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
语文 课文 时间:2022-10-11 16:13:46
课文《陈嘉庚办学》出自四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其原文如下:
【课文】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
十七岁时,陈嘉庚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凭着他辛勤的劳作和诚信的经营,生意渐渐兴隆起来。但是,远在异乡的他,却时时想念着自己的故乡——福建省同安县集美镇。
几年后,陈嘉庚回到了集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顺着熟悉的巷子,他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看着镇里的变化。
当走过小时候念书的私塾门口时,他发现私塾已经关闭了。一打听,原来是镇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这些钱是你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呀!怎么能就这样都用掉呢?”妻子有些犹豫。
“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在陈嘉庚的耐心劝说下,妻子被说服了。
学校办起来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又响起来了。陈嘉庚特别喜欢到学校走走。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儿,静静地聆听,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从此,陈嘉庚一边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兴办学校。他在集美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还办起了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商科学校……1921年,他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这时的陈嘉庚已年近五旬,两鬓染上了斑斑白霜。他常常对人们说:“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
【前言】
《陈嘉庚办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表现了一名华侨深切的爱国之情。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要求会认“侨、涉、耽、赚、范”等5个生字,会写“袖、涉、隆、镇、赚、犹、豫、范、欺、侮”等10个字,掌握“远涉重洋、兴隆、赚钱、犹豫、师范、欺侮”等词语。
【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陈嘉庚的生平。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会写的字较多。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拼音读准字音,自己想想办法记住字形,认真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字音方面,要指导学生读准“侨、涉、赚、侮”几个字的读音。
指导写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涉”字右边不要多加一点。“隆”字,右边下面“生”上面的短横不要丢掉了。“涉、侮”均是左窄右宽。
3.教学本课,可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课题后发散思维,自己提问题。例如:陈嘉庚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办学?在哪儿办学?是怎样办学的?然后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并让他们说说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
4.理解“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做的”这些问题是教学的重点。首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然后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交流交流。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这些重点语句,以读出正确的语气和感情,把理解内容与朗读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借助感情朗读帮助理解,另一方面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感情朗读。从而体会陈嘉庚崇高的爱国精神,并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迸发出爱国热情。
5.课后思考题还要求学生读了课文后,将自己的感想用一段话写下来,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阅读课文要有自己的体会、感受,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同时,让学生受到启发、教育,以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要放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由表达,可以从爱国方面谈,也可以从学习方面谈,还可以从做人方面谈,只要是说得有道理,都应给予肯定。
6.学完本课,可以开一个小小的故事会。让学生搜集一些名人的爱国故事,讲给同学听。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7.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icidian,查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