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徐德源许以谷应借

作者:陈著 朝代:宋代

天台徐德源许以谷应借原文

枯淡生涯寄草莱,短供不给甑尘埃。
吾徒例有绝粮事,世俗何从索米来。
邂逅指囷如鲁肃,分明流饭自天台。
不将乞字书为帖,拙语聊干一笑开。

诗词问答

问:天台徐德源许以谷应借的作者是谁?答:陈著
问:天台徐德源许以谷应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著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著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淡生涯

指不趋慕功名利禄的生活。 宋 陆游 《秋思》诗:“身似 庞翁 不出家,一窗自了淡生涯。” 元 曹德 《折桂令·自述》曲:“淡生涯却不多争,卖药修琴,负笈担簦。”

草莱

(1).犹草莽。杂生的草。《南史·孔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翦。” 宋 叶适 《代人上书》:“夺农人牛具,犁伐之地,草莱随长。” 清 周亮工 《介寿以胡彦远见慰札子相示却寄》诗:“一亩田中尽草莱,旅堂经岁不曾开。”

(2).指荒芜之地。《管子·七臣七主》:“主好本, * 好垦草莱。”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凡草莱,初闢而为露田园池者,多连阡陌,虽不躬耕,得特专利五十年,期尽而鬻之,程以十年。”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四章:“只要两三年内 宛 洛 稍得安定,人民来归,草莱渐开,人怀保家之心,士无饥馁之忧,则中原大局可定, 宛 洛 一带也就固若金汤了。”

(3).犹草野。乡野;民间。《汉书·蔡义传》:“臣 山 东草莱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众。” 宋 范仲淹 《举张问孙复状》:“右臣伏覩赦书节文,应天下怀材抱器,或淹下位,或滞草莱,委逐处具事闻奏。” 清 李渔 《风筝误·议婚》:“苍天不负奇才,拔英雄自草莱。”

(4).布衣。平民。《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草莱乐业,守屏称事。” 张铣 注:“草莱谓山野採樵之人也,守屏谓州牧也。”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四:“不妨常日饶轻薄,且喜临戎用草莱。” 清 孙枝蔚 《览古》诗之六:“用人限资格,何以服草莱?”

短供

指粗简的菜肴。 宋 刘克庄 《沁园春·二鹿》词:“野涧泉甘,阳坡草暖,有柏叶松枝充短供。”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因诗得赠》:“案《青琐集》载, 张球 献诗于 吕许公 云:‘近日厨中乏短供,儿童啼哭饭箩空。’”

不给

1.供给不足;匮乏。《左传·宣公十二年》:“子有军事,兽人无乃不给於鲜,敢献於从者。”《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旧唐书·李晟传》:“欲以诸军同神策,则财赋不给,无可奈何。”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癖嗜》:“后家不给,食馒头,又食煨茄,俱成箩以充饥。”

2.犹言不暇,来不及。 宋 苏轼 《始皇论》:“惴惴然朝不谋夕,忧死之不给。”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徐波》:“松栝数株,撑风蔽日,元冬霜月,萧萧而下,双童缚帚,扫除不给。斋厨爨烟,皆从此出。”

尘埃

(1) 飞扬的尘土

尘埃传播病菌

(2) ;比喻污浊的东西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唐· 杜甫《兵车行》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蒙世俗之尘埃。

吾徒

(1).我的门徒。《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犹我辈。 汉 班固 《答宾戏》:“ 孔 终篇於西狩,声盈塞於天渊,真吾徒之师表也。” 五代 伍乔 《龙潭张道者》诗:“他年功就期飞去,应笑吾徒多苦吟。” 明 高启 《送虚白上人序》:“ 虚白 之贤,不唯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

世俗

(1) 世间一般的习俗

世俗之见

(2) 非宗教的

她不允许他们在去教堂来回的路上谈论世俗的事情

何从

(1).犹怎么办。多用于对问题的抉择。《史记·大宛列传》:“﹝ 宛 贵人﹞约曰:‘ 汉 毋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 汉 军食。即不听,我尽杀善马,而 康居 之救且至…… 汉 军熟计之,何从?’”

(2).从何处,从哪儿。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从便得之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不知仕之所以见理明白,灼知千古治乱者,何从而得之?”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 文字如此之难,工农何从看起?”

(3).犹何尝,何曾。《白雪遗音·马头调·又是想来》:“一片的假意,哄奴到如今,何从有真心。”《红楼梦》第一百回:“我这个丫头,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从还是个娘?”

索米

(1).求取米粮。《吕氏春秋·任数》:“ 孔子 穷乎 陈 蔡 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颜回 索米,得而爨之。”

(2).《汉书·东方朔传》:“臣 朔 飢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 长安 米也。”后因以“索米”称谋生。 唐 李贺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之二:“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宋 杨万里 《得小儿寿俊家书》诗:“汝翁在官缘索米,吾儿在家勉经史。”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内阁中书外补》:“劳苦已满考,且索米 长安 ,冀增薄禄餬口耳。”

邂逅

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诗·唐风·绸缪》

邂逅发露,祸及知亲。——《后汉书·杜根传》

邂逅迷惑。——《三国志·管宁传》

指囷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周瑜 为 居巢 长,将数百人故过候 肃 ,并求资粮。 肃 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 肃 乃指一囷与 周瑜 。”后以“指囷”喻慷慨资助。 唐 李咸用 《古意论交》诗:“见义必许死,临危当指囷。” 宋 赵蕃 《闻舂》诗:“餬口於四方,指囷其谁逢?” 陈去病 《丰镇见雪》诗:“愿作丰年瑞,时危好指囷。”

鲁肃

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天台

(1).谓尚书台、省。《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北齐书·文宣帝纪》:“仍摄天臺,总参戎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东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谓尚书省。”参见“ 三臺 ”。

(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赖你?’ 程元 道:‘……万乞天臺老爷做主。’” 明 郑仲夔 《耳新·经国》:“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 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 杨珽 《龙膏记·邂逅》:“听言词有意相怜,怕重来 天台 路远。”详“ 天台山 ”。

不将

(1).不送。《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成玄英 疏:“将,送也。”

(2).犹不长。 唐 元结 《吕公表》:“呜呼!使公年寿之不将也,天其未厌兵革,不爱苍生歟?”按,《楚辞·严忌<哀时命>》:“白日晼晚其将入兮,哀余寿之弗将。” 王逸 注:“将犹长也。”

(3).阴阳家语。指宜于婚嫁的吉日。阴阳家谓:“阳将伤夫,阴将伤妇;阴阳俱将,夫妇俱伤;阴阳不将,夫妇荣昌。”见《协纪辨方书·义例·阴阳不将》。《儒林外史》第十回:“ 陈和甫 选在十二月初八日不将大吉,送过吉期去。”

字书

(1) 以字为单位,解说汉字的形体、读音、意义的书籍,如《说文解字》

(2) 字典的古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