣子攸尚。陛下虽欲终上达之礼,其如黎元何?
臣等不胜忧惧之诚,敢冒重陈,乞垂听访,以副亿兆之望。”诏曰:“仰寻遗旨,
俯闻所奏,倍增号绝。山陵可依典册,如公卿所议。衰服之宜,情所未忍,别当
备叙在心。”
既葬,休又表曰:“奉被癸酉诏书,述遗诫之旨,昭违从之义,遵俭葬之重
式,称孝思之深诚。伏读未周,悲感交切。日月有期,山陵即就,伏惟陛下永慕
崩号,倍增摧绝。臣等具位在官,与国休戚,庇心之至,不敢不陈。咸以为天下
之至尊,莫尊于王业;皇极之至重,莫重于万几。至尊,故不得以常礼任巳;至
重,亦弗获以世典申情。是以二汉已降,逮于魏晋,葬不过逾月,服不淹三旬。
良以叔世事广,礼随时变,不可以无为之法,行之于有为之辰。文质不同,古今
异制,其来久矣。自皇代革命,多历年祀,四祖三宗,相继纂业。上承数代之故
实,俯副兆民之企望,岂伊不怀,理宜然也。文明太皇后钦明稽古,圣思渊深,
所造终制,事合世典。送终之礼既明,遗诰之文载备,奉而行之,足以垂风百王,
轨仪万叶。陛下以至孝之诚,哀毁过礼,三御不充半溢,昼夜不释绖带,永思缠
绵,灭性几及。百姓所以忧惧失守,臣等所以肝脑涂地。王者之尊,躬行一日,
固可以感彻上灵,贯被幽显。况今山陵告终,百礼咸毕,日已淹月,仍不卜练,
比之前世,理为过矣。愿陛下思大孝终始之义,愍亿兆悲惶之心,抑思割哀,遵
奉终制,以时即吉,一日万机,则天下蒙恩,率土仰赖。谨依前式,求定练日,
以备祔禫之礼。”诏曰:“比当别叙在心。”
既而,帝引见太尉丕及群臣等于太和殿前,哭拜尽哀,出幸思贤门右,诏尚
书李冲宣旨于王等:“仰惟先后平日,近集群官,共论政治,平秩民务。何图一
旦祸酷奄钟,独见公卿,言及丧事,追惟荼毒,五内崩摧。”丕对曰:“伏奉明
诏,群情圮绝。臣与元等不识古义,以老朽之年,历奉累圣,国家旧事,颇所知
闻。伏惟远祖重光世袭,至有大讳之日,唯侍送梓宫者凶服,左右尽皆从吉。四
祖三宗,因而无改。世祖、高宗臣所目见。唯先帝升遐,臣受任长安,不在侍送
之列,窃闻所传,无异前式。伏惟陛下以至孝之性,哀毁过礼,伏闻所御三食,
不满半溢。臣等叩心绝气,坐不安席。愿暂抑至慕之情,遵先朝成事,思金册遗
令,奉行前式,无失旧典。”诏曰:“追惟慈恩,昊天罔极,哀毁常事,岂足关
言。既不能待没,而朝夕食粥,粗亦支任,二公何足以至忧怖。所奏先朝成事,
亦所具闻。祖宗情专武略,未修文教。朕今仰禀圣训,庶习古道,论时比事,又
与先世不同。太尉等国老,政之所寄,于典记旧式,或所未悉,且可知朕大意。
其余丧礼之仪,古今异同,汉魏成事及先儒所论,朕虽在衰服之中,以丧礼事重,
情在必行,故暂抑哀慕,躬自寻览。今且以所怀,别问尚书游明根、高闾等,公
且可听之。”
高祖谓明根曰:“朕丁罹酷罚,日月推移,山陵已过,公卿又依金册,据案
魏晋,请除衰服。重闻所奏,倍增号哽。前者事逼山陵,哀疚顿敝,未得论叙,
今故相引,欲具通所怀。卿前所表,除释衰麻,闻之实用悲恨。于时亲侍梓宫,
匍匐筵几,哀号痛慕,情未暂阕,而公卿何忍便有此言。
何于人情之不足!夫圣人制卒哭之礼,授练之变,皆夺情以渐。又闻君子不
夺人之丧,亦不可夺丧。今则旬日之间,言及即吉,特成伤理。”明根对曰:
“臣等伏寻金册遗旨,逾月而葬,葬而即吉。故于卜葬之初,因奏练除之事,仰
伤圣心,伏增悲悚。”高祖曰:“卿等咸称三年之丧,虽则自古,然中代以后,
未之能行。朕谓中代所以不遂三年之丧,盖由君上违世,继主初立,故身袭兖冕,
