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作者:黄帝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
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
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
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
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
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
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
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
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
失守者死。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
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
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
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
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
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
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
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
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
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
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
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
脉合阴阳。
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
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
哭;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
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
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da6*法。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消环自已。肺脉搏坚而长,
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令不复散发也。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
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
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
者,当病食痹。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
足<骨行>肿,若水状也。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
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
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
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为牡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
帝曰:诊得胃脉,病形何如?岐伯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帝曰:病成而变何
谓?岐伯曰: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
病之变化,不可胜数。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气之肿,
八风之变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帝曰:有故病五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
乎哉问也!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
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
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
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
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
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
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
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眴仆。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
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
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
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推而外之,内而
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
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
痹也。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
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
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
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
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
今病。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
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胃
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
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
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冬胃微石曰平,
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藏真下于肾,
肾藏骨髓之气也。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
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
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
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
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
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
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
时及不间藏,曰难已。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亻亦。安卧脉盛,
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
中。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
藏见皆死。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
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
者,妊子也。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
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
也。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藏
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
短。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
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
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
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
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
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
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
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
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
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
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
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
不欲如地苍。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
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五藏者,中之守也,中盛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
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
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
失守者死。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
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
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
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
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
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
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
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
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
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
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
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
脉合阴阳。
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
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
哭;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
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
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da6*法。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软而散者,当消环自已。肺脉搏坚而长,
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令不复散发也。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
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
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胃脉搏坚而长,其色赤,当病折髀;其软而散
者,当病食痹。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
足<骨行>肿,若水状也。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
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
帝曰:诊得心脉而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当有
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为牡藏,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
帝曰:诊得胃脉,病形何如?岐伯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帝曰:病成而变何
谓?岐伯曰:风成为寒热,瘅成为消中,厥成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
病之变化,不可胜数。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气之肿,
八风之变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帝曰:有故病五藏发动,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
乎哉问也!征其脉小色不夺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征其
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征其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
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湿若中水也。
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
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
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
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
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
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眴仆。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其
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
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
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推而外之,内而
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
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
痹也。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
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
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
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
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
今病。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
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胃
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
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
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冬胃微石曰平,
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藏真下于肾,
肾藏骨髓之气也。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
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
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
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
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
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
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
时及不间藏,曰难已。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亻亦。安卧脉盛,
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
中。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
藏见皆死。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
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
者,妊子也。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
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
也。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藏
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
短。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
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
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
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
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
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
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卷八十九(晋书) 列传四
《旧五代史》 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也。父珙,巴黎圣母院(上)-第01卷-爱斯梅拉达
《巴黎圣母院》 我卷六十一 孟子十一
《朱子语类》 ◎尽心下 △尽信书章 孟子说卷五 论忠义第十四(凡十四章)
《贞观政要》 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卷八 宋
《历代兵制》〈宋〉 窃闻祖宗兵制之善者,盖能深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红楼梦》 且说鸳鸯出了角门,脸上犹红,心内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西游记》 话说唐僧师徒三众,脱难前来,不一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汉书》 昔武王伐纣,迁九鼎于雒邑,伯夷、卷七十四下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
《后汉书》 谭自称车骑将军,出军黎阳。尚少与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后汉书》 窦武字游平,扶风平陵人,安丰戴侯卷二十二 本纪第二十二
《明史》 ◎熹宗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西游记》 话说孙大圣得了金箍棒,打出门前,卷一百七十三 表十三
《清史稿》 (表略)志第五 礼仪中
《后汉书》 立夏 请雨 拜皇太子 拜王卷一百八十八 志第一百四十一
《宋史》 ◎兵二(禁军下) 熙宁以后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三国演义》 却说曹操乘袁绍之败,整顿军马,迤人情冷暖,原非奉我
《菜根谭》机缘品第七
《六祖坛经》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卷五十 列传第三十八
《魏书》 ◎尉元 慕容白曜 尉元,卷一百五十九 列传第一百九
《旧唐书》 ○卫次公(子洙) 郑絪(子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