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作者:明·洪应明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第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 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译文】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独坐省察内心,你发现自己的妄念全消而真心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暗月当空,精神舒畅,感觉体会到了毫无杂念的 细微境界。然而已经感到真,心偏偏难以全消妄念,于是心灵上会感觉不安,在此中感到侮悟的意念。
【注解】 观心:佛家语,指观察一切事物,此处当自我反省解。据《辞海》注:“观察心性如何谓之观心。”妄穷而真独露:妄,妄见。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皆非真有,肯定存在就是妄见。真,真境,脱离妄见所达到的涅般境界。此处是比喻人应排除杂念。机趣:机是极细致,趣可作境地解。即隐微的境地。大渐忸:惭钮是羞愧,大渐伍是很惭愧。
【评语】 古人讲求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这里讲真人、妄心,那么,妄心和真心是何所指呢?所谓真心,就如同空中明月,光辉皎洁,没一点乌云遮掩。所谓妄心,就如同遮掩明月的乌云。然而妄心和真心的关系并不是像乌云和明 月的关系,因为真妄一体,互不分离,譬如深渊之水澄清如镜,包罗万象无 不印映,这就是真心出现之时。反之大海中欣起的汹涛骇浪,可翻覆巨大的 船舶,这就是妄心出现之时,以此比喻圣人之心经常静如止水,凡夫之心对 外界事物易起妄念,以致丧失纯洁之心。离开真心就无妄心,这恰如离开水 就无波浪可言。现实生活中,还是多些心静,少些欲念,多些掸意,少些喧嚣争斗好,喧样利于自我反省,修身养性。所谓“静中观心,真妄毕见”的 现实意义即此。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菜根谭》卷一百三十八 志第九十一
《宋史》 ◎乐十三(乐章七) ○朝会列夫托尔斯泰-15
《列夫托尔斯泰》 《卷六 汉文
《古文观止》 【高帝求贤诏】(《西汉文》)卷八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
《宋书》 ◎宗越 吴喜 黄回 宗卷二百六十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明史》 ○杨鹤(从弟鹗) 陈奇瑜(元默卷四百四 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宋史》 ○汪若海 张运 柳约 李舜尧问第三十二
《荀子》 尧问於舜曰:“我欲致天下,为之奈安娜_卡列宁娜(上)-第3部-01
《安娜·卡列尼娜》 谢沉船-第45章
《沉船》 一卷十三 本纪十三
《清史稿》 ◎高宗本纪四 三十一年春正安娜_卡列宁娜(上)-第6部-26
《安娜·卡列尼娜》 八卷二百二十八 表第十九
《宋史》 ○宗室世系十四 (表略)卷九十九 列传第六十九
《晋书》 ◎桓玄 卞范之 段仲文外篇 古今正史第二
《史通》 《易》曰:“上古结绳以理,后世圣卷五十八 志第十
《元史》 ◎地理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卷七 唐明皇好道集奇人 武惠妃崇禅斗异法
《初刻拍案惊奇》 诗曰: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子罕第九
《论语》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说唐三传-第78回-张君左秦府出丑-九炼山薛刚团圆
《说唐全传》 前言不表,再言君左弟兄来到银銮殿,公卷十 畋猎第三十八(凡五章)
《贞观政要》 秘书监虞世南以太宗颇好畋猎,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