以行即位之礼。又从储宫而登极者,君德未沇,臣义不洽,天下颙颙,未知所
傒。故颁备朝仪,示皇极之尊。及后之丧也,因父在不遂,即生惰易之情,踵以
为法。谅知敦厚之化,不易遵也。朕少蒙鞠育,慈严兼至,臣子之情,君父之道,
无不备诲。虽自蒙昧,粗解告旨,庶望量行,以免咎戾。朕诚不德,在位过纪,
虽未能恩洽四方,化行万国,仰禀圣训,足令亿兆知有君矣。于此之日,而不遂
哀慕之心,使情礼俱损,丧纪圮坏者,深可痛恨。”
高闾对曰:“太古既远,事难袭用,汉魏以来,据有成事。汉文继高惠之踪,
断狱四百,几致刑措,犹垂三旬之礼。孝景承平,遵而不变。以此言之,不为即
位之际,有所逼惧也。良是君人之道,理自宜然。又汉称文景,虽非圣君,亦中
代明主。今遗册之旨,同于前式。伏愿陛下述遵遗令,以副群庶之情。杜预晋之
硕学,论自古天子无有行三年之丧者,以为汉文之制,暗与古合。虽叔世所行,
事可承踵,是以臣等慺慺干谒。”高祖曰:“汉魏之事,与今不同,备如向说。
孝景虽承升平之基,然由嫡子即位,君德未显,无异前古。又父子之亲,诚是天
属之重,然圣母之德,昊天莫报,思自殒灭,岂从衰服而已。窃寻金册之旨,所
以告夺臣子之心令早即吉者,虑遗绝万机,荒废政事。群臣所以慺慺,亦惧机务
之不理矣。令仰奉册令,俯顺群心,不敢暗默不言,以荒庶政。唯欲存衰麻,废
吉礼,朔望尽哀,写泄悲慕,上无失导诲之志,下不乖众官所请,情在可许,故
专欲行之。公卿宜审思朕怀,不当固执。至如杜预之论,虽暂适时事,于孺慕之
君,谅暗之主,盖亦诬矣。孔圣称‘丧与其易也宁戚’,而预于孝道简略,朕无
取焉。”
秘书丞李彪对曰:“汉明德马后,保养章帝,母子之道,无可间然。及后之
崩,葬不淹旬,寻以从吉。然汉章不受讥于前代,明德不损名于往史。虽论功比
德,事有殊绝,然母子之亲,抑亦可拟。愿陛下览前世之成规,遵金册之遗令,
割哀从议,以亲万机。斯诚臣下至心,兆庶所愿。”高祖曰:“既言事殊,固不
宜仰匹至德,复称孝章从吉,不受讥前代。朕所以眷恋衰绖,不从所议者,仰感
慈恩,情不能忍故也。盖闻孝子之居丧,见美丽则感亲,故释锦而服粗衰。内外
相称,非虚加也。今者岂徒顾礼违议,苟免嗤嫌而已。抑亦情发于衷,而欲肆之
于外。金册之意,已具前答,故不复重论。又卒日奉旨,不忍片言。后事遂非,
嘿嘿在念,不显所怀。今奉终之事,一以仰遵遗册,于令不敢有乖。但痛慕之心,
事系于予。虽无丁兰之感,庶圣灵不夺至愿,是以谓无违旨嫌。诸公所表,称先
朝成式,事在可准。朕仰惟太祖龙飞九五,初定中原,及太宗承基,世祖纂历,
皆以四方未一,群雄竞起,故锐意武功,未修文德。高宗、显祖亦心存武烈,因
循无改。朕承累世之资,仰圣善之训,抚和内外,上下辑谐。稽参古式,宪章旧
典,四海移风,要荒革俗。仰遵明轨,庶无愆违。而方于祸酷之辰,引末朝因循
之则,以为前准,非是所喻。”
高闾对曰:“臣等以先朝所行,颇同魏晋,又适於时,故敢仍请。”高祖曰:
“卿等又称今虽中夏穆清,庶邦康静,然万机事广,不可暂旷。朕以卿苦见逼夺,
情不自胜。寻览丧仪,见前贤论者,称卒哭之后,王者得理庶事。依据此文,又
从遗册之旨,虽存衰服,不废万机,无阙庶政,得展罔极之思,于情差申。”
高闾对曰:“君不除服于上,臣则释衰于下,从服之义有违,为臣之道不足。
又亲御衰麻,复听朝政,吉凶事杂,臣窃为疑。”高祖曰:“卿等犹以朕之未除
