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报怨,刻薄之尤
作者:明·洪应明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 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译文】 受人的恩惠虽然很多很大也不,设法报答,但是一旦有一点点怨恨就千方百计报复;听到人家的坏事即使很隐约出深信不疑,而对于人家的好事再 显也不肯相信。这种人可以说刻薄冷酷到了极点,做人应该严加戒绝。
【注解】 虽隐不疑:对别人的坏事即使隐隐约约却也深信不疑。 尤:过分。
【评语】 传统文化中历来有“隐恶而扬善”的美德。孔子说:“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日:‘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做人要恩怨分明,更 应有这样一个思想境界。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如果没有长久的磨炼,宽厚的 胸怀,良好的道德基础是不行的。在生活中,很多人好打听别人的隐事、坏 事,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有的人是出于一种好奇显能的恶习, 有的人却是出于一种记恶心态,出于秋后算帐的要求;有的人不仅知恩不能 涌泉相报反而会反目成仇。如此种种人的行为,使人际间的关系,有进真如 刀枪相见,远谈不上“和谐”二字了。所以隐恶扬善不仅是一种品德休养, 一种交际方式,也是人际和谐的一个前提,这和做人不讲原则不一样。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一 列传第三十八
《元史》 ○薛塔剌海 薛塔剌海,燕人红与黑(上)-卷上-25
《红与黑》 三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五
《北史》 ○韩茂 皮豹子 封敕文 吕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西游记》 却说那锦衣官把假唐僧扯出馆驿,与卷三十八 本纪第三十八
《宋史》 ○宁宗二 嘉泰元年春正月戊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四
《清史稿》 ○荣禄 王文韶 张之洞 瞿卷四十四
《苏轼集》 ◎论十一首 【思治论(嘉祐卷六十三 史部十九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传记类存目五 △《崇祯五净从秽生,明从暗出
《菜根谭》序致第一
《颜氏家训》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卷二百十三 列传第一百一
《明史》 ○徐阶(弟陟 子璠等)高拱白痴(三)-第三部-07
《白痴》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
《魏书》 ◎穆崇 穆崇,代人也。其先卷三十四 经部三十四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五经总义类存目 △《五经卷十 周本纪下第十
《北史》 高祖武皇帝讳邕,字祢罗突,文帝第卷一百四十五 志一百二十
《清史稿》 ◎艺文一 清起东陲,太宗设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红楼梦》 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宝岛-22-我的海上奇遇的开始
《宝岛》 反叛者们没有卷土重来,树林中再也没听卷三百二十三 列传第八十二
《宋史》 ○蔚昭敏 高化 周美 阎守七谏 怨世
《楚辞》 世沉淖而难论兮,俗岒峨而嵾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