于上,不忍专释于下,奈何令朕独忍于亲旧!论云,王者不遂三年之服者,屈己
以宽群下也。先后之抚群下也,念之若子,视之犹伤。卿等哀慕之思,既不求宽;
朕欲尽罔极之慕,何为不可?但逼遗册,不遂乃心。将欲居庐服衰,写朝夕之慕;
升堂袭素,理日昃之勤。使大政不荒,哀情获遂,吉不害于凶,凶无妨于吉。以
心处之,谓为可尔。遗旨之文,公卿所议,皆服终三旬,释衰袭吉。从此而行,
情实未忍;遂服三年,重违旨诰。今处二理之际,唯望至期,使四气一周,寒暑
代易。虽不尽三年之心,得一终忌日,情结差申。案《礼》,卒哭之后,将受变
服。于朕受日,庶民及小官皆命即吉。内职羽林中郎已下,虎贲郎已上,及外职
五品已上无衰服者,素服以终三月;内职及外臣衰服者,变从练礼。外臣三月而
除;诸王、三都、驸马及内职,至来年三月晦朕之练也,除凶即吉;侍臣君服斯
服,随朕所降。此虽非旧式,推情即理,有贵贱之差,远近之别。”
明根对曰:“圣慕深远,孝情弥至,臣等所奏,已不蒙许,愿得逾年即吉。
既历冬正,岁序改易,且足申至慕之情,又近遗诰之意,何待期年。”高祖曰:
“册旨速除之意,虑广及百官,久旷众务。岂于朕一人,独有违夺?今既依次降
除,各不废王政,复何妨于事,而犹夺期年之心。”
高闾对曰:“昔王孙裸葬,士安去棺,其子皆从而不违,不为不孝。此虽贵
贱非伦,事颇相似,臣敢借以为谕。今亲奉遗令,而有所不从,臣等所以频烦于
奏。”李彪亦曰:“三年不改其父之道,可谓大孝。今不遵册令,恐涉改道之嫌。
”高祖曰:“王孙、士安皆诲子以俭,送终之事,及其遵也,岂异今日。改父之
道者,盖谓慢孝忘礼,肆情违度。今梓宫之俭,玄房之约,明器帏帐,一无所陈。
如斯之事,卿等所悉。衰服之告,乃至圣心卑己申下之意,宁可苟顺冲约之旨,
而顿绝创巨之痛。纵有所涉,甘受后代之讥,未忍今日之请。又表称春秋蒸尝,
事难废阙。朕闻诸夫子,‘吾不与祭,如不祭’。自先朝以来,有司行事,不必
躬亲,比之圣言,于事殆阙。赖蒙慈训之恩,自行致敬之礼。今昊天降罚,殃祸
上延,人神丧恃,幽显同切,想宗庙之灵,亦辍歆祀。脱行飨荐,恐乖冥旨。仰
思成训,倍增痛绝。岂忍身袭兖冕,亲行吉事。”
高闾对曰:“古者郊天,越绋行事,宗庙之重,次于郊祀。今山陵已毕,不
可久废庙飨。”高祖曰:“祭祀之典,事由圣经,未忍之心,具如前告。脱至庙
庭,号慕自缠,终恐废礼。公卿如能独行,事在言外。”
李彪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今欲废礼阙乐,臣
等未敢。”高祖曰:“此乃宰予不仁之说,己受责于孔子,不足复言。群官前表,
称‘高宗徒有谅暗之言,而无可遵之式’。朕惟信暗默之难,周公礼制,自兹以
降,莫能景行。言无可遵之式,良可怪矣。复云,康王既废初丧之仪,先行即位
之礼。于是无改之道式亏,三年之丧有缺。朕谓服美不安,先贤有谕;礼毕居丧,
著在前典。或亏之言,有缺之义,深乖理衷。”
高闾对曰:“臣等据案成事,依附杜预,多有未允。至乃推校古今,量考众
议,实如明旨。臣等窃惟曾参匹夫,七日不食,夫子以为非礼。及录其事,唯书
七日,不称三年,盖重其初慕之心。伏惟陛下以万乘之尊,不食竟于五日,既御
则三食不充半溢。臣等伏用悲惶,肝脑涂地。躬行一日,足以贯被幽显,岂宜衰
服三年,以旷机务。夫圣人制礼,不及者企而及之,过之者俯而就之。伏愿陛下
抑至慕之情,俯就典礼之重,诚是臣等慺慺之愿。”高祖曰:“恩隆德厚,则思
恋自深,虽非至情,由所感发。然曾参之孝,旷代而有,岂朕今日所足论也。又
前表,称‘古者葬而即吉,不必终礼,此乃二汉所以经纶治道,魏晋所以纲理庶
政’。朕以为既葬即吉,盖其季俗多乱,权宜救世耳,谅非光治兴邦之化。二汉
之盛,魏晋之兴,岂由简略丧礼,遗忘仁孝哉。公卿偏执一隅,便请经治之要,
皆在于斯,殆非义也。昔平日之时,公卿每奏称当今四海晏安,诸夏清泰,礼乐
日新,政和民悦。踪侔轩唐,事等虞禹,汉魏已下,固不足仰止圣治。及至今日,
便欲苦夺朕志,使不逾于魏晋。如此之意,未解所由。昔文母上承圣主之资,下
有贤子之化,唯助德宣政,因风致穆而已。当今众事草创,万务惟始,朕以不德,
冲年践祚。而圣母匡训以义方,诏诲以政事,经纶内外,忧勤亿兆,使君臣协和,
天下缉穆。上代以来,何后之功,得以仰比?如有可拟,则从众议。尧虽弃子禅
舜,而舜自有圣德,不假尧成。及其徂也,犹四海遏密,终于三年。今慈育之恩,
诏教之德,寻之旷代,未有匹拟。既受非常之恩,宁忍从其常式。况未殊一时,
而公卿欲令即吉。冠冕黼黻,行礼庙庭;临轩设悬,飨会万国。寻事求心,实所
未忍。”
高闾对曰:“臣等遵承册令,因循前典,惟愿除衰即吉,亲理万机。至德所
在,陛下钦明稽古,周览坟籍,孝性发于圣质,至情出于自然,斟酌古今,事非
臣等所及。”李彪曰:“当今虽治风缉穆,民庶晏然。江南有未宾之吴,朔北有
不臣之虏,东西二蕃虽文表称顺,情尚难测。是以臣等犹怀不虞之虑。”高祖曰:
“鲁公带绖从师,晋侯墨衰败寇,往圣无讥,前典所许。如有不虞,虽越绋无嫌,
而况衰麻乎?岂可于晏安之辰,豫念戎旅之事,以废丧纪哉!”
李彪对曰:“昔太伯父死适越,不失至德之名。夫岂不怀,有由然也。伏愿
抑至慕之心,从遗告之重。臣闻知子莫若父母,圣后知陛下至孝之性也难夺,故
豫造金册,明著遗礼。今陛下孝慕深远,果不可夺,臣等常辞,知何所启。”高
祖曰:“太伯之言,有乖今事,诸情备如前论,更不重叙古义。亦有称王者除衰
而谅暗终丧者,若不许朕衰,朕则当除衰暗默,委政冢宰。二事之中,惟公卿所
择。”明根对曰:“陛下孝侔高宗,慕同大舜,服衰麻以申至痛,理万机以从遗
旨,兴旷世之废礼,制一代之高则。臣等伏寻渊默不言,则代政将旷,仰顺圣慕
之心,请从衰服之旨。”
东阳王丕曰:“臣与尉元,历事五帝,虽衰老无识,敢奏所闻。自圣世以来,
大讳之后三月,必须迎神于西,攘恶于北,具行吉礼。自皇始以来,未之或易。”
高祖曰:“太尉国老,言先朝旧事,诚如所陈。但聪明正直,唯德是依。若能以
道,不召自至。苟失仁义,虽请弗来。大祸三月,而备行吉礼,深在难忍。纵即
吉之后,犹所不行,况数旬之中,而有此理。恐是先朝万得之一失,未可以为常
式。朕在不言之地,不应如此。但公卿执夺,朕情未忍从,遂成往复,追用悲绝。
”上遂号恸,群官亦哭而辞出。
壬午诏曰:“公卿屡上启事,依据金册遗旨,中代成式,求过葬即吉。朕仰
惟恩重,不胜罔极之痛。思遵远古,终三年之礼。比见群官具论所怀,今依礼既
虞卒哭,克此月二十日受服,以葛易麻。既衰服在上,公卿不得独释于下。故于
朕之授变从练,已下复为节降。断度今古,以情制衷。但取遗旨速除之一节,粗
申臣子哀慕之深情。欲令百官同知此意,故用宣示。便及变礼,感痛弥深。”
十五年四月癸亥朔,设荐于太和庙。是日,高祖及从服者仍朝夕临,始进蔬
食,上哀哭追感不饭。侍中、南平王冯诞等谏,经宿乃膳。甲子罢朝,夕哭。九
月丙戎,有司上言求卜祥日。诏曰:“便及此期,览以摧绝。敬祭卜祥,乃古之
成典。但世失其义,筮日永吉,既乖敬事之志,又违永慕之心。今将屈礼厉众,
不访龟兆。已企及此晦,宁敢重违册旨,以异群议。寻惟永往,言增崩裂。”丁
亥,高祖宿于庙。至夜一刻,引诸王、三都大官、驸马、三公、令仆已下,奏事
中散已上,及刺史、镇将,立哭于庙庭,三公、令仆升庙。既出,监御令陈服笥
于庙陛南,近侍者奉而升列于垩室前席。侍中、南平王冯诞跽奏请易服,进缟冠、
皂朝服、革带、黑屦,侍臣各易以黑介帻、白绢单衣、革带、乌履,遂哀哭至乙
夜,尽戊子。质明荐羞,奏事中散已上,冠服如侍臣,刺史已下无变。高祖荐酌,
神部尚书王谌赞祝讫,哭拜遂出。有司阳祥服如前。侍中跽奏,请易祭服,进缟
冠素纰、白布深衣、麻绳履。侍臣去帻易幍,群官易服如侍臣,又引入如前。
仪曹尚书游明根升庙跽慰,复位哭,遂出。引太守外臣及诸部渠帅入哭,次引萧
赜使并杂客入。至甲夜四刻,侍御、散骑常侍、司卫监以上升庙哭,既而出。帝
出庙,停立哀哭,久而乃还。
十月,太尉丕奏曰:“窃闻太庙已就,明堂功毕,然享祀之礼,不可久旷。
至于移庙之日,须得国之大姓,迁主安庙。神部尚书王谌既是庶姓,不宜参豫。
臣昔以皇室宗属,迁世祖之主。先朝旧式,不敢不闻。”诏曰:“具闻所奏,寻
惟平日,倍增痛绝。今遵述先旨,营建寝庙,既而粗就。先王制礼,职司有分。
移庙之日,迁奉神主,皆太尉之事,朕亦亲自行事,不得越局,专委大姓。王谌
所司,惟赞板而已。时运流速,奄及缟制,复不得哀哭于明堂,后当亲拜山陵,
写泄哀慕。”
是年,高丽王死,十二月诏曰:“高丽王琏守蕃东隅,累朝贡职,年逾期赜,
勤德弥著。今既不幸,其赴使垂至,将为之举哀。而古者同姓哭庙,异姓随其方,
皆有服制。今既久废,不可卒为之衰,且欲素委貌、白布深衣,于城东为尽一哀,
以见其使也。朕虽不尝识此人,甚悼惜之。有司可申敕备办。”事如别仪。
十六年九月辛未,高祖哭于文明太后陵左,终日不绝声,幕越席为次,侍臣
侍哭。壬申,高祖以忌日哭于陵左,哀至则哭,侍哭如昨。帝二日不御膳。癸酉,
朝中夕三时,哭拜于陵前。夜宿监玄殿,是夜彻次。甲戌,帝拜哭辞陵,还永乐
宫。
十九年,太师冯熙薨,有数子尚幼。议者以为童子之节,事降成人,谓为衰
而不裳,免而不绖,又无腰麻缪垂,唯有绞带。时博士孙惠蔚上书言:“臣虽识
谢古人,然微涉传记。近取诸身,远取诸礼,验情以求理,寻理以推制。窃谓童
子在幼之仪,居丧之节,冠杖之制,有降成人。衰麻之服,略为不异。以《玉藻》
二简,微足明之,曰:童子之节,锦绅并细。锦即大带,既有佩觿之革,又有锦
纽之绅。此明童子虽幼,已备二带。以凶类吉,则腰绖存焉。又曰:童子无緦服。
郑注曰:‘虽不服緦,犹免深衣。’是许其有裳,但不殊上下。又深衣之制,长
幼俱服。童子为服之緦,犹免深衣,况居有服之斩,而反无裳乎?臣又闻先师旧
说,童子常服类深衣,衰裳所施,理或取象。但典无成言,故未敢孤断,又曰:
听事则不麻。则知不听事麻矣。故注曰:‘无麻往给事。’此明族人之丧,童子
有事,贯绖带麻,执事不易,故暂听去之,以便其使。往则不麻,不往则绖。如
使童子本自无麻,《礼》腰、首,听与不听,俱阙两绖,唯举无麻,足明不备,
岂得言听事则不麻乎?以此论之,有绖明矣。且童子不杖不庐之节,理俭于责
(疑);不裳不绖之制,未睹其说。又臣窃解童子不衣裳之记,是有闻之言。将
谓童子时甫稚龄,未就外傅,出则不交族人,内则事殊长者,馂旨父母之前,往
来慈乳之手,故许其无裳,以便易之。若在志学之后,将冠之初,年居二九,质
并成人,受道成均之学,释菜上庠之内,将命孔氏之门,执烛曾参之室,而唯有
掩身之衣,无蔽下之裳,臣愚未之安矣。又女子未许嫁,二十则笄,观祭祀,纳
酒浆,助奠庙堂之中,视礼至敬之处,其于婉容之服,宁无其备。以此推之,则
男女虽幼,理应有裳。但男女未冠,礼谢三加,女子未出,衣殊狄禄。无名之服,
礼文罕见。童子虽不当室,苟以成人之心,则许其人服緦之绖。轻犹有绖,斩重
无麻,是为与轻而夺重,非《礼》之意,此臣之所以深疑也。又衰傍有衽,以掩
裳际,如使无裳,衽便徒设,若复去衽,衰又不备。设有齐斩之故,而便成童男
女唯服无衽之衰,去其裳绖,此必识礼之所不行,亦以明矣。若不行于己,而立
制于人,是为违制以为法,从制以误人。恕礼而行,理将异此。”诏从其议。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卷五十四 列传第十九
《隋书》 ◎王长述 王长述,京兆霸城卷三十 志第六
《明史》 ◎五行三(金 土) 《洪卷二十八 列传第十八
《南史》 褚裕之(弟淡之 玄孙球 裕之卷十二 晋语六
《国语》 赵文子冠,见栾武子,武子曰:“美卷二十一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后汉书》 任光字伯卿,南阳宛人也。少忠厚,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四
《南史》 ○王裕之(孙秀之 延之 阮韬卷三百七十八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宋史》 ○卫肤敏 刘珏 胡舜陟 沈阿格尼丝_格雷-第13章-樱草花
《阿格尼丝_格雷》 这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红楼梦》 话说宝玉见那麒麟,心中甚是欢喜,卷七 出处进退辞受之义(凡三十九条)
《近思录》 伊川先生曰:贤者在下,岂可自进以卷九十二
《苏轼集》 ◎解一首 【易解(十八变而杂篇 让王第二十八
《庄子》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宋史》 ○李显忠 杨存中 郭浩 杨卷三百六 列传九十三
《清史稿》 ○曹一士 李慎修(李元直、陈法劝世文之二
《劝世贤文》天地有常用,日月有常明,四时有常序,鬼神说唐三传-第65回-梨花仙法捉宝同-神光扇软窦仙童
《说唐全传》 前言不表,那女尼里面扛出铁笼,放在殿卷十二(梁书) 列传二
《旧五代史》 ◎宗室 广王全昱,太祖长兄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三十
《清史稿》 ○沙尔虎达(子巴海安珠瑚)刘之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第二部-第五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电卷一百九十一 表三十一
《清史稿》 ◎部院大臣年表七下 (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